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扎兰屯市

科普小知识 2021-10-17 15:50:02
...

内蒙古自治区辖县级市,呼伦贝尔市代管。位于自治区境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境南端,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邻。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离210千米,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千米,总面积16926.3平方千米(《简册2012》为1.68万平方千米)。

中文名:扎兰屯市

所属地区:中国内蒙古

面积:全市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43万

地理位置: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南部,背倚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面向东北三省,与黑龙江省毗邻,是呼伦

友好城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南端,大兴安岭东麓。属呼伦贝尔盟

著名景点:吊桥公园、秀水风景区、柴河风景区

1、简介


布特哈大桥

扎兰屯市是内蒙古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医疗、交通中心、是俄蒙商品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满洲里口岸辐射全国各地的潜在中心。呼伦贝尔副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呼伦贝尔市商品交易中心之一。扎兰屯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南端,大兴安岭东麓。属呼伦贝尔盟。1990年人口41.79万,有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等24个民族。面积1.69万平方千米。清初编为布特哈八旗。1905年布特哈八旗分东、西布特哈。1916年置济沁河、扎兰屯两稽垦局。1926年合并为雅鲁设治局。1929年1月改雅鲁县。1932年6月设布特哈左翼旗、右翼旗。1933年5月合并为布特哈旗。1948年8月撤销。1949年4月恢复。1984年改扎兰屯市。矿产有铜、铁、砂金、硅石、重晶石、石墨、钼、煤等。野生植物有黄芪、赤芍、柴胡、桔梗、榛子、山杏、黄花菜、蘑菇、木耳、猴头等。野生动物有马鹿、驼鹿、狍子、野猪、水獭、猞猁、黑熊、雪兔、灰鼠、紫貂、狐狸、獐子、黄鼬、飞龙、沙鸡、野鸡、野鸭等。名胜古迹有吊桥公园、秀水风景区、断桥(红光)风景区、柴河风景区等。

2、行政区划

扎兰屯市辖7个街道、6个镇、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高台子街道、磨菇气镇、浩饶山镇、洼堤镇、卧牛河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境内有:大河湾农场、绰尔河农场、扎兰屯马场、成吉思汗*农场、-后勤供应处农场。

3、建置沿革

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尧、舜时代,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均在古肃慎国内,其地为濊貊部余部夫余部所居。

春秋时期,扎兰屯市境域内的雅鲁河、绰尔河流域为东胡的重要游猎地之一。

东汉末年,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处于鲜卑*东界之地。

386年,雅鲁河、绰尔河及阿伦河流域为夫余国*范围之内,为勿吉国黑水部。

唐宪宗时,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属南室韦中的和解部和乌罗护部(即北魏乌罗侯)两部的游猎之地。

五代时期,契丹皇族遥辇、迭刺二部长期居住在雅鲁河、绰尔河、阿伦河流域,为契丹人活动中心。1116年,辽在泰州(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北设金山县,后升为静州。为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即今扎兰屯市境域。

相传,成吉思汗铁木真曾在雅鲁河流域屯驻重兵,他在统一草原各部和西征南战中,未实行分封前,大兴安岭岭东地区为其部将木华黎所统辖。1214年,铁木真对几个立有战功的弟弟和外戚家族进行分封,铁木真幼弟帖木真·翰赤斤的封地在大兴安岭东西之地以及嫩江、松花江一带,扎兰屯市境域在其封地内。

1408年,明王朝设立的阮里河(即雅鲁河)卫,即设在今大兴安岭东麓雅鲁河流域,同时在绰尔河流域设置了朵颜卫。1644~1661年,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清王朝忙于平定关内反清*,无力顾及边疆防务,遂采取消极的内迁政策,将居住在这一边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等族迁至黑龙江南岸居住,其中部分鄂伦春人、鄂温克人被迁至雅鲁河、绰尔河、济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游猎,雅鲁河、音河流域被编为“雅鲁阿巴”,济沁河流域被编为“济沁阿巴”,绰尔河流域被编为“托信阿巴”。

1683年,今扎兰屯市境归黑龙江将军管辖。

1691年,清王朝在3个“扎兰”、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八旗(即打牲八旗),嫩江流域的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人均编入八旗之内。每旗十几或二十几佐不等,每佐设佐领1人,佐下设额兵催领(头目)4人,正蓝旗、镶红旗同驻雅鲁河,正蓝、镶红两旗设扎兰衙门,并派有“扎兰章京”坐镇今扎兰屯,司掌正蓝、镶红两旗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由布特哈总管衙门节制。

