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6-04 16:28:03
...

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为现名;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循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北大迁回北平复校。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举办百年校庆,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巍巍上痒,国运所系。一百多年来,北京大学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术传统。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聚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著名学者、专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创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学成果,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中文名:北京大学

英文名:PekingUniversity

简称:北大(PKU)

创办时间:1898年(戊戌)7月3日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类

属性:211工程985工程C9联盟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现任校长:林建华

知名校友:*、李源潮、胡春华、李彦宏

主管部门:*教育部

校歌:《燕园情》

主要院系:地空学院、理学部、人文学部、医学部、光华管理学院等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学校代码:10001

发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1、学校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北京大学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校长林建华教授。

2、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京大学设有人文、理学、社会科学、信息与工程、医学5个学部,53个直属院系,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农业以外所有学科门类。2012年,北京大学本科专业120个,其中医学部10个。


北京大学

学科建设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大共有5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26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有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61个涵盖在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另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有2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京大学有北京大学有6441名专任教师,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67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资深教授)22人,14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4人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4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16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学名师1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4个。

3、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实验室157个,*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232个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北京大学在学术方面的声誉由一连串令人自豪的科学成就赢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北大参与完成;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北大产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大设计;锑、铕、铈原子量的国际标准在北大测定。

4、文化传统

北大精神

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北大人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始终本着“爱国、进步、*、科学”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从五四运动开始,北大人就一直有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传统。北大的历史是不断革新的历史,北大是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在不断求得自我革新中发展起来的,这使北大产生了许多重要人物和思想,成为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是北大校园文化的基础。在北大的校园里,老师是一盏盏明灯,是他们为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铸造铁打的营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是北大的主人,各地精英在北大的空气中*呼吸、展翅翱翔,他们突破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北大校园文化生活;北大精神是神奇的,它使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快乐地交流、畅快淋漓地讨论,更使他们在这里水乳交融、共同进步。


学术传统

学术是北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百余年来成长了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思想*、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里走出的代代骄子无不都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

校训

北京大学并无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爱国、进步、*、科学”、“思想*、兼容并包”都不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5、历史名人

