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
东平湖,古时称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咸丰年间才定名称为东平湖,她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1985年被山东省人民*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山东省推出的水浒旅游线路中的重要景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
东平湖中文名:东平湖
省份:山东省
总面积:627平方公里
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
水深:2.5米
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
1、地理位置
东平湖
东平湖分老湖区与滞洪区两部分,中以二级湖堤分开。老湖区在东北部,面积209平方公里,常年蓄水,即一般所称的东平湖。滞洪区亦称新湖区,在东南部,面积423平方公里,大部为农耕地,是防御黄河特大洪水的分洪区。东平湖老湖区有林辛、十里堡、徐庄、耿山口4个进湖闸,黄河洪水进湖经调节后,由陈山口、清河口两出湖闸泄湖水入黄河。滞洪区有石洼进湖闸,一旦分泄黄河洪水经调蓄后,由张坝口泄水闸、柳长河泄水闸和码头泄水涵洞,泄滞洪水入梁济运河,南流注入南四湖。
2、景区简介
景区风光
东平湖
《卜案》等20余个剧组也将入驻。东平影视基地将致力于打造我国江北最大、独具特色的影视基地,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六工山水浒大寨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浒大寨,被誉为“世界水浒第一寨”。戴村坝有“江北都江堰之称”。白佛山上有齐鲁隋代第一大佛。东平湖风景区,三面环山,景色优美,素有“小洞庭”之称。沿湖文物古迹遍布。湖东岸是水浒英雄头领宋江攻打东平府城驻地,有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后代墓葬地,有称为东平古八景之一的“黄石悬崖”。西岸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故道,有水浒英雄晁盖等好汉初聚地司里山,有国家森林公园腊山,有明朝万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北岸有唐朝大将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楚霸王”墓地,有风景秀丽的铧山景点,有北齐名僧安道一书写的洪顶山摩崖刻经。湖东南方有宋朝时东平郡太守刘敞修建的乐郊池亭遗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泛舟梁山泊,登上乐郊池亭曾写道:“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迤。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仰俯迷上下,朱栏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红随四时。”“乐郊池亭”是当时一处公园,欧阳修到公园游玩数日发出感想。在乐郊有何乐呢?乐就到此地来游玩,可见在古代东平湖就是一处游玩的好去处。东平湖水下还淹埋着隋代建筑清水石桥,由于黄河决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无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据考证,此桥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桥长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赵州桥还早5年,唐代诗人高适看到此桥之后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桥水横流”的诗句。据记载:石桥是在宋咸平三年被淹没的。
东平湖中的小岛叫“聚义岛”,岛呈椭圆形,据说历史上曾是九省御道,设有重兵把守,历代都是军事要塞,更是水浒传中水浒英雄出没之地,传说“智取生辰纲”之后,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七个水浒头领为了躲避官府缉拿,便来到此岛寺院聚义,所以也称“聚义岛”。晁盖死后,就葬于此岛,岛上原有一寺庙叫“观音堂”,由于晁盖生前喜爱梅花,为纪念晁盖,后人便把观音堂改称为“藏梅寺”。寺内原有口大钟,与东平府院内的大钟合称为“姊妹钟”,撞击其中一个,另一口大钟则应声而和。现如今寺院已毁,仅存钟架、残垣、断碑。岛上还留有“洄源亭”遗址。洄源亭是唐朝著名诗人,东平郡太守苏源明所建。建成之后,他曾邀请濮阳太守、鲁郡太守、济南太守、济阳太守一同来洄源亭饮酒赏景,他们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就把东平湖誉为“小洞庭”,吟诗作对中苏源明这样说到:“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意思是说船随纤绳驶进“小洞庭”,轻柔的风吹拂在水面上,淡淡的白云连着岸边的绝壁形成一幅壮观的图画。宋代文学家苏辙夜过东平湖(梁山泊),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也留下了“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的美好诗句。
东平湖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李白、愈韩、白居易、李商隐、辛弃疾等文人都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东平湖风
东平湖
