转基因
转基因就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一般来说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1999年3月25日,中国第一头转基因牛诞生。2014年12月6日,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2016年1月27日,“慎重推广转基因”写入*一号文件,要求必须确保安全。
中文名:转基因
来源:分子生物学
分类:生物
1、简介
转基因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后来人们造出转基因食品,其安全性在民间仍有一些人提出争议。
2、基本释义
转基因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人类约有两万至两万五千个基因。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辈。按照其控制的性状,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一般来说,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每个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达出来。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基因也不同。
3、发展历史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Szybalski)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Nathans)、亚伯(Werner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4、分类介绍
转基因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
人工转基因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自然转基因
不是人为导向的,自然界里动物或植物自主形成的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
转基因植物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动物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原有的基因组中。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1974年,Jaenisch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获得了SV40DNA转基因小鼠。
但由于转基因动物受遗传镶嵌性和杂合性的影响,其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因而,尝试从受体动物细胞中分离出线粒体,以外源基因对其进行离体转化,再将转基因线粒体导入受精卵,所发育成的转基因动物雌性个体外培养的卵细胞与任一雄性个体交配或体外人工授精,由于线粒体的细胞质遗传,其有性后代可能全都是转基因个体。
5、方法介绍
植物转基因的方法
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这类方法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
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之后,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因枪法
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与农杆菌转化相比,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因此也是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该方法由周光宇提出,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动物转基因的方法
常用的动物转基因技术有核显微注射法,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核移植转基因法。
转基因
核显微注射法
在显微镜下,用一根极细的玻璃针(直径1-2微米)直接将DNA注射到胚胎的细胞核内,再把注射过DNA的胚胎移植到动物体内,使之发育成正常的幼仔。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动物约有十分之一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核显微注射法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随机性)造成的表达结果的不确定性、动物利用率低等,在反刍动物还存在着繁殖周期长,有较强的时间限制、需要大量的供体和受体动物等特点。
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
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把精子做适当处理后,使其具有携带外源基因的能力。然后,用携带有外源基因的精子给发情母畜授精。在母畜所生的后代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同显微注射方法相比,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有两个优点:首先是它的成本很低,只有显微注射法成本的1/10。其次,由于它不涉及对动物进行处理,因此,可以用生产牛群或羊群进行实验,以保证每次实验都能够获得成功。
核移植转基因法:先在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中进行基因导入,筛选获得带转基因的细胞。然后,将带转基因体细胞移植到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生产重构胚胎。重构胚胎经移植到母体中,产生的仔畜百分之百是转基因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转基因技术。该方法是先把外源基因与供体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使外源基因整合到供体细胞上,然后将供体细胞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去核卵母细胞,构成重建胚,再把其移植到假孕母体,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转基因的克隆动物。
6、产生影响
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000年3月,克隆小猪“横空出世”。随之而来,欧美之间也为转基因食品吃与不吃的问题争论不休。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
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就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
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潜在生态风险
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般说来,外来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可是有些风险在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如Mikkelsen等证实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已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
