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俞大猷

科普小知识2021-09-18 14:40:43
...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将领、武术家。曾参与和部分领导了明代沿海抗倭战争,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考中武进士,授职守卫金门、同安一带,历任百户、参将、总兵、都督、同知等职。转战江苏、福建、广东和山西大同等地,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不仅多次得到皇帝嘉奖,还被时人称为“俞家军”。在47年的戎马生涯中,俞大猷虽血战倭寇13年,有显赫军功,但一生宦途坎坷,曾四次做参将,六次做总兵,官至都督,还曾被蒙冤入狱。晚年三次曾上疏请求告老归乡,万历七年(1579年),病死于任上。赠左都督,谥武襄。著有《剑经》传世

人物姓名:俞大猷

时代:明代

所属政权:明朝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字:志辅,又字逊尧

别号:虚江

后世尊称:“俞佛”

生年:公元1503年

卒年:公元1579年

出生地: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

陵墓:不详

身份:武将

官职:武将

配偶:不详

父亲:俞爱松

母亲:杨氏

1、主要成就

消灭倭寇

2、代表作品

《剑经》;《正气堂集》;《兵略对》;《大同镇兵车操法》等

3、相关历史事件

江浙抗倭;兴化大捷

4、相关历史人物

戚继光;吴平

5、人物生平

俞大猷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学不辍。五岁时即在家乡濠市入塾读书,拜几位当地名士习文。十岁随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其遗址即今泉州侨中),与邓城、汤克宽等读书于清源山清源洞。十五岁进文秀才,与李杜、薛南塘、史文斋、史礼斋等十余人继续读书于清源山紫泽书院,并习武于清源洞,人称十才子。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名为《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获第五名武进士,由承袭百户世职,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所,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嘉靖二十一年(1542),俞大猷提升都指挥佥事。嘉靖三十二年(1553)三月,俞大猷率闽中楼船突击普陀山的倭寇新巢。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将主攻之,寇突出,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俞大猷徙镇南赣。

6、个人作品名言

不详

7、历史评价

俞大猷是位才德兼茂的抗倭名将,他历任明代三朝,47年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四为参将,七为总兵,累官都督,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时人对俞大猷曾有中肯评价:“(俞)公为将,未事之先,则心周万全之算;即事之后,则每垂悠久之虑。其周万全之算以底事成绩,则古名将盖多有之;其垂悠久之虑以戡乱兴治,则其用心非儒者不能也。”认为俞大猷乃难得之儒将。考察俞大猷一生的思想,如要划分其理学思想的归属,当可归入闽学一派。他把闽学思想中的积极成分付诸实践,其治军,以《易》来指导剑术和战阵法式,以儒家的忠、义、仁、信等取信于士兵;其理民事,亦以儒家的仁、信等来折服百姓;其在抗倭战争中的杰出表现,主观上是激发民族正气,发扬朱熹的攘夷思想,以卫护明朝的封建统治。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俞大猷身后还留下《正气堂集》一书,为后世史学家和军事学家研究明代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上一篇:席上珍

下一篇:伦琴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