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GuangdongMedical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并在东莞设立校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湛江分院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校总面积近19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
中文名:广东医科大学
外文名:GuangdongMedicalUniversity
简称:广东医大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公立大学
类型:医药
校训: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地址:
湛江校区: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
东莞校区: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
1、学校简介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
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获批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广东省15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3所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高校之一。
学校总面积近19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2、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
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24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1个。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5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6省和港澳台地区招生,12个专业一本招生。
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1个。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
3、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900人,其中专任教师1348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718人,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学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6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26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57人,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
4、科研条件
学校校训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专门建立了1万多平方米、设备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0所临床教学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形成了良好的校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有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两大科研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1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湛江市医药产业联盟”、“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牵头单位或会长单位。
近五年,获*科研项目200项,其中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3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38篇,出版学术著作3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41件,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6项。
学校网络是广东教育科研网湛江地区汇接中心,全面覆盖湛江、东莞两校区和直属附属医院,校内数字信息点超过3万个,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174.77万册,电子图书125.45万册,中外文期刊1751种、中外文数据库30余种。《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5、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搭建与国(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平台,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交流合作,并于2016年加入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师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活跃度逐年增高。
学校于2010年起招收港澳台学生,目前正积极筹备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工作。
截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学园、日本NPO法人国际看护师育英会、香港中文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北医学大学、*中山医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2010年学校开始招收港澳台学生。
6、馆藏资源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原湛江医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原名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由中山医学院图书馆调拨。1964年后独立办馆,易名为湛江医学院图书馆,1992年随学校易名为广东医学院图书馆。于2016年升级为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由湛江校区图书馆和东莞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30345平方米,其中湛江校图书馆1984年落成启用,东莞校区图书馆2005年落成启用,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馆内设中外文书库、期刊库、书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休闲阅览室、文献检索查新室和读者自修室等服务机构及场所。现有阅览座位4500个,其中湛江校区图书馆设阅览座位650个,东莞校区图书馆设阅览座位3850个(其中电子阅览座位400个,休闲阅览座位110个),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览需要。
近年来,学校重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加大了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目前累积馆藏文献总量274.77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总量167.32万册,电子文献总量107.45万册。同时订有的中外文期刊1751种,订有及可利用中外文数据库30余种。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学校有主管副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有关图书馆的重大事项由校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学校成立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馆长的工作报告,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要求,讨论学校文献信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学校和图书馆提出改进图书馆工作的建议。馆长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相关规定,馆长和副馆长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条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图书馆下设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部、技术部、文献检索教研室等业务、行政和教学部门。
