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
后唐(923—936年):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的五代政权之一,都洛阳,历三世四帝,共十四年。它取代了后梁,后不久为后晋所取代。后唐的前身是唐末五代十国初期的晋国,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册立为晋王,建立晋国,定都太原。907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晋国至此全面独立,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改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梁,定都洛阳。936年,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后唐的建立至其亡国历时十三年,一说为公元891年至936年。
中文名称:后唐
首都:洛阳
英文名称:TheHouTangDynasty
主要城市:洛阳、开封、太原、幽州
简称:大唐
主要宗教:道教
所属洲:亚洲
政治*:君主制
主要民族:汉族、沙陀族
国家领袖:李存勖、李从珂
国君姓氏:李氏
开国时间:923年
亡国时间:936年
1、简述
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都洛阳,历三世四帝,共十四年。它取代了后梁,后不久为后晋所取代。后唐的前身是唐末五代十国初期的晋国,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册立为晋王,建立晋国,定都太原。907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晋国至此全面独立,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改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梁,定都洛阳。936年,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后唐的建立至其亡国历时十三年,一说为公元891年至936年。
2、历代君王
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
3、朝代名人
李存信、李存孝、李存进、李存璋、李存贤、王熔、王处直、康君立、薛志勤、史建瑭、李承嗣、史俨、盖寓、伊广、李承勋、史敬熔、周德威、符存审、郭崇韬、赵光逢、郑珏、崔协、李琪、萧顷、丁会、阎宝、符习、乌震、王瓒、袁象先、张温、李绍文、李袭吉、王缄、李敬义、卢汝弼、李德休、苏循、安金全、安元信、安重霸、刘训、张敬询、刘彦琮、袁建丰、西方邺、张遵诲、孙璋、孟方立、张文礼、董璋、张全义、朱友谦
4、历史
后唐立国
后唐奠基人李克用
后唐的兴起,要追溯到唐朝末年的庞勋之乱。唐懿宗咸通年间,庞勋之乱发生沙陀族的朱邪赤心领兵平乱,并赐名李国昌。后来李国昌病故,其子李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克用又协助唐室平定黄巢之乱。李克用平乱有功,被封河东节度使,驻守太原,受封晋王。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继承晋王爵位。梁贞明元年(915年),梁在河北镇守的邺王杨师厚死,河北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乱,李存勖乘机进迫河北,晋与后梁在河北争峙。李存勖在923年于魏州称帝,建国号唐,史称后唐,都汴梁,改元同光。
后唐庄宗李存勖,沙陀族人,生于公元885年,卒于公元926年。李存勖为人残忍暴虐,滥杀无辜,凶狠贪婪,重用伶官和宦官,同光三年时在魏州兵变中被杀。李存勖年少时有勇有谋,受到李克用的宠爱。李存勖成年后,熟习《春秋》,还擅长歌舞音律。李存勖的父亲临死之前,交给他三支箭,让李存勖完成三件事,第一征讨刘守光;第二讨伐契丹;第三打败朱全忠。经过十多年的征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李克用的遗愿。公元923年,灭掉后梁以后,统一北方。同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大唐,后来将都城迁往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庄宗误国
后唐与后梁之战示意图
后梁灭亡后,李存勖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便开始琢磨如何享乐。李存勖喜爱歌舞音律,并且宠信伶人。称帝前,就宠信一个叫周匝的伶人,打败后梁后,因其谗言封前朝教坊使陈俊和内园栽培使储德源为刺史。这一做法,引起当时许多在战争中立功的将领不满,手下大臣郭崇韬就对李存勖说:“陛下,您刚刚打败梁国,许多功臣还没有得到封赏,您却先封赏陈俊他们,恐怕会失掉人心啊。”李存勖觉得有道理,这件事就暂时被搁下。但经不住周匝的多次请求,李存勖还是封陈俊、储德源两人做了刺史,许多将士对此非常不满。
李存勖喜欢外出打猎,马踩坏了庄稼。县令上前进谏,劝皇帝不要踩坏庄稼。李存勖恼羞成怒,下令将这个县令斩首,后因伶人敬心说情,才得以释放。