《水浒传》中“阮氏三雄”的故乡,就在湖的西岸石庙村,石庙村原叫石碣村。阮氏兄弟共有七人,个个武艺高强,不畏强暴,杀富济贫,兄弟几人靠打渔为生,先后有四个兄弟离开人间,只剩下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个弟兄,因他们兄弟抗官府、杀渔霸,被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军师吴用所闻知,便几次密访石碣村,诚邀三兄弟同聚大义,几次密谋之后,阮氏三兄弟欣然同意,随吴用一起投奔晁盖,在“智取生辰纲”之后,又随同晁盖一同奔上梁山。阮小二、阮小五被封为节义郎,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之后,遭别人陷害,又回到此地,仍以打渔为生,年过六十离开人间,当地百姓尤其是阮氏族人为纪念阮氏三兄弟,就在村内建起了“三贤殿”。如今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吴用石碣访三贤,水泊梁山闹翻天,天下英雄大聚义,百姓扬眉是青天”。
3、境域变迁
东平湖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改道初期,黄河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都淤积在张秋以上的泛滥冲积扇上,下泄入海的水较清,张秋以下河道处于冲深展宽阶段,大汶河、宋金河及大运河等河水,能够顺利地下注黄河。随着张秋以上黄河泛区开始修建南北大堤,黄河含沙量提高,黄河河道由冲刷转而淤积,河道不断淤高,致使大汶河、宋金河及大运河等河水下泄受阻,各河河水停蓄在洼地之中,淹没了村庄、田畴,形成了新的积水区,即现在常年蓄水的东平湖老湖区。由于大部分属东平县所辖,故在民国年间便有东平湖之称,但当地居民一般称大运河以南老安山湖为南湖,以北新形成的湖区为北湖。建国前,黄河洪水经常漫滩入湖,因此常年不涸。1938年,南京国民*在郑州花园口扒决黄河南堤,河水南注入淮,东平湖因失去黄河水源而干涸。直至1947年花园口复堵,黄河回归故道入海,东平湖重又蓄水。
4、自然气候
东平湖
5、资源管理
东平湖正是梁山泊遗存水域
东平湖
2.现有水法关于水资源的流域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不明确,影响了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效流。能黄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国家仅在水利部三定方案中,授权其在黄河流域内及其他相关地区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而缺乏最具权威的《水法》授权,法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水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决定征收水资源费,而《水法》实施13年后的今天,流域机构还没有征收水资源费的法律依据和标准,尚未开征黄河水资源费,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和体现
3.东平湖水污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排入东平湖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多年平均达1亿多立方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流入东平湖,使东平湖水质日趋恶化。东平湖水多数流入黄河或被当地群众取用,加剧了黄河污染,危及库区及沿湖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黄河部门加大了水质监测力度和监督管理力度,配合地方*和环保部门关停了部分排污严重的企业,但东平湖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质一般位于Ⅲ~Ⅳ类之间。东平湖管理局作为东平湖水库和水资源的主管机关,上级仅仅赋予了其对水质的监督权,对向东平湖排污的单位和个人无权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加之戴村坝以上的大汶河隶属于沿河的县、市、区管理,给大汶河、大清河和东平湖的防污、治污增加了难度。
4.东平湖水库调蓄能力不足,影响了其调蓄水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东平湖是确保山东黄河防洪安全的一张王牌,是黄河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棋子,同时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胶东、天津、北京等地送水的调水平台,对东平湖蓄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老湖常积水面积一般保持在20万亩左右,相应蓄水量只有1.65亿M3左右,愈来愈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5.水资源管理方式落后,监督管理不及时,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多年来,由于黄河主管部门对水的资源管理认识不到位,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对水的资源管理和湖产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小,东平湖水资源统一管理尚末真正落到实处。尚处在探索阶段,管理方式仅维持在粗放管理层面上,缺乏生机和创新,管理效益非常差。
6、水文特征
东平湖
东平湖老湖湖盆宽浅,它北起清河口门,南至大安山,西濒陆庄、十里堡黄河大堤,东北临丘陵。湖底西北高,东南低。常年积水区约100平方公里,相应最大水深1.8米左右,分布在土山、金山、二道坡、八里湾、大安山、埠子、前后苍、辛店铺、阳谷店一带。盛夏时湖面150多平方公里,洪水时可达200平方公里。当湖水位为44米时,湖泊容积为7.78亿立方米,相应最大水深5.8米左右。
根据土山站1960~1966年观测资料,东平湖多年平均水温为14.0℃,一年中有185天水温在15℃以上。水温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27.2℃;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1.3℃。东平湖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山东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