1894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总管,改升为布特哈副都统,仍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同年,扎兰屯设立官庄,由扎兰章京总领收容关内人口、屯田等事宜。

1906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两路布特哈,各设总管1人,西路布特哈总管驻宜卧奇,分别掌管本路所辖各旗事宜,雅鲁河流域属西路布特哈。每旗设佐领1人,扎兰衙门废止。

1916年3月1日,中华民国*为管理自行流入的垦荒农民和发展招垦事业,黑龙江省在大兴安岭东麓济沁河流域设置济沁河稽垦局;同年7月1日,设置扎兰屯稽垦局,同时设立辅佐稽垦局管理土地开放事务的佐治局。1926年2月2日,济沁河、扎兰屯两稽垦局废止,设立雅鲁设治局,局址在今扎兰屯,由黑龙江省委派设治员进行管理。

1923年3月,中华民国*设立东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掌管辖地内铁路两侧附属地行政事务。

1929年1月5日,中华民国*黑龙江省行政公署将雅鲁设治局改升为雅鲁县,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三等县。雅鲁县辖境东至阿伦河西岸与布西县分界,南与景兴县、扎赉特旗分界,北至内兴安岭与呼伦贝尔的呼伦县分界。

1932年6月27日,伪满洲国成立后,撤销雅鲁县建制,将原雅鲁县行政区分设为布特哈左翼旗(驻地今扎兰屯)、布特哈右翼旗(驻地博克图)。1933年5月12日,布特哈左翼、右翼两旗合并为布特哈旗,隶属于兴安东分省,伪旗公署设在今扎兰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布特哈旗公署解体。1946年5月,布特哈旗*组建后,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纳文慕仁盟(省)*。1947年5月1日,布特哈旗归内蒙古自治区*纳文慕仁盟领导。1949年4月,改属呼纳盟*。

1950年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决定将布特哈旗所辖的博克图努克图(雅鲁、巴里木即巴林两嘎查)划归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管辖。

1953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决定撤销呼纳盟,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布特哈旗直接隶属于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将原呼纳盟、兴安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隶属呼伦贝尔盟。

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7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布特哈旗,在原行政区内设立扎兰屯市(县级)。1984年1月1日,实行市建置。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海拉尔市设立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辖原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族、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新设立的海拉尔区;代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管辖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和根河市。

至2006年,扎兰屯市建置未发生变化。

4、地理位置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连。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210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公里,全市总面积16926.3平方公里。

5、自然环境

地貌特征

扎兰屯市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的蒙古高原东缘,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的中段东麓、松嫩(辽)平原西侧。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形最高点为市境西端柴河源林场西南8公里与兴安盟交界处海拔1706米的无名高地,最低点为成吉思汗镇以南与黑龙江省龙江县交界附近250米处,两地高差达1456米。区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山地(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和河谷4种地形单元,按其表面形态组合的自然分布,全市可划分出中山分区、低山分区、丘陵分区和平原分区4个地貌分区。

气候特点

扎兰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较强,日照丰富,冬季漫长、严寒干冷。夏季短而温热,雨量集中,气温年、日较差大。春季升温快,秋天气温剧降,积温有效性高,风向呈河谷走向。西部和北部地区属于大兴安岭东部林缘温凉湿润,半湿润林牧业区,东南部地区属于温暖半湿润农业区。

水文特征

扎兰屯市位于雅鲁河中上游段。该流域在地质构造上属古生代—中生代复式背斜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大兴安岭隆起带中段东缘,区内各类侵入岩较发育,一般以华力西晚期—燕山晚期酸性侵入岩为主,主体岩石主要是大成岩,其次花岗岩,石英片岩等分布较广;该流域自河源呈阶梯状从中山、低山、丘陵下降至松嫩平原,干流哈拉苏以上,两岸为高而陡的山地围绕,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400米左右,河谷宽2~3公里,哈拉苏至扎兰屯段,河谷增至4~5公里,河宽40~70米。成吉思汗边堡以下河流进入平原区,河道岔流多,两岸多沼泽湿地。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25.2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3.7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5.67亿立方米。河流比降大,一般在1/300~1/500之间,水能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理论蕴藏量15万千瓦,其中雅鲁河及其支流6万千瓦,绰尔河及其支流9万千瓦。

