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托洛茨基

科普小知识2022-05-05 16:27:54
...

俄国与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列宁最亲密的战友,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左翼领袖,工农红军、第三国际和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以对古典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独创性发展闻名于世。

中文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

外文名:ЛевДавидовичТроцкий

别名:列昂·托洛茨基

国籍:俄国

民族:犹太人

出生地:乌克兰赫尔松县扬努夫卡村

出生日期:187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1940年8月21日

职业:理论家、革命家、军事家

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十月革命等

代表作品:俄国革命史、过渡纲领等

1、简介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俄国与国际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争议的、也是备受污蔑的左翼反对派领袖,他以对古典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独创性发展闻名于世,第三共产国际和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三国际前三次代表大会的宣言执笔人)。

在1905年俄国革命中被工人群众推举为彼得堡苏维埃主席(而当时布尔什维克多数*却还在讨论是否支持苏维埃,这些*后来被赶回俄国的列宁痛击)。1917年革命托洛茨基率领“区联派”与列宁派联合,并再次被工人推举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对于十月革命这场20世纪最重大的社会革命,托洛茨基赢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后来成了托洛茨基死敌的斯大林,当时作为革命组织领导者之一却写道:“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在苏维埃方面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得这样好,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后,当反托成为政治需要时,此类评价都从斯大林文章中删掉了。)甚至连后来*的斯大林派雅克·沙杜尔,当时却也写道:“托洛茨基在十月起义中居支配地位,是起义的钢铁灵魂。”(苏汉诺夫《革命札记》第6卷P76。)不仅在起义中,而且在无产阶级政权的捍卫、巩固方面和国际共产主义革命方面,托洛茨基也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外交官-苏联国际革命政策的负责人、苏联红军缔造者以及共产国际缔造者)。革命后若干年里,托洛茨基与列宁的画像时常双双并列挂在一起;十月革命之后到列宁病逝之前,布尔什维克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大会发言结束均高呼口号:“我们的领袖列宁和托洛茨基万岁!”在欧美共运中托洛茨基的威望非常高。

2、早年活动

托洛茨基1879年10月26日生于乌克兰赫尔松县富裕农民家庭,祖籍是犹太人。原姓布隆施泰因。

1896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

1897年,参加建立南俄工人协会,反对沙皇专制制度。

1898年在尼古拉也夫组织工人团体,被流放至西伯利亚。

1902年秋以署名托洛茨基之假护照逃到伦敦,参加V.I.列宁、G.V.普列汉诺夫等人主编的的工作。一度热烈拥护列宁的主张,曾被人安上绰号“列宁的棍子”。

1903年在党的二大上却激烈反对列宁的“雅各宾主义”,倾向于马尔托夫等人(后者开始被称为“孟什维克派”),也与当时的罗莎·卢森堡(对列宁派“*的组织方法”的激烈抨击)的观点一致(参见卢森堡《俄国社会*党的组织问题》,1904年7月)。

1904年9月脱离孟什维克,长期游移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

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从芬兰回国,12月被推举为彼得堡苏维埃主席,经历了短促却异常激烈的革命高潮,不久被捕。

1906年在彼得堡狱中写了《总结与展望》,提出他一生活动的理论基础——不断革命论,即*革命过渡到*革命的不断性、*革命的不断性、国际革命的不断性,认为俄国的*革命必然要由工人阶级通过建立起自己的阶级*来领导、完成,并由此发展成*革命;并且率先预言欧洲*革命很可能将从俄国革命开始。1906年12月被判处被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次年2月在押解流放地途中逃脱,流亡国外。1912年组织“八月联盟”,反对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内部出现的错误倾向。

