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奢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
名称:石奢
思想:法家
官职:国相
典故:纵父自刎
1、人物简介
人物画像
石奢是楚昭王的丞相。他坚毅正直,廉明清正,(一向依法办事,)从不徇私情和畏避权势。有一天他巡行所主管的县,路上遇到一个杀人的人,丞相石奢就追捕这罪犯,(追到后发现,)这人竟然是他的父亲。他放走了他的父亲,回来就用绳绑住自己。让别人把这事报告楚昭王,说:“杀人的罪犯,是我的父亲。以惩办犯法的父亲来确立为政之道(意为严肃纲纪),这是不孝;(可是)废弃法律放纵罪犯,这又是不忠;我的罪行应当处死。”楚昭王说:“你追赶罪犯但是没有追上,不应当承担罪名,你还是去处理自己的政务吧。”石奢说:“不偏爱自己的父亲,不是孝子;不奉行国君的法律,不是忠臣。大王赦免了我的罪行,这是国君的恩惠;让自己被执行死刑,这是我的职责。”于是不接受国君的赦免令,自己用刀刎颈而死。
2、纵父自刎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宰相叫石奢,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不媚权贵,不徇私情。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去南方巡视,半路上看见一个人行凶后逃走,他就下车亲自和随从一起追捕凶犯。快抓到凶犯时,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父亲。他既愤怒又羞愧,就命令下属不要追了,放走了他父亲。
回朝后,石奢把自己捆了起来,请求司法部门处置,并派人和楚王说:“杀人的凶犯是臣的父亲,如果臣抓住了父亲,将他治以死罪,这样虽然可以建立自己的政绩,显示自己的刚正无私,但这是不孝的。臣的罪应该判处死刑。
楚王爱惜石奢的才能和品德,将他传去,说:“你不要自责,我知道,你当时追捕凶犯没有追上这不应当治罪。你继续处理政事吧。”石奢说:“不放跑父亲,就不是孝子;不遵守国家的法令,就不是忠臣。大王您赦免了我的罪,这是你的恩德;伏法而死,这是臣的职责。”最终石奢没有接受楚王的宽赦令,自刎而死。
3、社会评价
人物画像
石奢身上高度体现了儒家学说的理想人格,怎么一直没有成为儒家所推崇的榜样人物,石奢放走了自己的父亲,没人说石奢不是孝子。石奢自杀死了,没谁说石奢不是忠臣,司马迁写下这段故事,不是要说石奢是个奸臣和小人。
石奢的可贵在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时,在自己无法解决这矛盾时,宁可去死。面对这样一个坚持原则、毫不苟且的人,似乎不应该再说什么了。石奢是个认真的人,可还应该有比石奢更认真的人,会站出来说,这事还没完,还不能就此结案。石奢伏诛,罪在私放人犯,循亲违法,辜负了王的信任。事实上石奢并没有杀人,石奢的罪和他爹的罪是两码事,石奢不能顶替他爹的罪行,真正的杀人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石奢死了,却把难题留给了国王,如果王缉捕凶犯,将石奢的父亲绳之以法,石奢的死并不能换回他爹的命,如果王因私石奢而放弃追凶,任石奢的父亲逍遥法外,则石奢以死维护的法还将继续被践踏,石奢以死解决了自己的矛盾,却依然解决不了法律的问题。
4、石奢传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5、历史评价
人物画像
《韩诗外传》卷二第十四章载: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公正而好直。王使为理,於是道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其父也。还返於廷,曰:"杀人者,臣之父也。以父成政,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弛罪废法而伏其辜,臣之所守也。"遂伏斧鑕,曰:"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然。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不廉也。君欲赦之,上之惠也。臣不能失法,下之义也。"遂不去鈇鑕,刎颈而死乎廷。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石先生乎!"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诗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石先生之谓也。愚以为不然,何也?孝经开宗明义章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夫发肤尚不敢有所毁损,况性命乎!发肤之不敢损伤,乃惧伤父母之心也,性命之所失,不亦甚哉!石奢之死,痛伤父心,胡可谓孝?古人云“君命不可违。”昭王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是君命矣,而石奢抗章违命而死,岂可谓之“法贞”,不能谓之“法贞”,又可谓之忠乎?故孔子有“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云耳。父有罪,石奢不能隐,直乎!
《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王使为理,于是廷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其父也,遂反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成政,不孝,不行君法,不忠。弛罪废法而伏其辜,仆之所守也。伏斧锧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非廉也。君赦之,上之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遂不离鈇锧。刎头而死于廷中。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诗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石子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