土壤类型与分布

扎兰屯市境内土壤水平性地带为黑土,属于松嫩平原黑土带。受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控制,海拔250~500米的东南部,为基带地壤黑土,海拔500~800米的山地多为暗棕色土壤。海拔800米以上的为棕色针叶林土。主要有6种类型土壤,即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

植被类型与分布

扎兰屯市境内植物种类既有温湿树种和灌草植物,又有寒温性植被。又因山丘起伏,河谷纵横,地形复杂,地带性植被与隐域性的草甸和沼泽植被呈相间分布。中低山地区森林植被有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山杨、柞树及兴安柳,林下灌木有杜鹃、毛榛、刺玫、蔷薇等。丘陵漫岗地区分布有森林植被和草原草甸植被。森林呈不连续分布,树种以柞树、黑桦占优势,沿谷底尚有水曲柳,并有零星的落叶松分布,林下灌木有胡枝子,毛榛等;草原草甸植物组成以草本为主,灌木少量,种类有大针茅、兴安柴胡、绣线菊、东方野豌豆、山黧豆、萎陵菜、紫菀等,也有少量胡枝子。河川谷地分布着大量的草甸植被和沼泽植被,草甸植被的主要构成是地榆—裂叶蒿杂类草群落。主要地被物有禾本科草、苔草、地榆、野豌豆、野百合、玉竹、蕨类等。

土地资源

扎兰屯市土地面积25164242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73人;人均占地58.30亩。耕地面积3397853.4亩,占总土地面积13.50%;园地面积18226.5亩,占总土地面积0.07%;林地面积16556534.7亩,占总土地面积65.79%;牧草地面积3194026.5亩,占总土地面积12.69%;其他农用地面积117093.3亩,占总土地面积0.47%;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320300.1亩,占总土地面积1.27%;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5352.1亩,占总土地面积0.1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9513.0亩,占总土地面积0.04%;未利用土地面积1318502.9亩,占总土地面积5.24%;其他土地面积206839.5亩,占总土地面积0.82%。

水资源

扎兰屯市水资源由入境水资源、流域内地表径流和流域内地下水资源量3个部分组成,入境水资源不计入全市水资源总量中。流域区内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25.28亿立方米,流域内地下水总补给量3.78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5.67亿立方米。

野生动植物资源

扎兰屯市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约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主要有细嘴松鸡、单顶鹤、貂熊、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种,主要有棕熊、马鹿、驼鹿、雪兔、大天鹅、鸳鸯等。扎兰屯市境内各河流、湖泡等生长各种鱼类46种(包括亚种和人工养殖品种)隶属于12个科(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29种,占鱼类总数63%),其中经济鱼类15种(包括亚种和人工养殖品种),主要水生植物是芦苇。

主要野生树种有蒙古栎、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榆树、杨树、柳树、白桦、黑桦、山杨、柞树。扎兰屯市草场总面积为50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400万亩。天然草场划分为五类,即山地草甸类草场、山地草甸草原类草场、丘陵草甸草原类草、沿河低湿草甸类草场、河泛地草本沼泽类草场。

扎兰屯市野生经济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96科、334属、709种。其中野生药物植物100余种,占全市植物种类总数14.1%。主要有黄芪、黄精、沙参、列当、马先蒿、益母草、元胡、龙胆、白藓、桔梗、独行菜、黄芩、防风、柴胡、大叶龙胆、裂叶荆芥、贝母、手掌参、金莲花、苍木、升麻、白藓、远志、草乌、祁洲漏芦、薄荷等。芳香油类植物主要有兴安杜鹃、裂叶荆芥、百里香、百合、白藓、香薷、山刺玫、缬铃兰、黄芩等。单宁类植物(亦称鞣料植物)主要有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栎、地榆、鼠掌草、柳兰、芍药、粗根老草、叉分蓼等。食用类植物主要有稠李、山里红、东方草莓、山丁子、蓝靛果、忍冬白(黑)桦树液等。食用野菜及真菌类植物主要有蕨菜、黄花菜、桔梗、沙参、荨麻、猴头、木耳、蘑菇等。油料类植物主要有榛子、胡枝子、接骨木、苍耳、山野豌豆、兴安落叶松等。纤维类植物主要有大叶樟、小叶樟、射干、羊胡子苔草、柳兰、胡枝子、各种灌木柳、山杨、甜杨、白桦等。