图书馆现有在编人员50人,其中硕士学位20人,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2人(占全馆在编人数的84%);副高及以上职称12人,中级职称28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共40人,占在编人数的80%;45岁以下的36人,占在编人数的72%;专业人员具有多学科的专业结构,其中图书情报和信息管理专业17人,医学专业6人,外语专业7人,计算机专业6人,其他专业14人。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年富力强,可为读者提供全面优质信息服务的专业团队。
图书馆书库阅览室每天开放14小时(8:00AM-22:00PM),周开放时间98小时,居全国高校图书馆前列。网络信息资源全天24小时开放,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项目有:文献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专题情报调研、网络信息服务、视听服务、用户教育与培训等。
学校建有多台高性能服务器和40TB大容量存储阵列构成的数据中心,为图书馆提供13T存储阵列和1000M带宽服务。使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期刊管理、馆藏检索等系列网络化计算机管理,体现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新水平。
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是广东省最早创办并承接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的图书馆之一,从1985年起即开设“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并于1998年正式成立“广东医学院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2001年,由本馆独立完成的医学文献检索CAI课件荣获广东省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42个高校图书馆推广使用。2010年至今共完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文献检索教学3941个学时。图书馆鼓励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2010年以来,全馆共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湛江市科研课题23项,学院科研课题27项,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1篇,副主编并出版教材2部。由本馆独立完成的《共词分析法研究》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素来注重与省内外图书馆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和粤西地区4所高校以及广东省8所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建立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关系,并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LIS),提高了我馆的文献保障率。此外,图书馆还参与了《全国期刊联合目录》等全国性或地区性联合目录的编制工作。图书馆现与国内80多家图书馆建立了文献资料的相互交换和原文传递关系。
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于1994年正式开始课题查新工作,2003年10月起,图书馆与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合作,挂牌成立“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粤西查新点”,主要承接粤西地区省级医药卫生科研项目的查新任务。2010年12月被认定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筹建单位,2012年12月正式获批设立教育部级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除了学校和湛江市的科研项目立项查新以外,每年还有许多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要求我院图书馆提供查新服务,查新工作得到较快发展,成为粤西地区医药卫生信息服务的一个品牌和向粤西地区医药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主要窗口。
7、院系专业
广东医科大学
研究生学院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内科学
儿科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麻醉学
急诊医学
药理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流行病学
重症医学
内科学
儿科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麻醉学
急诊医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全科医学
公共卫生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
临床医学(眼耳鼻喉科学)
临床医学(整形美容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生殖医学)
临床医学(心理医学)口腔医学
康复治疗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
麻醉学
麻醉学(疼痛医学)医学影像学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国境卫生检疫)
预防医学(环境与职业卫生)
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统计学(生物统计学)
卫生检验或卫生检验与检疫
护理学院
护理学护理学(重症监护)
基础医学院
法医学
生物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医学英语)英语(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
人文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规与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应用心理学
社会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医药贸易与财会)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工程)
药学院
药学
药学(临床药学)
药学(药物分析)药学(医药贸易)
中药学
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或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或医学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
继续教育学院
临床医学
护理学
医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
药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体育教学部
8、学校成就
广东医科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仁爱教育厚德,校院协同精医,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特色,获得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得到张德江、胡春华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充分肯定,称赞学校是“基层医生的‘摇篮’”。
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25%,位居全省前列。近三年,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15.7和9.8个百分点。学校近五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120项、省级250项。2010-2016年,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75篇。
学校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广东医精神,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特色强校、人才立校、科技兴校、文化铸校”的治校方略,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人格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强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的医疗卫生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9、优秀校友
广东医科大学
邓永高,1983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2006年取得中山大学EMBA硕士学位。现任云浮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整形外科主任医师,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云浮医院院长。任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常委、《中华显微外科学杂志》编委、《实用医学杂志》编委、云浮市科协副主席、云浮市医学会副会长兼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政协十届委员。连续多次荣获云浮市“优秀*员”、“先进工作者”、市“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分子”称号;1999年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2001年获“全省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8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2年获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以贵,1990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回到广宁县人民医院工作,曾任科室主任,内科副主任医师。2001年通过竞岗成为广宁县卫生局副局长,2007年被提升为局长。