对环境有害的影响
增加杀虫剂的使用——抗性的选择和转运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
产生新的农田杂草——基因流和杂交;
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插入性状的竞争;
产生新的病毒——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
产生新的作物害虫。
7、社会反应
进口品种已在国外获批
转基因
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上述三家公司均为跨国公司,新华社并未指出转基因农作物的进口国。
商务部援引阿根廷国家通讯社的报道称,阿根廷农牧渔业部部长亚乌哈尔上周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农业部长论坛闭幕式上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批准了阿根廷三种转基因大豆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对华出口许可。
据外媒报道,巴西农业部本周一也表示,中国已批准其三种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据了解,抗除草剂大豆CV127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大豆MON87701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及欧盟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已在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国家及欧盟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
国内大豆销售或受冲击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根据国际最大的农作物种子企业孟山都公司的数据,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中有约60%来自阿根廷和巴西。
孟山都巴西公司总裁罗德里格·桑托斯11日在圣保罗举行的“巴西大豆之路”研讨会上说,巴西大规模种植上述IntactaRR2的第二代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不仅抗除草剂,还抗多种主要大豆害虫。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昨日称,应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如果放任转基因大豆及制品流入黑龙江,黑龙江的食品大豆销售将受到影响和冲击。”
编后语:对于美国农业生物科技巨头孟山都来说,五月底的这一周极为难熬。大约有200万人在美国等50多个国家举行*集会,呼吁大家注意转基因食品及生产商所造成的危险。在此之前,美国俄勒冈州的农田里发现了一种由孟山都研发的转基因品种小麦,而这种农作物并未获得官方批准,这引发人们担忧自己的麦田是否受到污染。事实上,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争议由来已久,而作为转基因作物普遍使用的除草剂,草甘膦的未来也如同悬在半空中,喜忧参半。
8、食品技术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安全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以美国为首的支持派和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缘由是1998年英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
中国对于转基因食品采用的是谨慎的态度,一方面在大力研究转基因食品,另一方面,也在限制主要粮食品种擅用转基因技术。中国国务院法制办2012年2月21日公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前景
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但它的优势还是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在美国得到普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中色氨酸含量提高了20%。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无法自己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一般植物性食品中色氨酸含量很低甚至没有,只有靠动物性食物中获取,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无疑是个喜讯。转基因油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增,对心血管有利。
西方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并注入大量资金。尽管大多数英国人反对转基因食品,但该国超过7000种的婴儿食品、巧克力、面包、香肠等日用品,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而且英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非常支持,前首相布莱尔就是转基因食品的推崇者。
9、公共事件
转基因饲料导致猪患胃炎机率增加事件
由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显示,由转基因饲料喂养的猪的胃炎发病率远高于传统饲料喂养的猪。不过实验太多缺陷,包括发表的期刊并没有影响因子,实验统计方法错误等。
“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事件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因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经农业部门专家现在勘察,山西和吉林并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而且“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根据当地村民描述,当地老鼠数量较往年的确有所减少,这与吉林省榆树市和山西省晋中市多年禁用剧毒鼠药,致使老鼠天敌增加;农户粮仓多使用水泥地板,使老鼠不易打洞造成;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太原作为北京备用机场,曾经做过集中灭鼠措施有直接关系。关于母猪流产现象,也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国际先驱导报》的这篇文章还被《新京报》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
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事件
2010年2月2日,乌有之乡网站刊登文章称,“多年食用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影响生育能力。”后来据核实,广西省从来没有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玉米。
最终查证该文章有意篡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某博士关于《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的结论,与并不存在的食用转基因玉米挂钩,得出上述耸人听闻的“结论”。
绿色和平诉沃尔玛