矿产资源

扎兰屯市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缺煤、少金属矿、石丰、土富。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55处,其中大型石材矿分布在市区天拜山、卧牛河镇五星村和成吉思汗镇光明村3处,大型砖瓦粘土矿有高台子办事处1处,中型耐火粘土矿有高台子办事处1处,小型粘土矿床较多,铁矿有腰岭子等4处,硅石矿有音河桥头和雅尔根楚2处,石墨矿有中和办事处1处,重晶石矿有柴河办事处巴升河1处,硅灰石矿有哈拉苏办事处1处,其余为矿点、矿化点。矿泉水3处,地下热水1处。金属矿点有铜、铅、锌、钼、金、铀等,非金属矿点中粘土、硅石、花岗岩较多,其次为煤及辰砂等。

6、经济发展


扎兰屯市

2012年,扎兰屯市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两条主线、三个带动战略”,筑牢基础、壮大实力、改善民生,全市经济总量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合

2012年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864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5217万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70214万元,比上年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1054万元,比上年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7.5:48.1:24.4调整为25.9:51.8:2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4993元,比上年增长18.5%。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财政总收入119585万元,比上年下降35.9%,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640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1%。财政总支出314120万元,比上年下降14.4%,其中:地方财政支出247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4.0%。

劳动就业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1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087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74648万元。2012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12787公顷,比上年下降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0650公顷,比上年增长0.5%。全年粮食产量20.56亿斤,比上年增长2.5%。在粮食作物中,玉米产量17.28亿斤,比上年增长10.6%;大豆产量0.93亿斤,比上年下降29.0%;马铃薯(折粮)产量1.29亿斤,比上年下降28.3%。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0.66亿斤,比上年下降7.6%。粮经饲种植比为89.6:8.5:1.9。

牧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420.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大牲畜存栏42.6万头,比上年增长13.8%,羊存栏316.2万只,比上年增长10.6%,猪存栏61.6万口,比上年增长51.9%。全年肉产量5.17万吨,比上年增长1.3%。奶牛存栏11.2万头,比上年下降10.3%,全年牛奶产量20.7万吨,比上年增长1.2%。

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我市继续着力培育壮大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农促工,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6161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实现现价产值1739807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轻工业实现现价产值1364693万元,重工业实现现价产值37511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7%,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0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农畜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达到46家,占全部规模企业的76.7%,实现现价产值1465511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84.2%。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4053万元,比上年增长32.0%。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9家,共完成产值139633万元,比上年增长42.7%。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89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城镇项目完成投资1230562万元,比上年增长41.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8358万元,比上年下降71.3%。投资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94736万元,同比增长21.0%;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80686万元,同比增长29.5%,全部为工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93498万元,同比增长23.7%。

商贸和旅游

随着以旅游商贸为核心的特色服务业体系的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业日趋繁荣活跃。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4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818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占总额的84.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2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占总额的15.9%。

全年共接待游客19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金融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01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45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5%。

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共有小学26所,比上年减少1所,小学在校生17208人,比上年下降0.8%,小学专任教师1739人;初中19所(含九年一贯制10所),初中在校生9634人,比上年增长16.2%,初中专任教师1101人;普通高中2所(不包括岭东高中),在校学生3213人,比上年下降20.8%,专任教师308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964人,比上年下降21.1%,专任教师108人;幼儿园71所,比上年增加7所,在园儿童7283人,比上年下降6.2%,教职工41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91个(包含村卫生室),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21个。医疗卫生单位病床数1705张,比上年增加111张。卫生技术人员2108人(包含村卫生室),比上年增加1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0人,注册护士740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市总人口421384人,其中:农业人口255364人,非农业人口166020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60576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0元,比上年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43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5%。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151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76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7%。

2012年,参加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0036人。全市共4777名“集体工”经过审核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财政数据取自财政局;劳动社会保障数据取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旅游数据取自旅游局;金融数据取自人民银行扎兰屯支行;教育数据取自教育局;卫生数据取自卫生局;总人口数据取自*局户籍人口。

7、社会事业

教育

扎兰屯市市教育局管独立法人学校37所。全市小学13所:其中市区小学8所,乡镇中心校5所,另有13所村级小学,26所点校;全市初中9所:其中市区初中4所,乡镇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其中市区一贯制学校1所,乡镇一贯制9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一所;教师进修学校一所;各类幼儿园91所,教办16所(市区1所,乡镇15所),社会力量办学75所,(市区48所,乡镇15所)。全市在职教师3641人,学生总数30597人(小学生17113人,初中生9413人,高中生3107人,职业高中964人。);全市寄宿制学校20所,住宿生13576人(校内住宿生6202人,校外住宿生7374人)。

