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拯民
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之一。魏拯民不仅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稳重老练的政治工作*。作一个部队领导,他更加重视党在部队的领导地位。1986年*吉林人民*作出决定,在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修建“魏拯民烈士陵园”。魏拯民烈士安卧北山。
姓名:魏拯民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9
逝世日期:1941
籍贯:山西省
1、人物介绍
魏拯民(1909-1941),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
原名关有维,字伯张。男,1909年2月3日出生,山西屯留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党员。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工作,曾任*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6年3月任*东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委员。同年7月后,曾任*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第1路军副总司令等职,与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指挥所部在辉南、松江、蒙江(今靖宇县)、金川、桦甸等地抗击日、伪军,挫败日、伪军多次大规模的“讨伐”。曾指挥大沙河、寒葱岭等战斗。在第1路军副总司令王德泰、总司令杨靖宇牺牲后,承担起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指挥对日作战的重担。他不顾心脏病、胃病等疾病的折磨,夜以继日地工作。1940年3月,在桦甸县头道溜河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抗联第1路军各部要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出奇制胜,继续在长白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时还决定由魏拯民接替杨靖宇统率第1路军。会后,亲率部队在安图县红旗河伏击日军,击毙敌总指挥田前等140余人。接着又先后取得了袭击哈尔巴岭车站和黄泥河子伪警察队等重大胜利。因长期抱病征战,日益严重的病情迫使他离开部队到黑龙江省桦甸县抗联密营休养。1941年3月8日,因叛徒告密,日、伪军100人包围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11名抗联战士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在与敌作战中牺牲。
2、生平简介
燕鼎九
1909年2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9岁在本村私塾启蒙,13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
1925年9月,入山西省立太原第一中学,此时,正是国民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各种进步报刊传入学校,他如饥似渴地吸收马列主义知识,立志投身革命,报效中华民族。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1月,转入中国*。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山西军阀阎锡山也开始大肆逮捕*员,太原的党组织遭到破坏。魏拯民*于5月回到家乡屯留县,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是家乡屯留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并创办了党刊《锄耕》期刊,由他在北平负责编辑、印刷、装订后,转屯留等地散发,积极开展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揭露贪官、土豪劣绅的罪行,指导家乡人民的革命斗争。后来在太原、北京等地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28年2月,屯留县党组织遭到破坏后,魏拯民去北平(今北京)考入私立宏达学院,一面学习,一面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11月,受党指派,考入*军第13路军安阳军事*学校学习军事。翌年夏因病离校到北平,在学生中从事党的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工作,任*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1934年冬,被派到东满,他走遍了各根据地和游击区,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后任*东满特委书记,参与领导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任政治委员,联合东满地区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
1935年夏,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6年3月,任东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委员。同军长王德泰指挥所部北上牡丹江地区和远征南满地区,打通与吉东和南满的联系,与抗联第一、第五军配合作战,扩大抗日游击区。
1936年7月,与杨靖宇在金川河里根据地会合,同杨靖宇一起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一军,把东满特委和南满特委合并,组成*南满省委,这是党在吉林省第一个省级党组织,魏拯民出任书记,他由此成为吉林省的第一位*省委书记。
当年,魏拯民同杨靖宇等高级*一起把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任总政治部主任。