2010年6月,绿色和平组织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起诉沃尔玛违法销售转基因大米。
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2012年8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黄金大米研究论文后,绿色和平组织与媒体对其中违规利用儿童实验产生广泛兴趣。2013年9月,塔夫茨大学对此表示道歉。
斑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用带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一种杂草)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转基因技术环境安全性的争论。事实上,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因而缺乏说服力,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已有了“科学”的结论:
1.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
2.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l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研究已经证实,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作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墨西哥玉米事件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两位研究人员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启动子及NovartisBt11抗虫玉米中的adhl基因相似序列。绿色和平组织由此宣称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污染”。文章发表后受到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出其在方法学上有许多错误。所谓测出的35S启动子,经复查证明是假阳性。所称Bt玉米中的adhl基因已经转到了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种,则是“张冠李戴”。因为转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l-S基因,而作者测出的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l-F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是两码事。显然作者没有比较这两个序列,审稿人和《自然》编辑部也没有核实。对此,《自然》编辑部发表声明,称“这篇论文证据不足,不足以证明其结论”。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种质资源库和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的检测,在墨西哥任何地区都没有发现35S启动子。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1-3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被全部杀死。应当指出的是,“超级杂草”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而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已有“超级杂草”的存在。同时,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而是历来都有。
如果没有基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的植物和现在的作物栽培品种。即使发现有抗多种除草剂的杂草,人们还可以研制出新的除草剂来对付它们。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这样。当然,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为虫媒传粉,花粉传播距离比较远,且在自然界中存在相关的物种和杂草,可以与它杂交,因此对其基因漂流的后果需要加强跟踪研究。
美国转基因玉米"MON863"事件
转基因
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研发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据报告显示,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中会出现异常。最后迫于压力,应欧盟要求,公布了完整的1139页的试验报告。欧盟对安全评价的材料及补充试验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将“Mon863”投放市场不会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于2005年8月8日决定授权进口该玉米用于动物饲料,但不允许用于人类食用和田间种植。
2009年10月,欧洲食品安全局转基因生物小组按照转基因植物及相关食品和饲料风险评估指导办法及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风险评估指导办法提出的原则对转基因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Mon89034xNK603用于食品和饲料的进口和加工申请给出了科学意见。欧洲食品安全局在总结报告中说,有关MON89034xNK603玉米的信息代表了各成员国对该品种玉米的科学观点,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及环境的影响方面,这种玉米与其非转基因亲本一样安全。因此,EFSA转基因小组认为这种玉米品种不大可能在应用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或环境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欧洲转基因玉米对大鼠肾脏和肝脏毒性事件
欧洲食品安全局转基因小组对deVendomois等发表的论文(3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对哺乳动物健康影响的比较,国际生物科学杂志,2009,5:706-726)进行了评审,同时,转基因小组也对3个90天大鼠喂养研究数据的统计学重新分析进行了评价。
转基因生物小组得出结论,论文中提供的数据不能支持作者关于肾脏和肝脏毒性的结论。并不存在任何新的证据表明需要对以前得出的转基因玉米转化事件MON810,MON863和NK603对人类、动物的健康以及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结论进行重新考虑。
生技公司的试验在方法上不可靠,漏洞之一是试验时间太短,试验是以老鼠来进行,但常只做三周即结束,经欧洲独立学者研究,老鼠在吃了MON863经过九十天后,肝与肾等具解毒功能的器官纷纷出现不利影响,此外对心脏、肾上腺素、脾脏、造血系统等也都有损害。
转基因小组指出该小组对先前针对MON863玉米的研究(Seralinietal.,2007)所做的几点基本的统计学批判对deVendomois等的论文同样适用。在转基因小组对Seralinietal.(2007)的论文的全面评价中,给出了在MON863(8%)中发现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并表明此差异不会影响MON863的安全性。deVendomois等检测并报道的对NK603(9%)和MON810(6%)显著的变量百分率与Seralini等的论文中MON863的数值是相似的。
