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汉风神谷风景区

科普小知识2021-11-26 15:21:52
...

荆竹峡—汉风神谷景区,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内,全长7km,距巫溪县城21km。景区“苍苍两崖间,阔窄容一苇”,两岸悬岩对峙,峭壁如削;岩上羊肠古道,盘折崎岖;四周高山荆竹满山,满目苍翠,宛如画屏。

1、景区概况


汉风神谷风景区

景区“苍苍两崖间,阔窄容一苇”,两岸悬岩对峙,峭壁如削;

岩上羊肠古道,盘折崎岖;四周高山荆竹满山,满目苍翠,宛如画屏。

河西的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竹坝先秦濮族岩棺群,现存岩棺24具,

首尾相接,古人因何原因采用什么方式把这些整木剜造的木棺搁放到距河面300多米的岩缝中,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建于荆竹坝宽阔地带的“汉风神谷”,占地28亩,古朴宁静,曲水流觞,环境清奇素雅。

园区利用壁画、雕塑、脸谱、声像展播等多种手段着力彰显远古巫文化形态和内涵,并再现蔡伦式造纸术。

景区内吃、住、娱、购等要素配套,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位的服务。

2、景区景点

荆竹峡——汉风神谷景区,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内;

全长7公里。两岸悬岩对峙,悬崖陡峭,岩上羊肠古道,盘折崎岖;

四周高山林木苍翠。荆竹坝宽阔地带的“汉风神谷”中,

建有荆竹坝先秦濮族岩棺群,现存岩棺24具。占地28亩,环境清奇素雅,文化古朴,曲水流淌。

3、出游攻略


汉风神谷风景区

特色

荆竹峡--汉风神谷景区内利用壁画、雕塑、脸谱、声像展播等多种方法展示巫文化形态和内涵。

游玩线路

荆竹峡-汉风神谷景区---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大官山景区--红池坝景区

位置

中国-->重庆市-->巫溪县

交通

汽车:奉节--巫溪;元阳--巫溪(汉风神谷下)

门票

25元

4、周边景区

黔江小南海

奉节白帝城-瞿塘峡

奉节县天鹅湖风景区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重庆野生动物世界

5、相关作品

汉风神谷赞

  文/宁河一草

潺潺溪水清清峡,

岩棺高悬后世嗟。

神谷汉风巫文化,

寻根问底探奇葩。

6、相关新闻


未解之谜

巫溪荆竹峡悬棺之秘:濮族岩棺葬群

当缠缠绵绵的大宁河在大巴山中延伸到巫溪县城之上21公里处的荆竹坝,斧劈刀削的岩壁之上,耸立着三峡库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岩棺群--距今2000多年的濮族岩棺葬群。

岩棺也叫悬棺,即放置在悬崖峭壁上的棺椁,因木质棺椁大都形似独木舟,故也有称作船棺的。

岩棺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现,就大宁河沿岸,巴雾峡、滴翠峡、庙峡、剪刀峡等处都有,总计尚存完整的岩棺43具,尚存绝壁凿龛岩棺遗址274处,但荆竹坝岩棺群是三峡地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岩棺群,为2500-2000多年前古代巴人、濮人的墓葬,巴国灭亡后,该葬俗逐渐被汉族的土葬所替代。

棺木全系整木剜挖而成,刀劈斧凿,工艺粗糙,棺盖与棺身子母榫扣合。一般长约1.6-2米,宽、高约0.5米,呈不规整的长方形。

关于荆竹坝悬棺的来历,宁河两岸的人们众说绘坛。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宁河峡中一个绿竹掩映的小村子里,有个神通广大的孩子,一位“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说,这孩子有当天子的福分,只是要从某年正月初一起,一百天内开不得大门,否则后果难测。

一日三,三日九地过去了,到了“算命先生”所说的那年正月初一,这户人家果真紧闭前门,从后门进出。眨眼问,九十九天过去了,可就是这最后一天的早晨,孩子的舅父来到他家。孩子娘想,反正今天就是一百天了,自己的兄弟远道而来,怎么能让他不走前门走后门呢?于是打开大门,迎接贵客。

谁知门刚打开,门口松林里就响起了“僻哩叭啦”竹子的爆炸声,象雷声滚滚而过。满屋的人惊呆了,跑到松林一看:根根竹子全部“炸天”,地上躺满了已经死去的金盔银甲的将士。

正在这时,那位“算命先生”叹息地走来,说:“哎,九十九天都过去了,这最后一天你们却挨不过去。看,这些都是日后辅佐天子的臣子啊,可惜!可惜!他再也没有天子之分了。”

孩子的舅父十分难过,马上置了一些棺木,把死去的臣子收敛起来。孩子气愤至极,当即将那些棺材用脚猛踢。说也怪,一具具棺木全都挂在宁河两岸的岩壁上了。

巫溪荆竹峡悬棺之秘:重见天日

1980年8月,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用木棒架成脚手架,取下了放置最低的18号岩棺。

