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阎村镇

科普小知识2022-03-14 15:25:50
...

阎村镇地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塬北部,距市区9公里,渭蓝公路穿镇而过,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总面积2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22亩。明清时设冯光里,民国时称清明乡,建国后因*驻阎村而得名,1961年为阎村公社,1984年改为阎村乡,1998年撤乡设建制镇,辖12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4565户,总人口18912人。

中文名:阎村镇

行政代码:610502114

身份证前6位:610502

长途区号:0913

邮政编码:714000

隶属政区:临渭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E

辖区面积:26.4km2

人口数量:约1.89万人

人口密度:716人/km2

1、地方简介

阎村镇地处渭南市临渭区西塬北部,距市区5公里,东临丰塬镇和崇凝镇,南接阳郭镇,西与三张镇接壤,北靠站南办事处。渭蓝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温暖带气候。全镇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46.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517亩,海拔高程在410米到610米之间。

明清时设冯光里,民国时称清明乡,建国后因*驻闫村而得名,1961年为闫村公社,1984年改为闫村乡,1998年撤乡设建制镇,2010年底撤乡并镇将原河西乡划分到闫村镇,现辖27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3万余人。全镇共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37个,其中农村支部27个,集镇各企事业单位齐全,设支部10个,全镇共有党员988人。

近年来,镇党委、镇*紧紧围绕“经济是第一要务”这个主题,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狠抓“建材业、核桃栽植”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1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8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39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元,同比增长20%。

2、行政区划


阎村镇

阎村镇区划

610502114200121闫村

610502114201220罗家村

610502114202220北韩村

610502114203220李庄村

610502114204220北闫村

610502114205220芦王村

610502114206220张家村

610502114207220高李村

610502114208220西李村

610502114209220西王村

610502114210220辛赵村

610502114211220申郭村

3、地方人口

阎村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887

男9644

女9243

家庭户户数4453

家庭户总人口(总)18150

家庭户男9175

家庭户女8975

0-14岁(总)5708

0-14岁男3060

0-14岁女2648

15-64岁(总)12081

15-64岁男6125

15-64岁女5956

65岁及以上(总)1098

65岁及以上男459

65岁及以上女6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402

4、自然气候


阎村镇

渭南临渭区阎村镇属暖温带半干旱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冷晴干燥,气温最低,降水最少。春季暖气团*逐渐转强,气温渐高,降水渐多。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炎热多雨,多雷暴和冰雹天气。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秋初常有连阴雨。十月份以后,气温、风速降低,降水显著减少。全年气候特点是: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日照充足,水热同季,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霜雹灾害多。春季升温快,多风;夏季高温酷暑多伏旱;秋季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由于境内地貌特点,气候南北差异大。渭北平原为温暖干旱棉粮区,热量为全县之冠,年平均气温13.8℃~14.1℃;降水条件较差,年雨量514.8毫米。渭河沿岸为温暖轻旱棉粮菜区,热量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3.6℃;降水量稍多,为555.8毫米左右。南部台原区为温和半湿润粮油区,热量条件较差,年平均气温12.8℃~13.2℃;降水量为587.2~653.3毫米。最南部秦岭山丘地为温凉湿润林牧粮区,热量资源最差,年平均气温12.5℃;降水926.2毫米,为全县之冠。

5、农业经济

近年来,镇党委、镇*紧紧围绕“经济是第一要务”这个主题,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狠抓“建材业、核桃栽植”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1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8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39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元,同比增长20%。

阎村镇烧制砖瓦历史悠久,素有“建材之乡”的美誉,早在明末时就有砖瓦窑。1975年开始机砖生产,此后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全镇机砖产量达到8亿多块,约占临渭区机砖总产量的80%以上,产值1.7亿元,产品行销全区及毗邻县区,其质量以物美价廉享誉秦东。建材业的发展壮大,带动运输车辆600多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多人就业。现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和主导产业鲜明,多元化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集群格局。“渭塬空心砖协会”运营数年来,以其强大的营销网络和“诚信规范,服务周到”的工作理念受到商贾的青睐,成为建材业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近年来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引进资金2700万元,建设供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网1.5公里、排水管网0.5公里;完成110kv变电站建设,完成园区东路400米灰土路基、建业路300米灰土路基;完成了工业南路人行道和隔离带绿化、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审定通过了集中区工业排水施工方案;截止目前签约项目达到13个,合同总投资12亿元,其中在建企业7户,完成投产企业1户,累计完成投资6627万元。正在洽谈的65户。完成征收项目建设用地526亩,企业厂房建设等用地355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06亩,保障房及服务中心用地23亩。征收坟地建设用地22亩,迁坟39个。重点工程项目保障房建设已开挖基地,工业东路、建业路建设已完成灰土层工程。