中国*的创始人及早期革命家

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

张太雷高君宇何孟雄范鸿劼

黄日葵孙炳文钱壮飞

科学家、教育家和著名学者

孙家鼐吴汝纶张百熙张亨嘉

林纾严复蔡元培钟观光

葛利普梁启超俞同奎章鸿钊

冯祖荀陈垣马衡章士钊

鲁迅马寅初何育杰钱崇澍

马叙伦刘师培吴梅夏元瑮

萧友梅熊十力马文昭任鸿隽

沈兼士秉志黄侃蒋梦麟

丁文江王星拱陈大齐钱玄同

陶孟和李四光杜国庠翁文灏

刘仙洲许德珩陈寅恪黎锦熙

王竹泉刘半农毕华德胡适

饶毓泰唐钺汤用彤范文澜

金宝善顾颉刚梁漱溟潘梓年

戴芳澜叶圣陶沈寯淇陈桢

徐宝璜薛愚冯友兰刘天华

孙云铸李汝祺张景钺林语堂

金岳霖钱穆徐悲鸿董作宾

嵇文甫沈雁冰傅斯年石志仁

朱光潜李继侗杨石先杨钟健

吴有训陈翰笙罗家伦徐志摩

曹靖华虞宏正潘菽叶企孙

冯景兰朱自清郑振铎黄鸣龙

谢家荣翦伯赞田奇镌乐森璕

纪育沣杨晦罗常培郑天挺

俞建章闻一多诸福棠曾昭抡

游国恩王力向达吴朝仁

何作霖陈岱孙张肇骞林振纲

侯德封俞平伯钱端升黄子卿

毛燮均刘崇乐林巧稚许杰

胡传揆钟惠澜俞大绂梁思成

斯行健蔡方荫臧玉洤魏建功

尹赞勋冯定朱物华江泽涵

孙国华沈从文周培源赵忠尧

梁实秋傅鹰冯兰洲汤佩松

林镕王叔咸刘思职黄汲清

裴文中冯至江隆基郑昕

冼星海袁翰青尹达余瑞璜

张大煜孟昭英涂长望吴大猷

张香桐周同庆章名涛李连捷

张青莲顾功叙殷宏章丁声树

千家驹吴学蔺吴晗张文佑

赵以炳傅承义艾思奇华罗庚

许宝騄张文裕王竹溪季羡林

何其芳钱伟长张维葛庭燧

段学复马大猷王湘浩张宗燧

唐敖庆吴征镒胡宁吴仲华

胡绳杨振宁李政道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赵九章郭永怀钱三强彭桓武

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

邓稼先朱光亚于敏周光召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吴文俊黄昆王选

6、校园环境

北京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分为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6个部分,其中燕园校区是北京大学本部,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合2925亩)。昌平校区占地面积550多亩。大兴校区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50亩。北京大学无锡校区同样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2008年投入使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大学城,占地面积500多亩。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占地面积约990亩。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占地面积82.87万平方米(合1243亩),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7、国内排名





2016年1月1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了解《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正式公布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前700名、2016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和2016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等榜单。

其中,北京大学居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实现9连冠;清华大学列第二,复旦大学居第三,武汉大学列第四,浙江大学居第五。2016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17校位列2017中国七星级大学,榜单发布方认为,中国七星大学跻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中国顶尖大学前列、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8、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郝 平

常务副书记:于鸿君

党委副书记:敖英芳 叶静漪

纪委书记:于鸿君(兼)

党委常委:郝 平 林建华 于鸿君 吴志攀 柯 杨 王 杰 敖英芳 叶静漪 李岩松 高 松

校长:林建华

常务副校长:吴志攀 柯 杨 

副校长:王 杰 李岩松 高 松 王仰麟

秘书长:杨开忠

总会计师:闫 敏

校长助理:张宝岭 邓 娅 程 旭 黄桂田 马化祥 孙 丽 陈宝剑 王 博

9、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孙家鼐(1898.07-1900.00)蒋梦麟(1930.12-1945.09)

许景澄(1899.07-1900.07)胡 适(1945.09-1948.12)

张百熙(1902.01-1904.02)汤用彤(1949.05-1951.09)

张亨嘉(1904.02-1906.02)马寅初(1951.06-1960.03)

李家驹(1906.02-1907.07)陆 平(1960.03-1966.06)

朱益藩(1907.07-1907.12)周培源(1978.07-1981.03)

刘廷琛(1907.12-1910.09)张龙翔(1981.05-1984.03)

柯劭愍(1910.09-1911.11)丁石孙(1984.03-1989.08)

劳乃宣(1911.11-1912.02)吴树青(1989.08-1996.08)

严 复(1912.02-1912.10)陈佳洱(1996.08-1999.11)

何燏时(1912.12-1913.11)许智宏(1999.11-2008.11)

胡仁源(1913.11-1916.12)周其凤(2008.11-2013.03)

蔡元培(1916.12-1927.08)王恩哥(2013.03-2015.02)

历任党委书记

江隆基(1957.10-1958.09)

陆 平(1957.10-1966.06)

周 林(1977.09-1979.12)

韩天石(1979.12-1982.09)

王学珍(1984.03-1991.01)

汪家鏐(1991.01-1994.07)

任彦申(1994.07-2000.03)

王德炳(2000.04-2002.04)

闵维方(2002.04-2011.08)

朱善璐(2011.08-2016.12)

10、最新政策

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的综合改革正稳步推进,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按照国家部署,北大去年起开始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教育体系、人事体系、治理体系、学术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5个方面进行。目前,该校不同单位和部门都正按照综合改革总体部署推进工作。

林建华介绍,学校行政人员的人事改革还未开始,目前北大聘任制还主要是在教师队伍和学术机构的管理层推行。对于院系层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包括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系主任和副系主任,其职务会跟行政级别脱开。相关文件正在制定中。

据了解,取消行政级别以后,北大会采用聘用方式上岗,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聘任方式,而“过去是用行政的方式来要求的,有一套管理处级*的规矩”。同时,林建华认为,将来北大还应加强职员序列的建设,每年有一个评估。

“如果这个职员序列建设做得好的话,我们希望将来学校里面尽量弱化行政级别。让人员能上能下,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他说。

林建华表示,我国大学如何去适应社会发展,还需着眼未来,不断调整、努力探索,适应并发挥引领作用。因此,改革和创新是当前我国大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对北大来说,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就是发展改革的总体指导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