转基因生物小组认为deVendomois等:
1.将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放到生物学因果联系中时,对EFSA提倡的使实质等同分析得以实现的,用以提供变化范围的参考品种的应用作了错误的陈述。
2.将观察差异放到生物学因果联系中时,没有考虑到可用的关于用不同饲料饲喂的动物间正常的遗传背景差异的信息。
3.没有提供以正确的方式应用错误发现率(FDR)方法得到的结果
4.没有提供任何将已广为人知的对饲料反应的性别差异与将差异归结为不同种转基因玉米效应的结论联系到一起的证据。
5.以不合理的分析和差异值为基础来评价统计权重。
deVendomois等强调的显著性差异,在转基因生物小组对MON810,MON863和NK603三个玉米转化事件的安全性作出判断时,都曾经被认真评估过。deVendomois等的研究并未提供任何新的毒理学效应证据。在毒理学相关性方面,deVendomois等所用的方法并不能对转基因生物及其相应对照之间的差异作出正确的评估,主要原因如下:
1.所有的结果都是以每个变量的差异百分率表示的,而不是用实际测量的单位表示的。
2.检测的毒理学参数的计算值与有关的物种间的正常范围不相关。
3.检测的毒理学参数的计算值没有与用含有不同参考品种的饲料饲喂的实验动物间的变异范围进行比较。
4.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在端点变量和剂量上不具有一致性模式。
5.deVendomois等作出的纯粹统计学的论断和与器官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相关的这三个动物喂养研究间的不一致性并没有被提及。
转基因试验田
转基因
福建省福州南郊转基因水稻试验田内,普通水稻遭虫害严重,已是枯黄一片,但紧挨着的转基因水稻则生长良好。
福建省福州南郊转基因水稻试验田内,普通水稻遭虫害严重,已是枯黄一片,但紧挨着的转基因水稻则生长良好。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转基因试验田在湖北、四川、北京、山东、云南、福建、河北、河南、海南、湖南等省份均有分布,所研发的转基因植物种类达40种以上,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
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存争议的今日,中国对转基因作物持谨慎态度。
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一般应当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试验从一个阶段转入下一阶段时,试验单位须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安全评价合格的,才能批准转入下一试验阶段。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单位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可以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但这一安全证书并不代表转基因作物能够进入商业化种植阶段。依据中国种子法,转基因作物还需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
10、转基因检测
2016年9月19日,一则“网友举报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位曾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肄业博士近两日在某网站连续发文称,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一所名为“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的实验室,去年5月份以来,开始对档案造假以应付检查,并在检测人员资质及检测报告上,存在造假行为。
9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回应称,农业部联合调查组将于今日进驻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核查工作,该院将配合工作。
肄业博士两度发文爆料
9月18日,一位名为“魏景亮”的网友在某网站发布爆料文章,昨日,该网友再次发文补充爆料内容。其在文章中声称,他是“实名举报,而且承担法律责任”,并在文中贴出自己的博士肄业证书,证书显示其真名即为魏景亮,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肄业。
其爆料,他所在实验室还有一个头衔是“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目前国家有几十个检测中心、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用实验室,兼做转基因检测。检测中心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每三年都由农业部、科技部等三部门联合成立专家组巡查,检查质量控制体系、档案等。
2015年5月中旬,实验室接到通知,三年一度的转基因检测中心的档案检查将在7月份进行。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排担任转基因检测中心的“档案员”一职,负责所有档案的制作和管理。
类似造假行为“不止一次”
他爆料,2015年6月初,在其导师李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组织的动员大会上,他才了解到“档案工作”的真实性质。李奎要求,从上次检查后的档案,都将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补齐。但实际上,由于实验室有日常的科研任务,因此转基因检测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对环境的记录、仪器检查校准等过程性档案都没有记录,实验室并没有这些档案。同时,他了解到,类似行为已经进行了不止一次,在三年前的检查中也是如此。
爆料1
大规模“赶作业”式档案造假
爆料文章称,为了应付7月份进行的档案检查,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将所有应该对检测活动的质量控制负责的过程性记录,都被突击式的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来。
其中,本应该定期进行的仪器维护与校准,都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标准物质领用,检测试剂领用等记录都根据需要凭空填写。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订、学习全部都凭空杜撰。人员的上岗考试试卷都统一抄写并自己批改。就连本应该是监督这些行为的监督意见,监督会议记录,也由档案员直接编写。而在其向院里举报时,导师还称“这是把工作集中统一完成”。
爆料2
人员冒名顶替签虚假合同
根据其爆料内容,在人员档案中,为了方便起见,有一些早已离开实验室的博士后、博士,依然承担着“检测员”的身份。于是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实际实验操作的时候,实验室便找了几个硕士学生,冒名顶替这些人的身份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检测中心上报的工作人员中有一部分是不具备资格的学生。例如其本人,当时作为一个还有两年毕业的学生承担五年的“档案员”职责。并专门为这些学生制作了一批劳动合同,有所有合法的公章和格式。爆料人称,这些应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他还爆料,他作为一个未毕业的博士生就被安排为“主任科员”,且人员的培训考核及考核报告等都是最后补做的。
爆料3
任用不达要求硕士进行检测