陈文清,现任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兼任湛江市医师协会会长。他曾先后任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2007年8月调任现职。一直以来,在以他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医院在改革发展、规范管理、人才建设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院长”、“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陈伟雄,1990年7月毕业于湛江医学院(现广东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本科,后在中南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现任肇庆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政协肇庆市九届委员会委员。2003年,获省委省*“抗非典二等功”奖。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获省委省府和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陈铭珍,1965级学生,毕业留在附属医院工作,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历任儿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儿科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儿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湛江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要著作有《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学》(副主编)、《临床检验诊断学》(副主编),主持或参与研究的课题获湛江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科技奖三等奖。先后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省高教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曾红科,1989年毕业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被分配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担任急诊科医生。2009年获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急诊医学专业,现任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颅内高压与危重病、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和预后预测。学术任职包括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ICU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危重症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10、校徽简介
广东医科大学校徽
标志中由广东医科大学的英文缩写“GMU”艺术演变而成的一个展翅高飞的鸽子,一本象征知识的书籍,一个紧握的拳头,以及一面扬起的风帆。徽标整体体现出学校肩负守护人类平安与健康的责任,引领学子徜徉在知识海洋并抵达成功彼岸的努力和信心,其中绿色象征茵茵校园,蓝色则象征了未来与希望。
11、历任领导
任职时间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 |
任职时间 |
院长 |
副院长 |
1958.07-1959.04 |
| 高彪 |
1959.05-1959.10 |
莫怀 |
黄德赐 |
1959.04-1959.12 |
黄德赐 |
高彪 |
1959.10-1962.03 |
莫怀 |
赵延德黄其江 |
1959.12-1962.03 |
| 高彪 |
1962.03-1968.04 |
黄其江 |
|
1962.03-1963.04 |
黄其江 |
高彪周立人 |
1968.04-1969.09 |
贾春怀 |
高彪邢永前孙保泰 |
1963.04-1966.07 |
黄其江 |
高彪李华良 |
1969.09-1970.11 |
沈继和 |
高彪曹润生 |
1966.07-1968.04 |
黄其江 |
高彪 |
1970.11-1971.11 |
胡光 |
高彪马思德阮建华 |
1968.04-1973.12 |
| 高彪 |
1971.11-1972.08 |
高彪 |
阮建华张锦余 |
1973.12-1978.10 |
高彪 |
阮建华刘秉之 |
1972.08-1973.12 |
高彪 |
阮建华张锦余李克平 |
1978.10-1978.12 |
高彪 |
阮建华刘秉之王永祥 |
1973.12-1975.12 |
高彪 |
李克平张锦余刘秉之 |
1978.12-1980.06 |
高彪 |
阮建华刘秉之王永祥李克平 |
1975.12-1978.02 |
高彪 |
李克平刘秉之黎亚帝 |
1980.06-1982.10 |
| 李克平阮建华古克 |
1978.02-1978.10 |
高彪 |
李克平刘秉之姜贯中 |
1982.10-1984.07 |
符在泽 |
古克吕振忠 |
1978.12-1979.04 |
高彪 |
李克平刘秉之孙和斋王永祥 |
1984.07-1987.10 |
符在泽 |
古克 |
1979.04-1980.06 |
李克平 |
刘秉之孙和斋王永祥 |
1987.10-1989.08 |
| 古克 |
1980.06-1982.09 |
| 卢光启刘秉之孙和斋古克 |
1989.08-1992.06 |
| 李炳强 |
1982.08-1983.06 |
| 卢光启刘秉之孙和斋古克项凡 |
1992.06-1998.02 |
聂思槐 |
李炳强 |
1983.06-1984.07 |
项凡 |
刘秉之古克 |
1998.02-1998.07 |
冯运兴 |
李炳强朱家勇 |
1984.07-1987.10 |
项凡 |
沈淑静杨钦昭陈书合梁念慈 |
1998.07-2002.02 |
冯运兴 |
梁念慈朱家勇 |
1987.10-1992.06 |
梁念慈 |
杨钦昭陈书合聂思槐 |
2002.02-2003.10 |
冯运兴 |
罗少军高志青 |
1992.06-1994.02 |
梁念慈 |
杨钦昭陈孝文梁仁 |
2003.10-2004.11 |
高志青 |
罗少军 |
1994.02-1994.08 |
梁念慈 |
杨钦昭陈孝文 |
2004.11-2006.03 |
高志青 |
罗少军侯小慧黄钢 |
1994.08-1996.11 |
梁念慈 |
杨钦昭陈孝文黄志生 |
2006.03-2010.3 |
高志青 |
周克元侯小慧黄钢 |
1996.11-2002.03 |
梁念慈 |
陈孝文黄志生罗少军 |
2010.03-2010.06 |
江文富 |
周克元侯小慧黄钢 |
2002.03-2003.11 |
罗少军 |
周克元李永全郑学宝 |
2010.06-2012.06 |
江文富 |
周克元侯小慧刘东超 |
2003.11-2006.03 |
罗少军 |
周克元李永全郑学宝林木生 |
2012.06-2014.07 |
江文富 |
郑学宝侯小慧高秀梅 |
2006.03-2007.01 |
周克元 |
李永全郑学宝 林木生 |
2014.07-2014.11 |
江文富 |
郑学宝侯小慧符学三 |
2007.01-2008.11 |
周克元 |
郑学宝符学三颜大胜丁元林 |
2014.11-2015.04 |
江文富 |
郑学宝符学三 |
2008.11-2012.06 |
周克元 |
郑学宝符学三颜大胜丁元林杨云滨 |
2015.04-2016.01 |
江文富 |
郑学宝符学三杨云滨 |
2012.06-2014.07 |
郑学宝 |
符学三颜大胜丁元林杨云滨赵斌 |
2016.01-2016.03 |
卢景辉 |
郑学宝符学三杨云滨 |
2014.07-2015.04 |
郑学宝 |
颜大胜丁元林杨云滨赵斌罗辉 |
| | | 2015.04-2016.03 |
郑学宝 |
颜大胜丁元林赵斌罗辉 |
任职时间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 |
任职时间 |
校长 |
副校长 |
2016.03-2016.04 |
卢景辉 |
郑学宝符学三杨云滨 |
2016.03-2016.05 |
郑学宝 |
颜大胜丁元林赵斌罗辉 |
2016.04-2017.04 |
卢景辉 |
符学三杨云滨 |
2016.05-2016.06 |
| 丁元林赵斌罗辉 |
2017.04至今 |
卢景辉 |
余学清符学三杨云滨 |
2016.06-2016.12 |
卢景辉 |
丁元林罗辉 |
| | | 2016.12-2017.04 |
卢景辉 |
丁元林罗辉刘新光 |
| | | 2017.04至今 |
卢景辉 |
余学清丁元林罗辉刘新光 |
12、学校领导
卢景辉党委书记、校长
余学清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符学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杨云滨党委副书记
丁元林副校长
罗辉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新光党委常委、副校长
上一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下一篇:家庭理财几大错误看法要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