2013年底,全镇核桃面积累计达到了5000亩。今年新栽核桃500亩,建设了张坡300亩早实核桃示范基地一个,张坡村早食核桃5个区级示范村,有效地推进了“一村一品”工程建设。

“借得东风催春雨,乾坤万象更峥嵘”,蓬勃发展的阎村正踏上时代的节拍,挥洒恢弘的手笔,描绘着新农村蓝图。

6、附近景点

洽川风景区


附近景点

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怀抱里,有一颗明珠,这就是陕西省洽川风景名胜区。洽川,位于渭南市合阳县城东20公里的黄河二级台地上,总面积165平方公里,素有“小江南”之称,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湿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洽川风景名胜区,依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黄河滩涂、水乡田园、莘塬山岳、东雷抽黄、森林屏障等景区。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历史遗迹和现代工程相辉映,内容丰富,品位极高。

洽川黄河滩涂湿地约15万亩,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沙蓬、野蒲和各种水草,一望无际。湖泊星罗棋布,水路扑朔迷离,鱼虾成群,鸟语花香。

广袤丰富的水草资源和幽静神秘的自然环境,使洽川成了鸟的乐园。这里常年栖息着灰鹤、鸳鸯、白鹭等鸟类,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丹顶鹤、天鹅等珍禽来此越冬。

景区内有瀵泉七眼,为合阳县所独有,被誉为“华夏一绝”。瀵泉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列字》中称其“味过醪醴”,“沐浴神瀵、肤色脂泽。”瀵泉属喷发型温泉,含有氮、磷、钾、锶、硒、铜等矿物元素,常年水温在29-31摄氏度,日出水量为7.3万立方米。以其灌溉农田,可以增加土地肥力;以其洗浴,可以去病健身。这七眼瀵泉自北向南分别是夏阳瀵、处女泉、西鲤瀵、渤池瀵、熨斗瀵、王村瀵和子瀵。

处女泉又名东鲤瀵,在七眼瀵泉中最为神奇。当地有一个古老的风俗,姑娘在出嫁前都要到此泉沐浴,故名“处女泉”。处女泉实际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不计其数。站立泉边凝视,可见泉水冲起金黄色细沙,宛如一只巨大蝴蝶,因此有人称为“蝴蝶泉”。此泉的神奇还在于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被誉为“沙浪浴”。七汪瀵泉,是七个天然的浴场。泉水清澈如镜,鱼虾戏游,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堤边垂柳成荫,芦苇环绕。在此游泳沐浴,垂钓赏景,乐趣无穷。

水乡田园景区,处于莘塬脚下。这里万亩荷塘、良种渔场、蔬菜大棚、层层叠叠,铺天盖地。荷花竞放,芳香漂浮,令人留恋往返。良种养渔场有罗非、红鲤、鳗鱼等优良品种,甲鱼养殖破具规模,已经成为陕西省特种养殖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之一。

莘塬山岳是洽川西沿的黄土丘壑峰峦,由北向南依次有明山、光济山、金风山、天柱山、莲花山和秦驿山,许多美丽的传说为洽川自然风景增添了无穷魅力。站立山顶向东眺望,洽川风光尽收眼底。清代洽川才子许秉承有诗赞美天柱山道“拔地峰如柱,穿云庙接天。窗迎雷首月,户望禹门船。”

洽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景区发现有远古生物化石和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五帝之一帝喾的陵墓。又据史料记载,商初名人伊尹入仕前曾在洽川一带躬耕,至今洽川乡民仍对伊尹耕莘的故事津津乐道。公元前21世纪,夏启曾封支子与莘,建有莘国,其封地即在今洽川一带。其后,周文王曾娶洽川女太一为妃,生周武王。相传大禹的母亲、尚汤的妃子和周文王的母亲也是莘国人,人们称她们为“四圣母”。合阳在战国时期属魏西河之地,相传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曾来此地设教授徒。其他有名的古迹遗址还有秦驿山的秦代驿站遗址,韩信木罂渡军的夏阳古瀵,清代洽川才女史夫人雷敬儿故居等。代表汉奴隶最高成就的书法瑰宝《合阳令曹全碑》明代万历年间在洽川莘野村出土,现收藏于西安碑林。

洽川西塬畔上灵泉村东南的福山,是渭北风景胜地,早有“秀夺江南”之美称,福山因其形状一只翘首前行的巨蝎,又称“蝎子山”。山上的古建筑现存大雄殿、送子殿、圣母殿、三义殿、药王殿、玉皇殿、文昌阁、三清殿、钟楼、鼓楼、转角楼、石牌坊等。山上既有佛殿,又有道阁和儒家书院,集儒、道、释三教为一体。这种三教和平共处的现象实属罕见,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此山建筑布局具有江南园林紧凑玲珑、错落有致、步移景换的建筑特点,是洽川旅游的有一去处。

