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科普小知识2021-11-10 15:03:40
...

燕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经过33年的快速、健康发展,燕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2013年啤酒产销量571.4万千升,进入世界啤酒产销量前八名,销售收入188.07亿元,实现利税39.52亿元,实现利润10.16亿元。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华北市场50%,北京市场在85%以上;积极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1997年两地上市,独特的“红筹背景、A股身份”股权结构模式,为燕京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公司名称: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啤酒生产

公司性质:股份制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啤酒

总部地点:北京

成立时间:1980年

总资产:63亿

员工数:18000人

公司口号: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

1、公司简介

公司概况


燕京公司

燕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在发展中燕京本着“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企业经营理念;始终坚持了:走内涵式扩大生产道路,在滚动中发展,年年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建立*科研中心,引入尖端人才,依靠科技抢占先机;积极进入市场,率先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华北市场50%,北京市场在85%以上;积极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1997年两地上市,独特的“红筹背景、A股身份”股权结构模式,为燕京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精心打造企业文化,长期培育的“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为企业分忧的主人翁精神”以奉献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分配模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企业荣誉

 燕京啤酒先后荣获“第31届布鲁塞尔国际金奖”、

“2000年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

“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

“全国行业质量评比优质产品奖”、

“全国啤酒质量检测A级产品”、

“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

1994年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和“北京市首批名牌产品”、

1995年燕京啤酒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

1997年燕京牌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2001年被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名牌”。

3、企业目标

发展目标

燕京将坚持“发展民族啤酒工业,争创国际知名品牌“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燕京下一步的目标是:

  1、积极开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燕京品牌的国际化提升。 

 2、按照“一业为主,相关发展”战略,向矿泉水、饮料、生物食品、生物制药领域进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信念

  一、是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做强,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把品牌做强,使燕京成为世界啤酒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 

 三、是把市场网络做强,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

 四、把经济实力做强,每年资本积累2亿元以上,使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资本动力和资本保障。

4、发展历程

80年代初,北京市民提着暖瓶、抱着饭盆排长队等候买散装啤酒,成为当时街头一景。“借问啤酒何处有”的声声呼唤屡见报端。燕京啤酒厂的兴建,就是为了解决京城百姓喝啤酒难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当时计划经济*的约束,所有投资项目并不是说干就能干的。围绕项目审批问题,他们就费了不少周折。主要难点在于“县办国有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办啤酒厂”的思想障碍。在严密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一举一动都要纳入计划范围,既然上级怀疑你的能力,那么你的事情自然就好干不了。当时任顺义县工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后来任副县长)的王少更同志心不灰、气不馁,在县委、县*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一个筹备小组,四处做工作。他们成了市*主管部门的“常客”、国家计委的“熟人”,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经过多方努力,上级终于批准项目可以上,但资金自筹。

确立了项目,开始筹建,但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征地问题。在当时,建一个年产2万吨以上规模的啤酒厂,需要征用不少土地。这对于人口稠密的北京郊区来说,无疑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农田,而且还要付出一笔可观的征地费。本来就不多的经费如果购买了土地,很可能投不了产就夭折。怎样办?他们没有按常规行事,而是积极主动想办法以少投资或不投资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县委、县*反复研究,决定把啤酒厂的厂址选在一个占地200亩,且已经停产的砖厂废墟上,并吸纳原砖厂职工,这样没花分文购地费就解决了土地紧张问题。仅此一项,为国家节约数十万元,并为及时动工创造了条件。到1988年,燕京达到年产7万吨的规模,进入中型啤酒厂的行列,在北京的市场份额约30%,和“北啤”“五星”三分天下有其一,呈鼎足之势,可以说是“初战告捷”。

下一步怎么办?燕京人没有停歇,他们甚至于没来得及回味这份胜利的喜悦,便跨上了第二次创业的行程。又是七年的时间。在这7年里,燕京人胜利地完成了向中国啤酒工业最高顶峰的冲刺,跑到了众家的前列,取得行业第一。在向第一目标冲刺的过程中,燕京人一个接着一个的壮举惊动了啤酒界,引起新闻界和国人的注意,人们纷纷为燕京呐喊、助威、加油,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燕京是佼佼者,回顾这七年燕京然扎扎实实地干了三件事:

上规模跻身全国中型啤酒厂之列的燕京,是维持现状,守摊保位,还是继续发展、再上台阶?当时,有不少关心燕京发展的朋友都劝新上任的厂长李福成同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据有关方面的资料分析,北京啤酒市场的容量是20万吨,一旦超过了这个饱和度,就会造成库存积压,产品滞销,导致企业陷入困境。而且当时燕京、北啤、五星三家啤酒厂的产量已经超过20万吨,燕京还要不要再发展,还敢不敢上规模,确实是个严峻考验。加之,“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下半年开始至1989年,全国市场疲软,波及啤酒行业,市场萎缩,生产受限,“是酒就能卖”的好景顿失。严峻的经济形势,开始向“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啤酒行业叫上了“板子”。

闯市场在企业经营中,生产与销售相比,后者更艰难。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不是生产不出产品,而是货销无路,“销”对“产”具有制约作用。燕京人以其特有的敏锐的精明,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双管齐下,二龙戏珠,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展厅里,描绘出了一道生动的、充满生机的国企风景线。

销售,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计划经济*下,曾经是个轻松的话题。但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个话题显得越来越沉重,因为国有企业的销售权有90%掌握在有关的销售公司手中,企业只有10%的自销权,啤酒行业也不例外。然而,燕京认得精明之处正在于,他们较早的从这10%的狭窄中,看到了市场经济的活跃因素和广阔前景,当改革的春风吹来,燕京人作为“国企人”,最早捕捉到“春”的气息,意识到传统的销售方式气数已尽,转变销售方式势在必行。