文化体育

2012年,扎兰屯市文体广电局下设15个基层单位:扎兰屯市图书馆、扎兰屯市文化馆、扎兰屯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扎兰屯市文物管理所、扎兰屯市乌兰牧骑、扎兰屯市历史博物馆、呼伦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扎兰屯市乌兰夫同志纪念馆、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扎兰屯市业余体校、扎兰屯人民广播电台、扎兰屯电视台、H137微波站、H138微波站、扎兰屯市农村数字电影管理站,其中有六个副科级单位(扎兰屯市图书馆、扎兰屯市文化馆、扎兰屯人民广播电台、扎兰屯电视台、H137微波站、H138微波站),在编人数199人,实有人数301人。

2012年,扎兰屯市文体广电局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基层党支部16个,党员180人,党员积极分子36人,连续八年荣获全市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局机关下设有:行政办、党办、文化办、体育办、体育总会、广电业务办、项目办、行政审批办、财务办、人事办、法制信息办、广告办、扫黄打非办、呼伦贝尔扎兰屯体彩管理中心等十四个办公室。

扎兰屯市文体广电局主要行政业务职能是:

1、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博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市文体广电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文化市场整顿、净化与发展;全市文体广电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管理图书、文物征集、保护、收藏、展出、文艺团体演出、展览、体育、文博、书籍出版及电影发行放映等工作。

3、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口径与文化方向。组织指导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和文化体育等,交流与合作。

指导管理各行业开展群众性、社会性文体活动,指导开展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工作,承办上级和本市体育赛

一、文化工作。

2012年,全市有文艺演出团体、图书馆、文化馆、文物所各1个,博物馆10个。全年博物馆接待26000余人次;“元旦”、“春节”17项文体系列活动推陈出新;今年举办的“情归扎兰—林颖感恩家乡独唱音乐会”、“盛夏扎兰发达之夜演唱会”、“盛夏扎兰—喜迎党的‘十八大’演唱会”等,丰富了扎兰盛夏文化。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开展“送文化、送文艺、送科技图书”下乡、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让市民增长科技知识的同时,真正做到了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今年我局完成“草原书屋”工程24家,连续两年荣获“全区草原书屋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区“草原书屋示范旗、县”之一。文化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工作更加规范,今年出动人员2118人次,共检查网吧、歌厅、音像店、书刊市场、文化经营场所6080家次,保证了我市文化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今年,为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竖立了文物保护标志30块。完成了“乌兰夫同志纪念馆”及“乌兰夫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一期工程;完成“扎兰屯市历史博物馆”建设,并已对外开放;“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重新布展;在自治区完成扎兰屯市十家博物馆注册工作;免费开放得到落实;完成了金长城沿线的文物执法监督工作,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公开招聘10名讲解员,集中完成了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教育博物馆”、“商业博物馆”、“骑兵五师博物馆”,“知青博物馆”、“革命老区纪念馆”资料征集工作开始启动;完成第四届“中国历史名街”专题片和文字材料的申报工作;以各博物馆为内容拍摄编辑制作的十部专题片,每周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同时扎兰屯市的文博工作也受到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文化》等媒体以专题、新闻等不同形式对我市的文物工作进行了大篇幅宣传报道。

二、广播电视工作。

2012年,全市有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H137、H138两个微波站。电视覆盖率96.5%;广播覆盖率93.3%。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宣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广播电台、电视台保持领先水平;“内蒙古汉语卫视”和“内蒙古蒙语调频节目”在我市落地,开始试播;“村村通”工程已完成全市4985套,通过了自治区的检查验收;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已开始完成680套设备的录入、开户、发放、安装工作;扎兰屯网络分公司今年已经与关门山、蘑菇气、哈拉苏等完成整体数字转换工作;我市八个电影放映队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500余场次,观众人数为43万人次,全面完成了“2131”工程任务;8月6日我局顺利通过了代表呼伦贝尔市接受自治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检查组的检查。