由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王德泰于1936年11月不幸牺牲,1938年5月,魏拯民继任副总司令,担负起军事指挥的重任。全国抗战爆发后,魏拯民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起草《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东北人民同全国人民团结抗日。为配合全国抗战,魏拯民指挥抗联二军一部在辉南、抚松、蒙江(今靖宇)、金川、桦甸等地打击日伪军。挫败日伪军多次大规模的“讨伐”,曾指挥大沙河、寒葱岭等战斗。
1939秋,他同抗联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一起指挥大沙河阻击战、寒葱岭伏击战,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由于长期的战争环境,魏拯民积劳成疾,行军作战中常常昏倒在地。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第一路军和省委的工作重担全部落在魏拯民肩上。他拖着病体,率部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安图伏击战、哈尔巴岭袭击战等胜利。这年冬天,他病情加重,不能随军行动,只好到长白山区桦甸县牡丹岭抗联密营中休养。他不顾疾病的折磨,常常昼夜不停地起草文件、书写报告、总结经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鼓励同志们要坚定胜利信心:“敌人不能永远占领我们的祖国,我们总有一天要把鬼子从中国赶出去!”由于敌人的严密*,他只能靠吃树皮、松子和蘑菇度日,加重了病情,于1941年3月8日停止了呼吸,年仅32岁。
3、人生经历
奔赴东满重任在肩
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泊张。1909年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王村一农民家庭。16岁时到太原省立第一中学读书,阅读进步书报,接触革命思想,立志投身革命救国。次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1月加入中国*。同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捕杀*人。山西军阀阎锡山也公开响应,开始积极反共。由此,太原等地*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此时,魏拯民却回到了家乡,在白色恐怖之下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成为屯留县*组织的创始人。1928年初,屯留县党组织遭受破坏,魏拯民只得去北平宏达学院读书避险,再暗中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11月,他受党组织指派,进入军阀石友三办的安阳军校,进行兵运活动。
1931年日本军部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公然出兵侵略东北。**作出决议,坚决主张抗日,收复失地。并很快选派精干党员*奔赴东北,发动并*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魏拯民奉党组织之命出关北上。为了表达自己拯救东北同胞的决心,他将原名中有维的“维”字改为同音字“魏”,改名魏拯民。1932年初,魏拯民来到*满洲省委所在地哈尔滨,他先后担任*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道外区委书记,1934年夏天任市委书记,此时的魏拯民年仅26岁。同年初冬,*满洲省委紧急任命魏拯民为*东满特委书记,命他火速赶往东满(今吉林省延边自治区)延吉县委。去处理已经对东北抗日斗争,特别是对东满地区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反“民生团”事件。
1932年,东满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逐渐好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与金日成率领的由朝鲜人组成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红色游击区日益扩大,甚至在汪清、珲春建立了多处抗日根据地。
但从1933年春天起,东满地区的斗争形势急转直下,东满地区的党组织、抗日武装与抗日民众已面临巨大危险。原来,面对如火如荼的东满抗日斗争形势,日寇十分惧怕和仇恨,多次进行讨伐均遭失败。于是,他们利用这一地区朝鲜人多的特点,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利诱拉拢,让一些朝鲜人中的*份子组成“民生团”,打入抗日队伍和革命组织,进行离间分化活动,破坏革命与抗日斗争。在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病逝之后,东满地下党组织的朝鲜人主要负责人极左思想严重膨胀,乱施号令,在革命组织与抗日队伍中大搞反“民生团”斗争,采取“怀疑一切,无情打击”的错误作法,大搞扩大化,把多数党团员划进“民生团”,致使许多反日群众被推出抗日组织。这种扩大化的极左斗争旷日持久,许多党团员和抗日战士、抗日群众遭到伤害,甚至人头落地,屈死在自己人枪下。东满特委领导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也因为执行左倾关门主义,不与民众抗日武装合作,时常与之处于对立状态,日寇乘机挑拨离间,叫喊“不打山林队,专打人民军”,使抗日武装处于被动局面。扩大的反“民生团”斗争动摇了军心,严重影响了战士们的斗志,军事斗争节节败退。童长荣、李延禄、王德泰、金日成等*人带领军民浴血奋战历时两年创建的东满游击区迅速缩小,根据地全部丢失。但反“民生团”的扩大化并未因此停止,而是日甚一日。东满地区的党团员、革命者与抗日战士仍然在遭受无情打击,有的被冤屈致死。金日成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民生团”事件,他义愤填膺,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燕鼎九
