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徐晔敏

科普小知识2021-10-14 16:05:55
...

徐晔敏,女,汉族。曾任扬州日报全媒体部主任,2015年3月11日徐晔敏在采访中突发“脑干出血”,倒地昏迷。此后就一直没能醒来,2016年8月15日清晨6时因病去世,享年41岁。

1、人物经历

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徐晔敏就一直在扬州日报工作,从采访中心的记者岗位,到编辑中心的编辑岗位,再到全媒体部,最后又回到采访中心。

2014年6月,徐晔敏由扬州日报周刊部副主任转任扬州日报全媒体部主任。在扬州日报,全媒体部是互联网背景下成立的全新部门。面对新挑战、新环境,徐晔敏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带领部门同事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佳绩。

2015年3月11日,徐晔敏在采访中突发“脑干出血”,倒地昏迷。从那天起直至今没能醒来。“脑干出血”属于神经系统急重症,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就达到70%左右,而徐晔敏的脑干出血量超过了5ml。

2016年8月15日,扬州日报总编办公室发讣告称,扬州日报采访中心职工徐晔敏于2016年8月15日清晨6时因病去世,享年41岁。

2、人物评价

“徐劳模”

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徐晔敏就一直在扬州日报工作。从采访中心的记者岗位,到编辑中心的编辑岗位,再到全媒体部,最后又回到采访中心。在报社工作十多年,无论在哪个岗位,她对待工作都格外尽心,曾当选为市劳模,报社领导、同事亲切地称她“徐劳模”,其采写的新闻稿件多次在全国、全省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

“徐老师几乎每天的采访计划都排得满满的。”采访中心经济部记者赵天说,今年春节过后,徐晔敏除了负责重大报道外,只要一有空就带着年轻记者下基层,到乡镇、园区采写经济新闻。“她倒下前一天晚上9点还在电话中与我讨论第二天去宝应的采访计划。”

郑露莎是经济部一名“90后”年轻记者,在整理完徐晔敏倒下前最后一个月的工作记录后,她忍不住掉下眼泪,“徐老师真是太敬业了,她奔跑的劲头比我们这些‘90后’都足,连除夕夜和大年初一都是在采访一线度过。”据统计,徐晔敏在倒下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采写了52篇稿件,其中既有聚焦园区发展的深度报道,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新闻。

“老婆,好好睡吧。”病房里,丈夫小姜红着眼睛,轻轻地握着徐晔敏的手,“她平时血压就有点高,我让她要注意休息,但她都跟我说没事,就继续工作去了。”

“徐晔敏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员的先进本色,在采访中心,她采写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报道;在编辑中心,她承担着城市周刊以及特刊的编辑工作,版面总是做得很出彩。”日报党支部组织委员从有志说,在日报党支部,她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智多星”

2014年6月,徐晔敏由扬州日报周刊部副主任转任扬州日报全媒体部主任。在扬州日报,全媒体部是互联网背景下成立的全新部门。面对新挑战、新环境,徐晔敏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带领部门同事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佳绩。

2015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徐晔敏在报社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成功策划了由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大运河保护办、市旅游局、市水利局共同举办的“运河一品”杯最美运河乡村展示评选活动,最终共有21个乡村(街道、园区、社区)成功入选最美运河乡村(街道、园区、社区)。为增加扬州日报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影响力,徐晔敏半年来策划了大小几十项活动,并加大了活动中原创微信新闻的策划。在她的辛勤运作之下,起步初期的扬州日报官方微信多次单条新闻阅读量过万,“粉丝”数也大幅提升。

此外,徐晔敏积极为报社寻求合作项目,打造新媒体产品。她带领部门同事,积极与百度、阿里巴巴、浙报集团、清华大学等商谈项目合作;她多次赶赴上海交大与院方领导商谈,最终与上海交大签署了大数据产学研合作意向书,并就上海交大与报社合办培训班、举办高峰论坛等方面合作展开商谈。

“大华姐” 

“她对每个人都很好,对大家的事都十分热心。”在报社工作十多年,徐晔敏在同事眼中是乐于助人的“大华姐”。“没事,我来!”成了徐晔敏的一句口头禅。2013年7月,日报深一度版编辑因病请假一个月,深一度版是重要版面,编辑部人手紧张,怎么办?“没事,我来!”徐晔敏不出意料地顶了上去。当时,她手头的工作已很繁杂,周刊版面、外宣版面、官方微信平台维护……但她没想过自己多累、多忙,她想的只是同事有急、有难需要帮忙,部门的工作需要正常运转。

其实,徐晔敏自己的身体当时也有恙,已跟医生约好住院开刀,但最终她还是悄悄把病假条撕了,把自己的手术时间往后推。在编辑中心,无论哪个同事有事,徐晔敏都会第一个站出来帮忙代班,她这样说过,“同事就如家人,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徐晔敏总是以报社为家,而对自己和家庭,她亏欠得越来越多。有时候,她也会因没有照顾好家庭而自责,可是过后她又全身心都扑在了她挚爱的新闻事业上。

3、相关信息

记者和编辑被认为是高危职业,2016以来,就有多位记者编辑等因过度劳累患病去世,而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2016年6月底,年仅34岁的天涯社区副总编在北京地铁突发疾病去世,据称生前常熬夜;

5月4日上午,解放军报主任编辑马越舟去世,享年45岁。

4月26日,知名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去世,享年43岁;

随后41岁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于5月3日凌晨去世;而当天中午,《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在睡梦中突然去世,年仅42岁。

上一篇:易得魔方金融终端

下一篇:高新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