三、体育工作。

2012年末体育场地248个(含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自治区优秀运动后备人才培训基地1个,自治区冬季运动项目训练基地1个,体育社团组织22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人。每年定期举办全民健身日活动、春节体育系列活动9项,其中:网球赛、乒乓球赛、台球、兰球、速度滑冰赛、象棋、围棋、滑雪赛,并举办了春长跑、夏漂流、秋登山、冬滑雪等节庆体育赛事活动,每两年召开一次农*动会、全市综合运动会,除此之外,每年组织各级各类比赛100余次;承办各级赛事3次以上;参加和对外交流各级各类赛事20余次,做到了常年健身活动常抓不懈。连续两年举办2011-2012年度全国单板U型场地锦标赛,极大地推动扎兰屯市滑雪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助力国家冬季体育运动项目推向前进。

卫生

一、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扎兰屯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市属医疗机构29个,三级医疗机构1个(中蒙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个(市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繁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1个,驻扎呼伦贝尔市直医疗卫生机构2个(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呼伦贝尔市地方病研究所),外驻企业职工医院6个(柴河林业局医院、南木林业局职工医院、卧牛河马场医院、绰尔农场医院、大河湾农场医院、成吉思汗*医院)。现拥有价值10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17台(件)、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548台件,救护车9辆,病床1419张。市属医疗机构现有人员编制1347人,在编在岗人员1187人,卫生技术人员100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2人、本科学历341人、大专学历535人,中专学历244人;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322人、初级职称594人。全市有个体诊所83个,个体医生88人,有村卫生室135所,村医365人。

二、重点领域

扎兰屯市卫生局建设项目:扎兰屯市中蒙医院建设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11880万元,包括门急诊、医技科室、手术室、病房及垃圾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截止到目前,项目已完成第二层封顶。扎兰屯市惠风川卫生院建设面积470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00万元,完成主体建设,2013年8月交付使用。扎兰屯市库堤河卫生院建设面积520平米,已完成投资80万元,完成主体建设,2013年8月交付使用。

计生

一、组织机构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是市*组成部门,为正科级行政单位,下设2个三级事业单位: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市计划生育协会。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支部,计划生育服务站党支部。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内设5个机构:办公室、财会股、宣传教育科技股、规划统计股、政策法规股。

二、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并监督实施,研究、制定扎兰屯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办法、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协调推动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职责,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中的衔接配合,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政策措施。

2、根据呼伦贝尔市确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人口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制定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负责全市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组织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抽样调查,参与全市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积极组织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

3、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规划,负责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指导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负责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调查处理来信来访。

4、负责制定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全民性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5、组织指导计划生育科研成果和节育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综合管理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规划与实施办法,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对计划生育技术和药具发放进行指导和监督。推动实施计划生育的生殖健康、家庭健康促进计划,组织实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协同有关部门降低出生缺陷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会同有关部门编报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类专项经费的计划、预算、分配、决算,并对其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编制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管理直属单位财务和国有资产。

7、制定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8、指导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协会工作。

9、承办市委、市*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人员编制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行政编制为11人,工勤编制为2人,其中:科级正职1人,科级副职3人。

市计划生育服务站编制为13人,均为专业技术编制。

市计划生育协会编制为2人,均为管理编制。

四、办公地点

扎兰屯市正阳办事处凯秀家园东侧

五、工作情况

近年来,扎兰屯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处在呼伦贝尔市优秀行列。2010年,扎兰屯市被命名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市现有“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1个,“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1个,呼伦贝尔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4个,依法行政示范乡镇2个。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实现转变,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稳定期。1983年到2012年,扎兰屯市人口出生率从13.29‰下降到9.14‰,自然增长率由9.01‰降至4.65‰。人口出生率连续21年控制在10‰以下。计划生育率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全市的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与1983年69.22%相比,上升24.78个百分点,连续26年保持在90%以上。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由简单、粗暴执法转变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由以往的以“罚”为主转变为以“奖”为主,突出了以人为本,构建了以“一奖”、“两爱”、“三助”、“四优”为特点,“十有政策”(政策生育有奖励、优生优育有偏爱、孩子上学有关爱、患病就医有资助、计生手术有补助、日常生活有帮助、特殊家庭有优扶、发展生产有优先、老年生活有优待、计生*有优助)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新体系,累计惠及30多万人次。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显著增强。2012年,全市独生子女领证率为19.11%,与有记录的最早年代1983年的10.30%相比,提高了8.81个百分点。农村符合条件自愿放弃再生育家庭由2004年的260户增加到2552户,增长了8.8倍。至2013年3月31日统计,全市14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领证家庭为13014户。