据他们考察研究后所撰写的《巫溪县荆竹坝棺木岩悬棺调查清理报告》所言,悬棺为楠木刳成,内壁的刀斧凿痕明显,还发现焦黑痕迹,很可能是先用火烤焦然后再刳凿的。棺材两头有柄,柄上有眼,估计是便于抬运。

棺材里有两具小孩的骨骸,主葬为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大约十一、二岁;殉葬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两个犬齿全被敲断,推测系当时的习俗,颅骨有一创洞,很可能是被尖锐器物击打致死。

棺中还发现青铜带钩两件,长的8厘米,短的3.6厘米,钩呈蛇头状,另外,青铜环一件,为手镯。据专家考证,这具悬棺的年代应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

1987年,文物工作者取下了距河面38.4米的县城南门湾龙岗1号悬棺。该棺内合葬一男一女,男26岁,女40岁。属战国晚期至西汉前期,棺木形制与荆竹坝悬棺无异,仅体积长大许多。

随葬品有巴楚青铜剑,剑柄有装饰骨雕,漆制剑鞘;竹席细软,蔑宽仅3毫米,工艺精湛,以及丝麻混纺织物。由此可见,当时巫溪经济技术已达相当水准。


崖葬

巫溪荆竹峡悬棺之秘:崖葬

崖葬,也称岩葬,悬棺葬,流行于西南及福建的少数民族中,利用天然崖洞或绝壁上的平台,或在峭壁上凿孔打桩,将棺木放在上面,以福建悬棺葬的年代最为久远,大约在夏代之前,距今已有3000多年。

为什么古人要将棺材置于高高的岩壁中呢?原来这种具有浓厚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葬俗礼制的产生和形成,是与当地濮人、巴人、獽族的灵魂信仰、祖先崇拜分不开的。

巴濮族人有葬地“愈高愈孝”和浓厚的“祖骨崇拜”思想。反映古代荆楚及三峡地区的楚辞就有诗曰:“魂兮归来,返故居兮”,“层台累榭,临高山兮”。

从神话传说中,也可发现一些信息。巴人务相,为竞选部落首领,相约用泥土造船,不沉者为胜。结果务相所造之船,遇水不解不沉,击败对手,当上首领,尊号“廪君”。死后,其子孙臣民将棺木凿成船形,置于绝壁悬崖,世代祭享,形成“船棺崖葬”的习俗。

对此《尚书》有记载:“惟月孟春,獭祭披崖,永言孝思”,就是说巴人每年初春,用猎获的水獭等作祭品,对着悬崖上的棺木祭祀先祖。

再者,巫溪古属巫咸国,巫臷国,十巫升降于宝源山。而十巫之一的巫诞(或作巫肦),相传即为巴濮先祖。把死者葬于临河的绝壁上,就是效仿十巫升降天地,灵魂永生不死,以庇佑后世子孙。而葬之越高,离天越近,越便于顺利升天和返乡。

宋人王文卿对此感叹曰:“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

巫溪荆竹峡悬棺之秘:安放之谜

据考,古宁河区域是少数民族已人、催人的杂居之地,而巴人无悬棺葬俗,宁河悬棺可能为濮人葬式。

唐人张傅曾有这样的记载,古代人死后,“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枢,弥高者以为至孝。”此法称“放虹”,绳索系葛麻加细篾条搓成,极其牢固,不易磨损断裂,可负载数百千斤,下放300至500米长。

再是沿岩壁垒土成道或搭竹木脚手架或开凿栈道,安置完棺木后再撤去垒土、脚手架,毁掉栈道,以绝盗贼或遭野兽及人为毁坏。

三是在悬棺上方安置滑轮,将棺木和工人扯吊上悬崖绝壁的洞穴、岩罅中安置。滑轮在战国时期的《墨经》即有记载,应用肯定更早,而宁厂盐场很早前就有滑轮扯卤的装置。

四是由擅长攀岩者,分批次将尸体、棺木运到岩洞安葬,土家、苗人中到现在就还有擅长绝壁攀岩的传人。

以上四种方法在全国各地及世界上均有实证。相对于荆竹峡悬棺而言,第四种办法肯定行不通,原因很简单:此处棺木非木板拼制而成,而是整木剜挖而成,重达千余斤,除非超人神仙,凡人谁能背负上去?其它三种办法皆有可能,但又颇具风险

巫溪荆竹峡悬棺之秘:后人评价

著名老诗人公刘,在他《仰望巴人悬棺》中赞叹道:“某次背水大战,合族死在一起,亡国灭种的巴人反而成了永生的传奇。”

著名诗人孙静轩先生也赞叹道:“它古老,就象这幽深的峡谷;它强悍,就象这盘旋危岩的苍鹰;它豪放,就象这大宁河奔腾的激流……它毕竟在漫长的搏斗中消失了,但至死也不肯在泥中沉没!

上一篇:51区

下一篇: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