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企业信誉风险

科普小知识2021-08-03 16:09:13
...

 企业信誉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使企业的信用和名声在市场中、社会上的威信下降,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

中文名:企业信誉风险

实质:无形资产

相关概念:企业信誉;风险控制

1、企业信誉风险的定义

企业信誉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使企业的信用和名声在市场中、社会上的威信下降,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


企业信誉风险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由于受客观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及企业自身行为的影响,会使企业导致各种各样的信誉风险。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信誉风险主要问题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价格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披露虚假信息”等。这些信誉风险的产生或大或小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企业信誉风险的分类

企业的信誉风险所涉及的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企业信誉风险可划分为:企业内部信誉风险和企业外部信誉风险。

企业内部信誉风险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上下级之间产生的信誉风险。企业内部信誉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并进而影响到企业外部的信誉。

企业外部信誉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和社会上与企业有联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往来活动中所产生的信誉风险。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主要解决的信誉风险问题。企业外部信誉风险主要有企业产品信誉风险、企业服务信誉风险、企业财务信誉风险、企业法律信誉风险、企业社会责任信誉风险等。

3、企业信誉风险成因

由于国家法制不够健全,对企业的约束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之间经常发生法律纠纷,产生了众多的信誉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加强法制保障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我国法律在对信用经济运行方面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仍存在许多问题。

(1)企业不认真履行经济合同而引发的信誉风险。


企业信誉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信守合同契约是每个企业天经地义的。但企业在与其业务伙伴往来中,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认真履行合同,视合同契约为废纸,背叛信誉。有的企业对现有的法律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等条款认识不够,而没按法律规定履行经济合同。由于以上原因,企业因违约而与业务伙伴间引发合同纠纷,进而发生信誉风险。据问卷调查显示,有68%的人认为企业无故未履行合同将会对企业信誉造成严重影响。

(2)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受到谴责,从而产生信誉风险。

企业对法律了解很深,但会物极必反。企业钻法律的空子,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要受到道德的制约。并不是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可以诉诸法律,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不讲道德的企业也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从而产生信誉风险。

4、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培养信用管理人员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特定的部门和组织才能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包括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坏帐处理等。成立企业内部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对外树立企业信用形象,坚决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

对内随时监控信用政策,并及时调整;

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防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损失;

信用部门的“红脸”角色和销售部门的“白脸”角色是收账的最佳方式。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就是要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这项业务既可以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以委托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完成。资信调查的渠道包括客户直接提供的资料、实地调研、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其它相关部门等。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历史背景、组织管理、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企业应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调查和评估方式,保证客户信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时性。


企业信誉风险

客户资信评估的方法由于企业注重方面的不同,所以选择的评价内容也就不同,因而评价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对于客户的资信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5C要素分析法(专家意见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信用的5个方面来判断客户信用状况的一种方法。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质(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经济状况(Conditions)。企业通过对客户进行以上5个方面的定性分析,基本上可以判断其信用情况。第二种方法是信用评分法,是指对评价内容的指标进行考核评定信用分数,按每一项目内容给定分数计分,最后得出总分,再按得到的总分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加强客户授信管

客户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权衡应收账款的效益与成本,对处理客户的应收账款所制定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这是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首要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客户资信评价的方法确定信用标准。

信用额度是在信用条件下,企业授予客户的赊销限额。确定信用额度的途径有:(1)递增法:不论是否评估客户等级,均按规定逐步放宽信用标准;(2)信用评级法:将客户主要信用要素设置权重,综合评分后授信(信用评级法主要适用于新客户的评估);(3)动态评估法:通过对客户财务、付款、基本要素的评估,区分客户等级并授信(动态评估法主要适用于老客户的评价);(4)模型分析法:通过对几项主要财务数据的分析,推断客户破产概率和发展趋,如Z分析模型等。

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符合信用标准的客户赊销账款的最长期限,即延期收款期限。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提高企业商品的竞争能力,刺激销售增长,增加营业收入;但同时会使企业平均收款期限延长。企业在确定信用期限时,必须权衡延长信用期限的收益与费用。


企业信誉风险

现金折扣是指给予提前付款的客户的优惠安排,包括两个要素:折扣期限和折扣率。折扣期限是提供优惠安排的有效期限,折扣率是提供优惠的程度。现金折扣的优点是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账款回收,减少坏帐,而缺点是利息损失巨大。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就是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控制应收账款的限额和收回的时间;(2)充分估计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和风险;(3)及时组织安排到期和逾期的应收账款的催收。

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分别建立:(1)应收账款预算与总量控制制度;(2)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3)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4)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制度;(5)债权管理制度;(6)收账政策等。

上一篇:优惠利率

下一篇: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