1912到1913年曾作为一家*派报纸的记者奔赴巴尔干半岛采访,托洛茨基成功地扮演了一名精力充沛而独立敏锐的新闻记者、报人以及分析出色的史学家,“他写的所有巴尔干通讯……都具有新闻写作的宏伟风格,体现出革命前俄国的激进*派报纸的特点……至今还是1914年前巴尔干编年史的无价之宝”(伊·多伊彻的托氏传记《先知三部曲·武装的先知》第七章P224)。在1903年特别是1905年革命之后长期鼓吹布派与孟派之间的统一,并且强调自己的“非派别性”。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后,托洛茨基先在欧洲后赴美国,坚持国际主义,主张革命,反对战争。但他既不愿公开接受“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列宁派口号,也反对第二国际各党支持各自所在国战争的沙文主义右翼*,仍在布派与孟派之间斡旋。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还在爆发时,托洛茨基就采取了最激进的不断革命立场(反对资产阶级临时*、主张把革命推向建立无产阶级*),并匆忙启程由美国辗转回国以参与革命,途中遭英国非法逮捕于加拿大某*里,后遭到(在苏维埃的巨大压力下)俄国临时*的强烈*而获释放。5月17日返抵彼得格勒,当即发表演说鼓吹将革命立即向*方向发展,当即被推为彼得格拉苏维埃执委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布尔什维克内部长期对革命阶段论(先建立工农**完成*革命、再建立无产阶级*完成*革命)和不断革命论的关系混淆不清,列宁也一度宣扬革命阶段论,导致二月革命后当列宁从瑞士回国后鼓吹立即把革命推向*革命时(这几乎与托洛茨基同时主张),布尔什维克*纷纷反对(甚至像诺根、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资深老革命家也起来反对),当时许多人指责列宁犯了“托洛茨基主义”错误。(参见历史文献《1917年列宁派三月会议发言记录》)。众多史学家都不愿承认,十月革命实际上是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对不断革命论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成功的共同实践。7月事变中,列宁和季诺维也夫躲藏起来,托洛茨基却与他的妹夫加米涅夫束手就擒(他天真而真诚地认为躲藏起来会更糟糕,托洛茨基甚至提醒通缉了列宁却没通缉他的临时*注意他与列宁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提醒临时*把他逮捕起来!),结果被俄国临时*逮捕。同时他也因这一戏剧性的天真冒险在工人群众中赢得了巨大声望(当然,后来1919年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的被暗杀证明列宁是更有先见之明的)。同年7月托洛茨基被俄国社会*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为党*委员。为了抵抗科尔尼洛夫保皇党部队对临时*的宣战(因为有产者越来越不满于温和派的两面讨好),9月初代表革命工人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包括托洛茨基被怯懦的临时*释放出狱(因为临时*实际上毫无社会实力基础),挫败科尔尼洛夫叛变却使布尔什维克在全俄国的威望如日中天。他当选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成为布尔什维克首次赢得苏维埃多数票的象征。10月被选为党*政治局委员,并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协助列宁准备并全权负责指挥十月武装起义(列宁的地位在于凝聚了一支强大的*组织队伍以及他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十月革命胜利后,托洛茨基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1918年1月在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提出“不战不和”的主张,作为多数派反对列宁的意见,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月,被免去外交人民委员职务。最后和约以微弱多数票(仅多一票)得以通过,而托当时投了弃权票并且保留自己意见,但他的中立举动等于帮了列宁那一派,而后来的历史证明列宁是对的(参见刘平梅《布列斯特和约问题的争论》)。托洛茨基后被任命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并缔造了苏维埃红军,担任其总司令。9月改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

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在建设红军和战略战役指挥方面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1920年11~12月他撰文主张改革工会,加剧了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1923年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三头结成私党,代表新兴官僚层的利益,篡夺了苏联*的领导权,特别反对托洛茨基。

1923年,随着德国革命的失败,托洛茨基牵头的40多名老布尔什维克联名发表“新方针”,提出振兴革命的新纲领,包括遏止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扩大工人阶级*的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但遭到斯大林等当权派打压。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三头执政,合谋排挤托氏。斯大林在1924年提出了著名的“一国建成*论”,这是对第二国际右翼伯恩施坦有关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修正,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斯大林主义路线。斯大林派从他们的观点反而攻击所谓的“托洛茨基主义”,将早已被许多人淡忘的列宁与托洛茨基的旧分歧提出来,指责“托洛茨基主义”违背了“列宁主义”(列宁在逝世前曾对著名革命家越飞说,托在1906年的那本不断革命论说的是对的。托过去的著作直到1917年革命后才有机会广泛传播。列宁还曾忧心忡忡地对人说,我担心有人会利用我和托洛茨基过去的旧分歧搬弄是非;列宁生前把斗争矛头直指斯大林,并多次在病榻上要求托洛茨基代表他反对斯大林等人,参见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反对派》)。