当时的东满(今延边地区)与吉东(东三省的吉林省东部)的牡丹江地区山水相连,张广才岭、老爷岭南端与牡丹江上游是李延禄领导的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周保中领导的第五军、王德泰领导的第二军(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抗日游击队后为第二军独立师)共同战斗的地方,是第四军、第五军中许多朝鲜战士的家乡。反“民生团”之祸发生后,不断有东满地区的革命者、抗日战士跋山涉水来到吉东地区参加抗日斗争。抗联第八军政治部主任金根等朝鲜*,得到来自家乡反“民生团”扩大化的消息后,纷纷向吉东党组织与时任第五军军长的周保中报告,周保中立即向*满洲委反映这一严重情况。1934年12月,**驻共产国际特派员吴平(即后来回国到延安任**宣传部副部长的杨松)来到宁安东南山抗日游击区调查,与周保中一起为此写信给*满洲省委,严正要求立即选派能够坚决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思想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果断干练的负责*到东满地区,尽快解决反“民生团”问题,重新领导东满地区的抗日斗争。由于吴平负有指导东北党组织工作和抗日斗争的使命,并且是周保中派人专程送此信到哈尔滨,可见事情严重,关系重大,*满洲省委十分重视,紧急选派魏拯民为省委特派员、东满特委书记,赶到东满。
时年27岁的魏拯民已是一位成熟的革命家,面对历时两年的反“民生团”扩大化造成的严重局面,他强压住对左倾份子的怒火,在下令立即停止反“民生团”斗争之后,先做好与左倾份子作坚决斗争的金日成、崔贤等朝鲜战友的思想工作,使他们顾全大局,与自己一起工作,进行“冷”处理。然后从调查研究入手,对搞左倾扩大化的*区别对待,教育多数人认识反“民生团”扩大化给革命事业、给抗日斗争造成的严重恶果,认识自己的错误,使他们觉醒,改正错误。对极左份子,魏拯民也并没有作简单的组织处理,而是把日寇的阴谋与调查研究获取的大量事实摆在他们面前,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罪行,被开除党籍受到惩处也口服心服,没有人变节投敌。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魏拯民正确地处理了反“民生团”斗争问题,与金日成一起,当众烧毁了“民生团”全部材料,保护了数以千计的朝鲜党团员和抗日战士、群众,使他们卸掉了思想包袱,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抗联各级指挥员,有的成为朝鲜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他们心中无不感戴魏拯民的救命之恩。金日成与魏拯民从此结下终生友谊。在此后的抗日斗争中,作为东满特委书记、南满省委书记和第二军政委的魏拯民,十分看重金日成这位正直坚定、善于思考、有指挥才干的战友。当朝鲜游击队编为第二军独立师时,魏拯民首先推荐金日成为师长。二人的友谊在并肩战斗中与日俱增,有许多佳话在中朝战友中流传。魏拯民亲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后,与王德泰、金日成一起纠正了军事斗争上的左倾路线,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使第二军队伍不断壮大,中朝军队相互配合,多次主动出击,巧妙打击日伪军,不断获得战斗胜利,东满地区的抗日斗争得到了新的发展。
板石场会议――朝鲜革命重要里程碑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魏拯民作为东北党与抗日武装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大会。也正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三项对中国东北党组织、抗日斗争、朝鲜革命具有重大意义的决议。其一是撤销*满洲省委,根据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和需要,建立东满、南满、吉东、北满四个省委,魏拯民被任命为东满省委书记;其二是依照1934年秋吴平与李延禄在密山哈达河反日游击军抗日密营中的初步研究意见,将东北的抗日武装组建为抗日联军;其三是关于一国建一党建一军的决议,即准许朝鲜革命者今后可以独立建党建军。
会后,1936年初,魏拯民日夜兼程赶到远东地区中苏边境,东满党组织派交通员掩护他从珲春回国。他们顶着风雪严寒,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日寇数道*线,选择人迹罕见的老爷岭深山区,忍饥挨饿,在密林丛莽和雪海里跋涉十多个日日夜夜。一月下旬,金日成和他的战士们在山林中找到了因劳累和饥饿病倒的魏拯民。金日成向他报告了东满与吉东两特委及第二军、第五军领导商定传达大会决议的有关事项。魏拯民不顾疾痛,在金日成和战士们的搀扶下,又爬过汪清与宁安的分界大岭,二月初来到地处宁安县南部老爷岭深山腹地的一处叫作板石场的山沟(这里离如今已成风景名胜的镜泊湖南端――当地人叫作南湖头20公里)。板石场地处深山,十分荒凉,是周保中领导的第五军某部的密营,密营与一虎窝山洞为邻。由于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沟谷纵横,地势险恶,野兽出没,方园百里没有村落,没有进出之路,日伪军也不敢进山。加之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已来到南湖头警戒,会议安全有了保证。2月5日,*东满特委与吉东道南特委、二军、五军代表,在这里召开了在东北抗日斗争史与朝鲜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重大意义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魏拯民、周保中、金日成、陈翰章、刘汉兴、张中华等地方党组织、抗日部队领导*。魏拯民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特别是对今后东北抗日斗争的指示与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的决定,以及关于一国建一党建一军的指示。大会使东满、吉东地区党与抗日武装负责人明确了今后斗争的方向,受到很大鼓舞。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讨论。板石场会议决定:东北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行改编,联合抗日义勇军和救国军余部、山林队、民众抗日武装,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同时决定:东北各抗日武装中的朝鲜人部队可以单独组建为朝鲜人民抗日武装,对外称朝鲜人民革命军,对内仍可保留东北抗日联军某军某师的编制。