据爆料内容,每一年的能力验证,检测中心都使用刚回实验室半年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试验。而根据中心根据国家规定编制的质量手册,关于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的规定里,明文规定需要“熟练掌握检验技术和方法”。
魏景亮认为,用经验不足的学生做检测与检测员要求的资质明显不符,也因此出现过一些错误的情况。由于是能力验证,错误都被指出了。如果是正常的检测,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结论的。
爆料4
虽被国家承认实为“空壳”
据其爆料,这个转基因检测中心具有一切国家承认的检测能力和效力,但实际上却是空壳子,有可能出现错误结论。对此本实验室的应对方法就是,对于找上门的一切检测委托,除了上级单位交来必须完成的任务,都以太忙等理由推脱,不予检测,如此就规避了可能的检测事故和法律风险。
同时,疑似开具虚假报告。魏景亮称,2015年底,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拿了一份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报告让他在相应的位置签字盖章。事隔几天,质量负责人斥责他未经允许使用检测中心公章的行为,并且告知之前的检测报告他们都不知情,事态严重。
魏景亮昨日发布文章,公布了几张新的检测报告表格作为证据,证明该检测中心曾多次出具虚假报告。
■回应
中国农科院农业部调查组今日进驻
针对魏景亮的爆料内容,文章所指的教授李奎昨日下午回应称,此事由该所负责相关事宜的工作人员统一对外答复。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表示,这个事情目前所里面正在调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连发两篇爆料文章的魏景亮表示会持续更新文章,继续爆料。昨日,新京报记者通过多种社交媒体联系举报人魏景亮,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其对此事的最新回应。
昨日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表示:我院肄业博士研究生魏景亮在网络上发表“爆料: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反映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关问题,我院高度重视,立即着手了解有关情况。农业部联合调查组于2016年9月20日进驻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核查工作,我院将积极配合,若反映的情况属实,我们将严肃处理。
■专家观点
造假行为“为了单位利益”也应惩罚
对于此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数据都必须严谨、属实,造假行为违背了科学追求真理的本质,也违背了科学界最基本的伦理要求和道德准则。
杨春学认为,数据和检查报告内容造假具有欺骗性,会带来不良影响,误导业内人员,并损害科学家和专家的形象。这种行为一般是为了本单位的某些利益,从法律层面,也应该对此类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
此类造假行为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即检查环节的不严谨性,一些科研成果的鉴定聘请的专家可能是不负责任的,否则应该能及时发现问题。
他认为,对所有造假的人员应一律惩罚;带有重大欺骗行为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做开除处理。同时,为避免科研领域的造假行为,他建议,一方面需要道德自律,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约束。首先鉴定专家要严谨负责,负责重大科研成果的鉴定审核专家都应该公布其姓名,出具并公开鉴定书,让同领域人员评判、并让社会监督。
11、批准转基因作物
批准生产安全证书
2013年9月,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有效期一般为五年。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一般只用于科研,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按照《*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中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中国批准种植的作物
2014年12月6日,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谈及转基因技术时指出,农业部对转基因问题的态度:一是在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在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
毕美家强调,先是非食用,然后是间接食用,最后是食用——这样的步骤来稳步推进。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粮作物。在这个过程当中,农业部一定会依法履职尽责,确保安全。
12、慎重推广
2016年1月27日,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转基因
文件提出,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13、专家谈转基因
2016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6日说,我国*现在批准可以自己进行商业性生产和上市的农产品转基因技术只有棉花和木瓜,“别的如西红柿、辣椒、紫薯等都不是转基因(农产品)”。
陈锡文说,我国*对于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原则有三:第一,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生命科学中最前沿高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这个领域中不能没有一席之地。第二,任何进行商品化生产和进入市场的转基因农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检测,只有确保安全才可以上市。第三,充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陈锡文表示,我国指导农业转基因技术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方向是,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14、焦点问题
2016年4月13日,农业部召开发布会,权威回应转基因领域几大焦点问题。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转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
【焦点一】市场上有哪些转基因品种?“到目前为止,我国批准投入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两种,一是转基因抗虫棉花,二是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介绍,除了棉花及番木瓜外,我国还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除此外,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小麦、番茄、大蒜、洋葱、紫薯、土豆、彩椒、胡萝卜等粮食和蔬菜,都不是转基因品种。
“是否是转基因农产品只能通过基因检测。像转基因的抗虫棉花,可以从虫子的危害上看出区别,真拿出种子,人是看不出来的。转基因农产品和常规育种农产品在外表和颜色上没有区别。”吴孔明说。
【焦点二】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是否严格?