称帝后的李存勖不但宠信伶人,在人才的任免上也没有做到任人唯贤。李存勖任用酷吏孔谦等人,弄得朝政一片混乱。这些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实行苛政,使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整个国家也几乎陷入混乱。除了用人不当,李存勖还多次杀害重臣良将,制造了不少冤案,如郭崇韬案、朱友谦案。郭崇韬本是灭梁的功臣,曾几次进谏皇帝,惹恼了李存勖。伶人们也几次三番地进谗言说郭崇韬拥兵自重,随时准备谋反,皇后却派人杀了郭崇韬。后来,李存勖又听信伶人景进的谗言,诛杀了功臣朱友谦全家,
欧阳修评价后唐庄宗:“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孝感改革
后唐庄宗李存勖
唐庄宗李存勖把孝昌县的县名全部换掉,孝昌亦改为孝感,史称“孝感改革”。唐庄宗李存勖把孝昌县的县名全部换掉,因其祖父的名字叫李国昌,孝昌县的“昌”字,为避名讳,换名势所必然。然面临再一次更改县名时的孝亲因素,李存勖考虑此地孝子众多这一因素。孝感”二字,最先是与孟宗直接发生着联系的。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提到:“(孟)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曹植约作于公元222年的《灵芝篇》一诗提及董永事迹,后有晋代干宝的神怪小说《搜神记》和宋代李昉的《太平广记》辅证。至于元代成书的《二十孝图说》中,固然有对董永的赞诗:“孝感动苍穹”,但同时也有对虞舜的“孝感动天心”的赞诗和对孟宗“孝感天地”的赞语,比较起来,对孟宗的赞语比对董永的赞诗更显得直白和明确,如果说董永的孝行是“感天”,那么孟宗的孝行则是“动地”二者各有所重,不可偏颇。李存勖在改孝昌为孝感时,不能不考虑本地孝子孟宗的因素。
其二,孝昌县治自唐开元(721—741)年间移至澴水上游,故址在今孝昌县王店镇的黄城村附近,此地距孟宗的出生地地缘上较近确实便于李存勖更改县名时“就地取材”。另外,从李存勖及其属下的官僚们的重门阀不重平民的禀性来看,他更改县名时对本地名人中有着显赫地位的孟宗不会不另眼相看。李存勖即位时,便对高官朱门优待有加。李存勖更改县名时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的。
宦官干政
朱温当政时,唐朝的宦官已被诛杀干净,宦官干政已成为历史,而且整个五代中均没有宦官惹乱,唯独后唐李存勖在位的几年,宦官*开始有所恢复。加之,刘皇后与宦官勾结,渐渐形成一个反动的政治集团,对朝政施加影响,并引导李存勖,走向灭顶之灾的开始。
河南令罗贯正直敢言,郭崇韬很是欣赏,支持他清除豪门积弊,成效显著。但罗贯却得罪了后宫集团、大官僚以及宦官集团。这些人非常痛恨罗贯,在李存勖面前抵毁诽谤。李存勖的母亲曹太后死后安葬坤陵,但通往坤陵的路桥因为各种原因坍塌,太监们便说乘机陷害罗贯,果然李存勖大怒,把罗贯抓来。郭崇韬劝阻却被关在宫外,宦官把罗贯活活打死,李存勖是否有能力中兴唐朝,天下人开始对此产生极大怀疑。
此外,李存勖还干了一件失尽军心的事。出兵消灭前蜀。前蜀自王建割据称帝以来,四川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战事,比较稳定,王建死后,小儿子王衍继位。这个前蜀皇帝吃喝玩乐是把好手,但毫无才能,蜀中政治腐败到了极点,老百姓被统治者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逼的生不如死。曾经来洛阳朝见的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也劝过李存勖伐蜀,说“蜀地富民饶,获之可建大利”。郭崇韬也是这个意思,李存勖下决心出兵。李存勖任命长子魏王李继岌为统帅,郭崇韬为副。郭崇韬行前,又奏请李存勖,说北都(太原)留守孟知祥很有才能,可以在灭蜀后任西川节度使,李存勖也答应了。郭崇韬和孟知祥的关系不错,想借此扶朋友一把,可他哪里想得到,他的这一念之间却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孟知祥“名垂青史”,成了后蜀高祖皇帝。
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九月十八日,唐军大举攻蜀。虽然这时后唐的政治和军事建设严重滞后,但唐军的战斗力还是冠绝天下的,蜀中二十多年没有重大战事,蜀军主要是防御性质的,而且王衍昏庸无道,在这样的皇帝统治下,一群狮子也会变成一堆绵羊。唐军势如破竹,直进西川,连得凤州、兴州、成州。王衍听说唐军来攻,忽起雄心,他要“御驾亲征”,率军来到利州。
蜀军和唐军在三泉大战,结果蜀军惨败,王衍连夜逃回成都。唐军风行雷厉,蜀中的一些实权派开始要考虑自己前程了,蜀东川节度使宋光葆、武定军节度使王承肇、兴元节度使王宗威、武信军节度使王宗寿决定向唐军投降,四节度所辖的十八州土地尽数入唐,前蜀只控制成都附近一带。李存勖不失时机的写信给王衍,劝他投降。王衍还没考虑好,唐军已经杀到绵州,王衍无计可施,只好“泥首衔璧”出降唐军,前蜀灭亡。唐军暂时没有撤军,军政大权还由郭崇韬掌握,这时李存勖并派太监向延嗣督军还朝。郭崇韬最痛恨宦官干政,对向延嗣冷眼相加,向延嗣怀恨在心,回到洛阳后,在李存勖和刘后面前大说郭崇韬的坏话。李存勖早就对郭崇韬不满,便密令魏王李继岌俟机杀掉了郭崇韬。李存勖还顺势灭了郭崇韬的九族,一时间朝野纷纷议论,皆不自安。