8、民生保障

养老保险

1987年7月,我市成立退休费用统筹办公室。1991年7月,我市在全区率先开展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试点工作。1992年1月,根据国发33号文件全面实施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并建立个人账户。同年5月,开展了城镇集体企业养老保险工作。1993年开展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时工的养老保险工作。1999年开展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2000年年末对全市所有参保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结束了多年以来差额结算历史,使企业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领取到养老金。2011年将“五七工”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012年开始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2011年1月,我市在成吉思汗镇、南木鄂伦春民族乡自行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同年7月,我市被列为第三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市。我市养老保险经过27年的发展,参保人数由最初的1.7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1.5万人;退休人数由最初的3549人增加到现在的4.4万人;基金年征收额从最初的26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7亿元;养老金年支出由最初的2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7亿元;人均养老金由最初的每月124元增加到现在的人均每月1530元,增长了12倍。

截止2012年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达21.5万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57658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8472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9320人。领取待遇人数达4.4万人。2012年累计征缴基金3.7亿元,其中:征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31834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3617万元;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2016万元。2012年全年发放养老金4.7亿元,其中:发放企业养老金41483万元;发放机关事业养老金3632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2100万元。

医疗保险

我市医疗保险工作自2000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参保人数已达131321人,始终按照“就医方便、管理规范”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惠及百姓”的宗旨,推行“人性化服务”,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城镇职工和居民。报销程序简化,效率提高,受到参保患者的好评。一切为参保人着想,为构建“富裕、秀美、和谐”扎兰屯市作出了巨大贡献。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骄人业绩。先后多次被评为“工作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0年医保局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3年3月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市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就业服务

近年来,我市就业服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中心工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推动扎兰屯市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十一五”规划至2012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1万人次,创造劳务经济收入60亿元。城镇就业工作连续8年位列呼伦贝尔市第一名;2010年9月被授予“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称号。建成农民创业园区21个,2012年9月,扎兰屯市被确立为“国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工程试点县”。

工伤保险

我市自2004年开展工伤保险工作以来,我市的大部分企业、差额拔款事业单位和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截至2012年,我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达到229家,参保人数17100人,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8%,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4910人。2012年,共征缴工伤保险基金634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85人次,工伤保险待遇支出589万元。2013年3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等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我市所有全额拔款的事业编制人员和工勤人员已经整体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生育保险

2005年,我市出台了《扎兰屯市企业单位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针对企业单位职工开展了生育保险工作。2010年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生育保险试行办法》,按照文件要求,我市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应该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2011年,我市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为基础,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参保单位增加了生育险种,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整体纳入生育保险,我市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7%。

9、名优特产

扎兰屯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采用多年生长的柞木段或柞木锯沫,用人工栽培方法进行生产。感官特征:黑中透明、耳肉肥厚、口感清脆、形态宛如莲花,富有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营养元素。扎兰屯黑木耳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葵花

末、民国时期,扎兰屯居民便开始进行葵花种植、贸易,葵花籽曾是当时贵族闲暇必食之物。葵花籽粒饱满、味香,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不饱和酸,长期食用葵花籽,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2008年12月,扎兰屯市被批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葵花)标准化生产基地。扎兰屯葵花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榛子

扎兰屯市境内分布大量榛子林,是内蒙古重要的榛子生产基地,榛子营养价值较高,用途较广。生食或炒食,清脆可口,香气浓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土特产品。榛子通身都是宝,榛仁可作糕点馅,果壳可制活性炭,榛皮及叶含鞣质,可提取烤胶,叶子可作饲料,根条可作纺织品。

沙果

扎兰屯市沙果栽培历史久远,是我国沙果的主产区,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品种远近闻名,是当地招待贵宾、佳朋不可缺少的果品。外观特征:果形如乒乓球大小、色泽鲜艳、果面光滑且有光泽,果味酸甜、多汁、香气浓郁,果心肉质呈油浸状,风味独特,具有驱虫明目之功效。2011年9月,扎兰屯市被批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扎兰屯沙果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白瓜籽