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是如何操作的?是否严格?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的规定,我国实行严格的分阶段评价。比如从实验室研究阶段就开始进行,再到田间小规模的中间试验,再是大规模的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安全性证书评估,共五个阶段,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和小孩上学一样,一级一级向前走,每一级考试不及格就终止。”吴孔明说。
据了解,国际上对转基因安全的评价基本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强调结果评估的美国模式,不管采用什么技术,只针对研究出来的产品进行评估;一种是强调过程评估的欧盟模式,只要使用转基因技术,都对技术过程进行评估。而中国既对产品、又对过程进行评估。
吴孔明表示,除了国际通行的标准以外,我国还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试验和水稻重金属含量分析等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不管是从技术标准上或是程序上,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体系。”吴孔明认为,全球有众多权威科研机构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的总体结论证明,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焦点三】转基因“偷种”现象是否蔓延?
由于转基因作物抗虫性较好,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户违规种植未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现象。例如,有媒体曝光湖北、黑龙江、辽宁局地曾发现违规种植转基因水稻、大豆和玉米。这一现象是否在蔓延?
“农业部严肃查处违法种植转基因作物行为,不存在所谓的滥种现象,总体可控,但个别地区确实存在违法零星种植的情况。”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表示,湖北省农业厅已经联合*部门成立专案组,铲除了非法种植的水稻田块,近年来农业部组织的例行监测中,湖北基本没有发现种植转基因水稻;黑龙江省农委全面排查,未发现非法种植转基因大豆;辽宁省农委联合*、工商等部门公开了3起已经结案的转基因玉米种子违法案件。2015年,*、甘肃还销毁了玉米制种田1000多亩,海南铲除违规转基因玉米100多亩,所涉转基因材料全部销毁。
“农业部将建立督查、约谈、问责、报告制度,将各省监管工作纳入农业部延伸绩效考核,同时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对结案的违法案件要求各省农业部门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对重点案件适时通报查处进展,欢迎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廖西元说。
【焦点四】进口大豆都是转基因?
大豆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农产品。据测算,我国大豆需求量从1990年的11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9300万吨,主要用于饲料豆粕和食用豆油。但国产大豆总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1996年起,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量从当年的111万吨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8169万吨。在国外,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十分可观。我国进口大豆是否大都是转基因品种呢?
“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比例为95%,阿根廷、巴西几乎全部种植转基因大豆。所以在全球大豆贸易中,主要是转基因大豆。”廖西元说。
廖西元还表示,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经过国内外的安全审批。“凡申请我国进口安全证书,必须满足四个前置条件:一是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二是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三是经过我国认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验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风险;四是有相应的用途安全管制措施,批准进口安全证书后,进口与否,进口多少,由市场决定。”
针对今后国产大豆发展重点,廖西元介绍,目前国内没有转基因大豆成熟品种,也没有批准国内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近期国产大豆主要发展非转基因品种。
【焦点五】转基因主粮是否提上日程?
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2015年,我国转基因作物只有转基因棉花推广种植5000万亩,番木瓜种植15万亩。未来我国转基因产业将如何发展?
廖西元表示,“我国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转基因产业将实行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此外,还将以口粮作物为主进行技术储备,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