洽川风景区南北两端,分别代表人类改造自然成果的森林屏障和抽黄工程。作为“三北青年防护林工程”的组成部分,这里的防护林受到了*三部委的高度称赞。抽黄工程则作为亚洲扬程最高的抽水工程而载入史册。

魏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合阳属魏西河之地,魏国所筑之长城遗址犹存。魏长城遗址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处梁山南麓,由西向东穿越皇甫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个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长约20公里。西经大浴河入澄城县境,东入韩城市境。其中杨家庄乡的木场、杜家塬,甘井的城后,皇甫庄的河西坡等段,长城残迹仍高1-6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尤以东杜家塬村西一段保存完好,村东北尚有一座较为完整的烽火礅,为陕西境内魏长城遗址中仅存的一座。长城残迹蜿蜒越过徐水沟,延伸至木场村。河西坡一段依崖坎而筑,村中有一巨大的木瓜树,树龄有1700余年,高12米,树围6.3米。初夏繁华似锦,但从不结果,五根主干张开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堪称奇观。

魏长城遗址为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地段为*保护单位。

武帝山

武帝山系梁山西峰,因峰顶建有汉武帝祠而得名。武帝祠现存献殿系民国初年重建,明万历四年所建献殿、正殿毁于火灾。1998年春,群众自发投工捐料,整修了南天门和献殿、重塑了武帝像,并对上山道路进行了全面整修。武帝山翠柏苍苍,古柏极多。武帝祠东侧一株古柏,粗可几搂,远望如同蹲狮,故名“狮子柏”。

山顶建有玉皇庙、娘娘庙、三圣母庙等。东端有僻静台、升仙台,相传是武帝习道升仙之处,奇石凌空,飘飘欲仙。由升仙台南侧下行往东北前进,踏上石铺的“神道”,又有一奇石,状如巨龙欲飞,名“神龙探海”;另一奇石,若青蛙蹲伏,积聚力量,伺机跃起,据说可以预报天阴下雨,名“金蟾鸣雨”。由神道继续前进,可见“马踏泪石崖”,是当年武帝策马奔驰之处。山后有放马沟,有泉,是武帝放马之处,也是金水的源头。

山下西牛村西原有武帝庙,大道穿庙而过。庙院占地一亩八分多。每年六月十五庙会,由八社轮流主持。八社范围涉及合阳、澄城方圆数十里三十余村庄,可见规模之大。西牛庄武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根据现存碑文记载,明弘治三年,明万历三十九年和清嘉庆二十三年曾进行过三次大的修茸。1965年拆除,砖木用来修盖学校。近年来,传统庙会恢复,且规模逐年增大。1999重阳节,在山腰树起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的“武帝仙山”和《武帝山记》两通石碑。

7、地方特产

猕猴桃


地方特产

猕猴桃是当今风扉世界的果品,被称为“水果之王”。其果实中含丰富、独特的营养成份,对人体具有特殊保健作用。尤其是维生素C和17种氨基酸含量和组合配比,对人体的消化道癌症、心血管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和儿童健脑等方面具有特异的医疗保健功效。

2009年,陕西省猕猴桃面积达到58万亩,产量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8.6%和42.9%,成为全国猕猴桃第一大省,总产占到世界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陕西秦岭北麓、渭河以南地区为猕猴桃优生区,陕西省*近年决定把这里建成北半球猕猴桃生产、销售和加工重要基地。2009年,陕西省*以及猕猴桃主产市、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省级财政对每亩新建园补贴200元,市、县配套补贴不低于100元,这一惠农政策对扩大优生区面积,推进猕猴桃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山参

华山参是在华山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天然下种,自然生长,因华山险峻,多有百年以上老参,珍贵至极。华山参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补气养血,生津安神等特殊功效。

火烙画

火烙花为渭南制作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末期。早期只在竹木器具上烙制简单图案,作装点之用,后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火烙画。制作火烙画的工具为特制铁笔,加热后在木质或较厚纸质上用手工烙制而成。完成一幅(件)烙画制品要经过选材、构思、描绘草图、烙画、上漆(装裱)装框等多道程序。

成品烙画其画面线条简练自然,工笔写意,栩栩如生且永不褪色,给人以画风纯朴,古香古色,精美典雅的艺术享受。烙画内容取材广泛,主要有人物花鸟、禽兽、山水书法等,而纸质烙画则多以红楼梦、西厢记、三国、西游记、敦煌壁画中的人物为主,作品巧夺天工,精妙无比,是家庭、宾馆装饰以及馈赠、收藏的最佳民间工艺美术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