白瓜籽

扎兰屯具有悠久的白瓜籽种植历史,是传统出口农产品之一。所产白瓜籽光面平滑、色白、籽粒大,皮薄、饱满、仁厚,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籽粒大小在1.5-2.3cm,籽仁味道香美,回味悠长。扎兰屯白瓜籽曾荣获1983年外贸部颁发的基地产品优质奖,2005年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9年12月,扎兰屯市被批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白瓜籽)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1月,扎兰屯白瓜籽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扎兰屯白瓜籽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除炒熟直接食用外,可以做糖果、糕点的辅料,中医还可入药。扎兰屯白瓜籽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大米

1926年,朝鲜族居民在苇莲河一带开始种植水稻,种籽靠引进。扎兰屯水稻产区灌溉水源为天然山泉水,所产大米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质粒完整、有光泽;蒸出的米饭粘软滑腻、饭香四溢、蓬松可口,冷却后不回生。米粒所含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高于普通大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扎兰屯大米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手拍粉

扎兰屯市中和镇马铃薯手拍粉条生产已有近百年历史,当地素有种植马铃薯、开粉坊的传统,被誉为“粉条之乡”,是扎兰屯市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004年,成立“蒙东库堤河马铃薯加工协会”。2005年6月,成立“扎兰屯市中和镇福泉村手拍粉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以质量争市场、以品牌争效益”的发展战略,实施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创建手拍粉条精加工基地,新建淀粉冷储窖,实现由季节性加工变为常年性加工。2008年4月29日,中和“库堤河”牌马铃薯手拍粉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编号:WGH-08-05926,2011年8月17日复查换证),开始远销全国各地,并打入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多次获得“内蒙古(扎兰屯)绿色食品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2011年10月10日,中和“幸福源”牌马铃薯手拍粉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大鹅

大鹅养殖是扎兰屯市较早开发的产业,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鹅业生产基地之一。“鹅肉炖土豆”是扎兰屯传统特色菜,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扎兰屯大鹅的全身都是宝,鹅肉鲜嫩,蛋白质含量高达22.3%以上,脂肪含量11%左右,鹅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9%以上,营养价值优于猪、牛、羊、鸡;鹅肥肝地质细嫩、味道鲜美;鹅羽绒朵大,是加工高档保暖类服装、被褥的优质填充料。扎兰屯市具有发展大鹅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鹅业养殖经济效益好,前景广阔,在当地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扎兰屯因势利导,进一步发展大鹅养殖业,扩大养殖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尽快致富。

野猪

扎兰屯具有发展特种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地域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野猪养殖业大规模发展。野猪肉质鲜嫩香醇,野味浓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仅为家猪的50%),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5倍,是科学界公认的人体唯一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疗效。野猪养殖不仅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而且产值也非常高,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榛蘑

榛蘑一般多生长在浅山区的榛柴岗上,故而得名“榛蘑”。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被人门所认知但仍然无法人工培育的野生菌类,是扎兰屯地区特有的山珍之一,被称为“青菜之冠”。每年立秋前后秋雨绵绵,漫山遍野采蘑人背筐携篓,络绎不绝。采来新鲜榛蘑,烹炒或制汤,邀发对酌,别有情趣。小鸡炖棒蘑是扎兰屯人招待贵客不可缺少的传统佳肴,榛蘑松软滑嫩,味道清新鲜美,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棒蘑炖小鸡可以最大程度衬托鸡肉的鲜香。民间地方戏“二人转”著名小调《小拜年》唱词:“丈母娘一见面,拍手笑哈哈,新姑爷到咱家,给他做点啥,小鸡炖榛蘑……”,可见,榛蘑炖小鸡这道菜的久负盛名。

蕨菜


蕨菜

蕨菜,民间俗称“拳头菜”,是城乡居民喜欢的少有野生佳菜。蕨菜味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有“森林蔬菜”的美称,国外称之为“长命草”。主要产于市区西南诸乡镇,是出口创汇土特产品,也是当地山野菜中的拳头产品,并出口国外,已成为扎兰屯市农民重要的创收渠道。“山野菜旺、采蕨菜忙”,这是扎兰屯民间在山野菜生长旺季人们忙着采摘蕨菜时的场面。蕨菜除可直接食用外,还可入药,对治疗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都有疗效。

猴头蘑

猴头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其肉质细滑,柔嫩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微量元素,长期以来是人们理想的食用佳品。

滑子蘑

滑子蘑是采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优质的滑子蘑为原料,经过精心筛选、除杂、剪掉根蒂分装而成。滑子蘑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风味独特、食之不腻、味道鲜美、是营养丰富的东北食用菌。也是宾馆、餐厅、家庭烹调和馈赠亲友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