魏州兵变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春,李存勖对李嗣源的疑心越来越重,他的几个儿子没一个能斗得过李嗣源,万一自己不幸早死,天下肯定要被李嗣源夺去。李存勖却不知道如何除去李嗣源,可这时,突然从魏州传来消息:魏博军发生兵变!这次兵变的原因居然是因一则谣言引起,民间传说魏王李继岌被皇帝杀死,而刘皇后为了给魏王报仇,又把皇帝李存勖给杀了。加上驻守贝州的魏军没有及时回家,军心动荡。这时魏博军节度使杨仁晸手下有个叫皇甫晖的看到局势混乱,便想混水摸鱼,纠合同党劫持了节度使杨仁晸,说“我们魏军为皇帝夺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现在皇帝不但不赏,反而要加害我们。何况现在皇帝已死,洛阳大乱,大人何必与我们一起讨逆,谋取好一场大富贵?”杨仁晸不从,被皇甫晖一刀砍死,乱兵强行拥立指挥使赵在礼,在魏州做乱。李存勖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怒,先是派出几路人马平叛,但都被打了回来,李存勖无奈之下,只好派出他的政敌李嗣源前往魏州平乱。
明宗时期
李存勖被杀后,李嗣源登基做了皇帝,史称后唐明宗。称帝之前,李嗣源家境贫寒。李嗣源的俸禄有时竞然不足以养家糊口,还要靠养子李从珂卖马得来的钱养活。因此,他深知百姓疾苦。称帝后,他没有忘记这些,经常以身作则,还下令减少赋税,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不准为难商人,维持国内安定,为百姓减轻了不少负担,使百姓暂时有了喘息的机会。
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有相当治绩,朝政渐为安定。李嗣源经常以天下百姓为己任,下令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如“省耗”,减轻了赋税,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公元926年,即后唐天成四年,后唐农业收成很好,国内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的气象。
但军人安重诲专权,未能处理好与孟知祥、董璋的关系,两人发生内斗,孟知祥取胜,结果为后来后蜀脱离后唐独立埋下了祸根。后唐长兴元年(930年)九月至次年二月,明宗李嗣源遣军攻讨剑南东川节度使董璋与剑南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反叛的作战。天成四年(929年)五月,明宗为加强对剑南东、西两川的统治,遣客省使李仁矩招谕两川纳贡遭拒后,恐日久生变难制,遂于东川阆、果二州置保宁军,命李仁矩为节度使镇守;另以武信节度使夏鲁奇戍守遂州,并不断增兵,以遏制两川。董璋、孟知祥见状,深为惊惧,暂弃旧仇,联兵反叛。
次年正月,董璋先于剑门筑七寨,后又于剑门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集聚民兵扼守,以阻后唐军入川。继而,孟知祥约董璋同时起兵,先取遂、阆二州,然后合兵据守剑门,为共御京师军前来解除内顾之忧。九月,董璋率数万兵攻克阆州,杀李仁矩。孟知祥以都指挥使李仁罕为行营都部署,汉州刺史赵廷隐为副使,简州刺史张业为先锋指挥使,率兵3万往攻遂州。夏鲁奇据城固守,遣马军指挥使康文通率军出城迎战,激战中,康文通闻知阆州已陷,亦率所部降,夏鲁奇自杀。明宗得悉阆、遂已陷,命天雄节度使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率军入川往讨。时孟知祥以故蜀镇江节度使张武为峡路行营招收讨伐使,左飞棹指挥使袁彦超为副,率水师趋夔州,以阻后唐军西进;东川董璋部亦攻占合、巴、蓬、果等州。十一月,正当董璋分兵进军黔、涪二州之际,石敬瑭率军入散关,王思同等率前锋军出人头山,迂回至剑门南,奇袭剑门关,俘都指挥使齐彦温。继破剑州,因大军未至,遂焚庐舍、抢资粮,退保剑门。孟知祥闻剑门失守,先据剑州,又遣使至遂州,命赵廷隐率万人跟进,以加强剑州兵力;同时命故蜀永平节度使李筠率兵趋龙州,扼守要害,防止后唐军从邓艾故道入蜀。
后唐皇陵
十二月初三,石敬瑭率大军抵剑门,即引兵再攻剑州。及至,令步兵攻牙城后山,被赵廷隐击退;又命骑兵冲击河桥,遭李肇部强弩阻击,难以近前。日暮,石敬瑭*撤军,又遭伏击,败退剑门。至二年二月,石敬瑭征讨两川被阻于剑门险峡,难以进军,遂以粮运不继,烧营北归,后唐攻两川以失败告终。
5、疆域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后唐实现了对中原的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意义。
6、政治
诸藩王表
邕王李存美、薛王李存礼、申王李存渥、睦王李存乂、永王李存霸、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魏王李继岌、秦王李从荣、宋王李从厚、许王李从益、潞王李从珂、洋王李从璋、兖王李从温、泾王李从敏、雍王李重美、秦王李茂贞、朔方王李仁福、吴越(武肃)王钱镠、吴越(文穆)王钱元瓘、蜀王孟知祥、闽王王审知、闽王王延翰、闽王王延钧、楚(武穆)王马殷、楚(衡阳)王马希声、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南平(文献)王高从诲、高丽王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