创名牌燕京第二次创业,把上规模、闯市场作为主题,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实际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善于超前性思维的燕京人,已经在思考并且实施更深层次的问题:创名牌战略。在燕京人看来,名牌产品是民族工业的精华,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真正的名牌,从来就是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国际市场名牌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能否创出一些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站得住脚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能否顺利发展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名牌是财富的象征,是身价的标志,是时尚的凝聚,是优质的证明,是企业实力和素质的综合反映。“万宝路”总裁马克思。韦尔也直言不讳道,名牌就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资产。名牌的灵魂刻划的是企业精神,是凝聚在产品之中的全体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优良稳定的内在质量和严谨细密的企业管理风格,集中体现着企业全体员工的竞争力,创造力和面向未来的眼光。

到1994年,世界各国的啤酒发展出现了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集团高度集约化经营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小型区域性经营 模式。美国模式的形成,是一种资本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但它却真实地代表着啤酒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为了充分地说明这一点,在这里不妨对美国模式的形成作一些历史的追述。中国啤酒业进入整合阶段以后,燕京啤酒依托自己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肩负起发展民族啤酒工业重任,积极参与中国啤酒行业大整合。按照董事会提出的“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战略构思,采取“择优而进、优势互补、品牌整合、管理克隆、市场共融”的指导方针,对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坚持了“五项原则”,即: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有良好的水资源、设备有可改造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经营环境较好,先后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基地,形成了燕京啤酒的全国市场战略布局。目前,公司对外投资超过了20亿元,调动和掌控了超过127亿元的有形资产以及超过400万吨的产业规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扩张。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燕京以资本为纽带,不仅建立了辐射全国各个市场的网络体系,而且,本着“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搭建起了一个文化平台,吸纳了一大批有志于“发展民族啤酒工业”的优秀人才在这个大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5、产品介绍


纯生啤酒

产品有七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12度特制精品、燕京纯生、11度清爽型燕京啤酒、10度超爽、8度低醇、燕京10度超干啤酒、燕京王、燕京冰啤酒、果味啤酒、本色啤酒、8度优级精品啤酒、金小麦啤酒、11度菊花啤酒、12度金玫瑰啤酒。2002年燕京啤酒年生产能力超过260万吨。

6、技术改造

20年来,燕京坚持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道路,坚持在滚动中发展,年年进行技术改造,1980年至1988年每年增加产量1万吨,完成了一个小型啤酒厂向中型啤酒厂的转换;1989年至1993年每年增加产量5万吨,完成了一个中型啤酒厂向大型啤酒厂的转换;1994年至1998年每年增长10万吨,完成了大型啤酒厂向大型啤酒集团的转变。1999年以后每年增长30万吨以上,完成了一个北京市地方企业向全国跨地区大集团的转换。发展中,燕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等三项原则,使企业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从1987年起,燕京就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进行了强强联合,使燕京在科研、技术、生产上实现了高点嫁接。按照科技兴厂的思路,燕京在工艺、装备、检测手段、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燕京投资6.3亿元兴建的"30万吨精品工程",不仅全面实现了生产控制的自动化,而且也代表着中国啤酒行业生产技术上的发展高度。科技进步使燕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燕京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啤酒企业。明确的市场定位,科学的市场细分划,健全的销售网络,促进了燕京的飞速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燕京严格按照"以全优的质量取信于民,以独特的风味取悦于民,以诚挚的态度服务于民"的质量总之,使燕京不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不断赢得市场。燕京按照"巩固北京市场,扩大华北市场,开发全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市场战略快速稳定发展企业,已取得了北京市场85%、华北市场43%、全国市场8%的市场占有率。燕京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育,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燕京长期培育的"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为企业分忧的主人翁精神"的五种燕京精神,和"以情做人、以诚办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及奉贤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分配模式,使企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燕京下一步的目标是在2005年啤酒产销量达到300万吨,进入世界啤酒前十强。在市场上,燕京将依托自己的综合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知名品牌。

积极开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在中国啤酒行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在发展啤酒业的同时,燕京将按照积极而稳妥

7、领导集团

戴永全


戴永全

戴永全,男,1959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员,助理工程师。历任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厂长办公室副主任、副厂长,现任本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1991年荣获顺义县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荣获顺义县“青年标兵”称号,2000年获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获第八届*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002年获北京市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2004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中国啤酒工业“优秀营销专家”。

李秉骥


李秉骥

李秉骥,男,1947年12月生,大专文化,中*员。历任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制麦车间主任、包装车间主任、顺义县砖厂副厂长、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副厂长,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公司总经理。现任本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2001年获第八届*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002年获北京市顺义区劳动奖章,北京市创新经营标兵,2005年获“首都劳动奖章”,获第十二届*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第四届北京优秀创业企业家,被评为中国啤酒工业“优秀管理专家”。

丁广学


丁广学

丁广学,男,1959年3月生,研究生文化,中*员。历任北京市燕京啤酒厂技术科副科长、厂长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党总支副书记,现任本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获第八届*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004年被*北京市委评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方针,搞好资本运营,并向生物工程领域进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保持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8、网友评论

来自百度贴吧的网友“忧伤の旋律”:喝点就恶心,而且还上头,下次不买了。

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daSBKIMLUhlX”:酒精味很浓,说实话,不太好喝。

来自淘宝网的网友“一千个夜”:喝过几次,感觉没有雪花青岛之类的好喝,啤酒花味道几乎没有。

上一篇:敬业福

下一篇:SM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