将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的抗日武装分别编为抗联一至十一军,联合作战,打击日伪军。听到这一决定,在场的中朝战友热烈握手、拥抱,魏拯民、周保中真诚地向金日成等朝鲜战友表示祝贺。金日成十分感谢魏拯民,说他为创建朝鲜*和人民革命军立了大功,感谢周保中等中国战友对朝鲜革命的支持。会后不久,杨靖宇率领南满部队改称抗联第一军,周保中领导的第五军在二月下旬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五军,李延禄部为第四军,赵尚志部为第三军,夏文杰部为第六军,崔庸健部为第七军(后又编成八、九、十、十一军)。王德泰、魏拯民的第二军改编为抗联二军,金日成的朝鲜游击队为二军独立师。不久,金日成率领二军独立师由南湖头向南进发,挺进到通化地区濛江、长白一带,正式改编为朝鲜人民革命军,金日成为总司令,仍保留东北抗联第二军独立师编制及其师长职务。金日成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把这次会议称之为朝鲜进行民族主义斗争和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新的开端,是朝鲜革命军建军之始,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板石场,这个中国东北东部深山腹地荒无人迹的小山沟,成为朝鲜革命新的起点,以南湖头会议之称载入朝鲜人民军史、革命史与朝鲜历史。
1936年6月,*东满、南满与抗联一军、二军联合召开领导*会议,决定二省委合并成新的南满省委,两军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为总司令兼政委,魏拯民任南满省委书记、第一路军副总司令,与杨靖宇共同领导东满、南满地区抗日斗争,指挥一军、二军与金日成独立师在长白山地区进行战斗,多次重创日伪军,使日寇疲于奔命,不断增加兵力进行围剿。面对强敌和日趋严峻的形势,1939年10月,杨靖宇与魏拯民决定改变斗争策略,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以保存实力,以利发展。1940年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魏拯民强忍悲痛,抱病带领部队继续战斗。不久,因为长期在艰苦环境中日夜操劳战斗,旧病得不到医治,又积劳成新疾,病倒在桦甸牡丹岭深山密营。由于没有医药,得不到医治,又没有粮食,只能吃水煮树皮。1941年3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魏拯民不幸辞世。这时,因抗联部队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队伍伤亡很大,改编为十个支队后,(金日成的独立师改为东北抗联第一支队,他任支队长)相继退入苏联境内。金日成十分关心魏拯民的安危,当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派陶净非带领小分队潜回国内吉东地区,到张广才岭南端深山区寻找坚持战斗的抗联战士时,他一再要陶净非寻找魏拯民或打探他的消息。
20世纪80年代,金日成终于得到了魏拯民家乡与亲人的确切信息。1984年,他委托朝鲜驻华大使赶到山西长治市,到长治钢铁厂子弟学校看望魏拯民的儿子关民珠,转达金日成的问候,表达他对魏拯民这位生死与共的中国战友、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4、相关评价
“富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对同志和蔼可亲,待人诚恳,性格温和,关心、信任和爱护同志,是他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当年的抗联战友这样评价魏拯民。
5、名言
“革命不能光靠勇敢和热情,还要有政治头脑,要有远大理想。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们进步,更能有力量打击敌人,咱们抗联的每一个指战员都要做政治宣传员。”
――魏拯民
6、烈士纪念地
燕鼎九墓
魏拯民烈士纪念地位于桦甸市夹皮沟镇东北27.5公里黄泥河岭英雄峰西麓小二道河子沟。纪念地包括魏拯民墓(遗骨已于2000年秋迁往吉林北山)、魏拯民生前居住的密营、水井、魏拯民烈士殉国地纪念碑等部分组成。
魏拯民牺牲后,日军割下烈士头颅,焚烧烈士遗体,将遗骸埋入附近土坑,立高1米、直径0.2米的木桩,上书“魏拯民”3字。1961年10月23日,烈士遗骸调查队在此,按照汉族风俗,将遗骸装殓在特制的骨尸盒内,重新厝葬在密营前。墓高1.2米,直径2.4米,为封土墓,四周敷以石块。墓前立一木碑,高1.45米,正面书“魏拯民之墓”。是年12月,*桦甸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为烈士墓重新树立一块水泥碑,高1.2米,宽0.4米,厚0.1米,正面阴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委员魏拯民同志之墓”。
1962年后,每当烈士殉难日和清明节,当地党政领导、*、工人、学生等跋山涉水,来到烈士墓前扫墓,凭吊先烈,祭奠英灵,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近几十年来,常有来自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吉林、延吉等地党史研究工作者、文化、文物、美术工作者以及解放军指战员、大中专学生等,沿着抗联的足迹来到这里书文作画,缅怀先烈,在附近树干上、井泉边留下了许多豪言壮语和对联。当地中小学生入团、入队常来这里举行仪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81年4月20日,吉林省人民*公布,魏拯民墓(包括密营)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9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桦甸县委和县人民*等单位的领导和*共300多人前往魏拯民烈士墓开追悼会,凭吊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为了永远纪念魏拯民烈士,1987年9月3日,*桦甸县委、县*在小二道河子沟口菜子屯路旁树立了“魏拯民烈士纪念地”花岗岩石纪念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