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普小知识2022-01-24 14:43:11
...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2005年3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实验室主管部门为国家教育部,依托单位为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建国。实验室的总体定位为:病毒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旨在瞄准病毒学前沿,夯实病毒学基础,开展原创性研究;面向病毒学领域前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取得标志性成果;围绕国家需求和人类健康,为防治病毒病提供技术支撑。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为:国际知名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病毒学研究中心,病毒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名: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外文名:StateKeyLaboratoryofVirology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依托单位:武汉大学

1、基本概况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2005年3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实验室主管部门为国家教育部,依托单位为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建国。实验室的总体定位为:病毒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旨在瞄准病毒学前沿,夯实病毒学基础,开展原创性研究;面向病毒学领域前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取得标志性成果;围绕国家需求和人类健康,为防治病毒病提供技术支撑。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为:国际知名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病毒学研究中心,病毒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目标、紧扣国际科技前沿、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以引起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艾滋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病毒、宿主细胞、机体和人群等不同层面上,研究病毒感染的分子过程及其伴随的生命现象,阐明病毒感染、免疫与致病的分子机理,揭示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完善我国病毒资源与信息库,发展病毒病诊断与防治新技术。凝练四大研究方向:1)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2)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3)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4)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在病毒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和优势。

经过发展,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病毒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病毒学高层次人才、促进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2、研究领域

实验室根据科学发展趋势、国家需求和人类健康需要等,瞄准病毒学研究前沿,以引起重大和突发性疾病的病毒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从病毒、宿主细胞、机体和人群等不同层面,研究病毒感染的分子过程及其伴随的生命现象,揭示病毒免疫、致病、致癌的分子机理以及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完善我国病毒资源与信息库;发展病毒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1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进化研究

①开展病毒资源的收集、鉴定、分子分类及进化分析

②研究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机理及其与病毒致病力的关系

③研究SARS病毒的动物溯源及跨种传播机理

④研究克雅氏病朊病毒的变异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致病机制

2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①开展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理研究

②进行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研究

③研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④研究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探讨病毒蛋白与细胞凋亡重要调节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

3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

①研究IgA介导的粘膜免疫抗病毒作用机制

②研究抗原结构特性对免疫识别的影响及其规律

③探讨病毒致癌的分子机制

④研究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⑤研究猪瘟病毒致病与免疫保护的分子机制

4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①建立病毒同步快速检测技术与病毒病诊断新方法

②研究艾滋病毒混合感染及其患者预后的病毒抑制和免疫治疗新策略

③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基础研究

④开展靶向性抗肿瘤重组HSV的基础研究

3、科研平台

实验室具有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定的国际保藏机构之一)、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建有完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三级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ABSL-3,正在建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平台,病毒资源和信息技术平台,传染病病原体监测技术平台,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平台等。实验室举办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29次;与美、法、英、荷、日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4、学术团队

实验室一直重视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8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8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名,湖北省优秀外国专家2名,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3名,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入选者3名,武汉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9名。实验室具有国家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群体5个。近年来实验室共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千余人。实验室科研队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5、科研成果

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在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病毒的入侵与复制机制、病毒的致病与免疫机理、病毒学研究的创新技术与病毒病的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96篇,包括:Cell,Science,Lancet,PLoSMed,PLoSPathog,MolCell,PNAS,EmergInfectDis,FASBEJ,JVirol和JImmunol等,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26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9项。

实验室自2011-2015年来共承担各类相关科研项目295项,包括: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或子课题22项,国家“863计划”青年专题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9项等。

6、组织领导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田波院士。

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

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