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
周文矩,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存世作品多为摹本:《宫中图》《苏武李陵逢聚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太真上马图》。
1、人物介绍
五代周文矩是南唐重要的人物画家,工画人物,尤工仕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惜已存世不多,除国内有一部分外,散失海外传为周文矩的作品亦仅有数本:《琉璃堂人物图》《后主观棋图》《宫中图卷》《饮茶图》《浴婴图》,成为研究周文矩绘画风貌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绘画经历
重屏会棋图
3、作品特点
琉璃堂人物图
他善于深入观察和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把握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因此,塑造出来的人物各不相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重屏会棋图》(宋摹本),画中刻画李中主端然而坐,凝神观看其兄弟下围棋的情景,显示出一种思考的仪态,十分生动。衣纹作“战笔”,无名款,应是文矩的画法。其《宫中田》(宋摹本),描写宫廷妇女幽闲生活,有弹琴、弹琵琶的,有梳妆打扮的,有同儿童和狗嬉戏的;或平静安详,或闷闷不乐,或惊慌,或虔诚等等,均反映了不同活动中妇女的不同心理状态。他的《宫女图》,一宫女于腰带间插一玉笛,侧身而立,目视手指,表现刚演奏之后,情意凝伫,若有所思的样子。元代汤垕还看到他一幅《高僧试笔图》。一僧攘臂挥翰,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其声。这些传神妙笔,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宗教画,与吴道子、周昉是一个体系,虽取材于印度佛教经典,但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儿,按照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去进行创作的。如画五欲天宫之弥勒菩萨,大胆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萨男子像,改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健康美的中国女性,已纯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了。这种作风对北宋的宗教画影响很大。
周文矩曾作《婴戏图》卷,塑造了许多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对儿童生活的描写,颇为生动,开宋代专门描绘儿童题材的先声。苏汉臣、李嵩等画家的《婴戏》和《货郎图》等,就是在周文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
4、人物评价
他的仕女画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唐代周昉的传统。论者谓其体近周昉,而纤丽过之,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和不同地域的妇女体态所存在的差异所决定的。他画佛道、人物,力求不蹈袭曹仲达、吴道子等人的窠臼。画人物衣纹,效仿李后主的书法笔意,行笔瘦硬颤掣。北宋《圣朝名画评》指出:他“用笔深远,于繁富则尤工”。说明善于表现繁华富丽的生活场景,是周文矩人物画的特长。
5、人物作品
传世作品有《明皇会棋图》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重屏会棋图》卷,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兄弟们在屏风前对弈的场面。因背景屏风上又画屏风,所以称为“重屏”,该图无名款,宋元藏印均伪,但人物服饰及生活用品为五代遗制,至少可以反映周文矩画法的面貌。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卷后有明沈度、文征明题记,现藏故宫博物院。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琉璃堂人物图》卷为清人摹本,该画描绘盛唐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李白、高适等人在江宁琉璃堂唱和的故事。宋徽宗误题为韩滉《文苑图》的传本其实是该画的一部分。《宫中图》一画为南宋摹本,记载说为周文矩真迹临本。北宋《图画见闻志》和《宣和画谱》举述周文矩的作品,“有《贵戚游春》、《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于世”。现存宋代摹本《宫中图》,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宫廷妇女的生活。包括奏乐、簪花、扑蝶、戏婴、调犬、画像等多种情节;全图分12段,共81人,人物情态及相互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十分自然而又有条理。其中画像一段,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家,对人写真的形象资料,尤为难得。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南唐保大五年(947)元旦大雪,中主李璟与兄弟及近臣宴饮赋诗,诏令周文矩及宫廷画家高冲古、董源、朱澄、徐崇嗣等合作描绘《赏雪图》。图中“侍臣、法部丝竹”即由周文矩主笔,甚受称誉。他还画过《重屏会棋图》、《五王酩饮图》等,也是表现李璟及其兄弟们的群像和生活情态的。《重屏会棋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李璟与其3个弟弟弈棋,在弈棋的高雅生活中流露着友爱气氛。李璟坐正中,其肖像神情逼真,颇有特色,衣纹细挺而带转折,瘦硬战掣,正是周文矩线描特色。图中屏风上又画一屏风,内容系表现白居易《偶眠》诗意,故名《重屏会棋图》。
6、文书记载
郑文宝《江表志》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宝大五年(公元947年)元旦,中主李璟召他的兄弟和侍臣登楼赏雪,吟诗饮酒,并集中当时名家画《赏雪图》,由高太冲画御容,朱澄画楼台宫殿,董源画雪竹寒林,徐崇嗣画池沼禽鱼,而周文矩画太弟以下侍臣及伎乐供奉人像。由于他们在创作上发挥了各自的绝技,合作得非常成功,所谓“曲尽一时之妙”。《圣朝名画评》、《宣和画谱》均把他列入宋画家,可知北宋初期,他尚在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