1925年1月,斯大林派支配的俄共(布)*全会通过《关于托洛茨基言论的决议》,批评他“企图用托洛茨基主义来偷换列宁主义”;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决定解除托洛茨基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25年1月*辞军事人民委员之职。改任电气技术发展局局长,兼工业与技术委员会主席。从此斯大林修正主义通过种种合法及非法手段逐步篡夺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权。5月,托洛茨基出任租让委员会主席,后任电力技术管理局局长和工业科学技术院院长。同年的联共(布)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名代表大会发言结束时按照惯例呼号:“我们的领袖季诺维也夫和……对不起!”回头看了看政治局诸位成员,“也许是加米涅夫,万岁!”全场哄堂大笑,季诺维也夫抚掌狂笑,斯大林笑得喘不上气来,托洛茨基也为之莞尔,加米涅夫却一脸肃穆、压根儿笑不出来。

3、经历

1926年4~5月结成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围绕工业化道路和一国能否建成*问题批判斯大林的反动观点。1927年8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全会通过决定,解除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职务。1927年,托洛茨基坚决反对斯大林修正主义对中国大革命的瞎指挥,被开除出党。1928年被流放到阿拉木图。1929年2月12日被逐出国,抵土耳其。1932年被取消苏联国籍。

在斯托斗争中,左翼反对派以托为首严重低估了官僚化倾向,错失斗争良机(在1925年之前左翼反对派有人提出武装推翻斯大林集团、将之关禁闭,但遭到托洛茨基反对。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当时甚至私下说要把斯大林送上绞刑架。托当时宁愿把斯大林当作同志、将斗争控制在党内范围,直到1928年共产国际六大问题才得以公开)。更要命的是,在当时论战双方都把列宁当作最高权威抬出时,托洛茨基等人却坚决反对公布列宁遗嘱(即列宁给*委员会的信,信上对托洛茨基的评价非常高,却公开说斯大林“粗暴”,建议把他从总书记的位置上调开,参见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列宁文库)。另一个重大的主观原因是当时俄国革命者早已出现了分化(居于*领导地位的革命者与基层的革命工作者甚至从1920年就开始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话说不到一起,对问题的敏锐性也有很大不同,致使左翼反对派不能在同一个时期里聚集起足够的力量。从客观方面看,国际工人阶级的革命情绪低落(自1923年德国革命失败后),还有三年内战和反帝国主义干涉战争造成的最优秀的一批革命者和革命工人死伤、脱离大工业,以及俄国工人从新经济政策中得到的初步实惠,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左翼反对派的政治基础。但反对派在斗争的主观方面的失利无疑是其失败的更直接原因。

1933年1月20日希特勒在德国登台。第三国际不顾托洛茨基自1930年以来不断的警告,作为苏联特权官僚层的附庸第三国际早已丧失指挥革命的能力,它必然大大低估纳粹党的危险性,同时拒绝与社会*党人建立统一战线对抗纳粹,结果使德国工人阶级的组织毫无抵抗地被粉綷,并使法西斯*横行十余年。7月13日离土赴法,24日抵法。

托洛茨基错过1924到1927年的斗争良机而使左翼反对派失利后,拒绝承认苏联官僚化的不可逆转,仍寄希望于在苏联无产阶级推动下的上层政治改良,并且要求各国左翼反对派留在*内为革命路线而斗争。直至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才宣告第三国际无可救药,并认为只有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革命能够挽救堕落了的苏联工人国家(是政治革命而不是社会革命,因为始终要保卫苏联的公有财产制度),并指导其支持者为第四国际而斗争。

1934年12月1日青年*员尼古拉也夫,在列宁格勒刺杀政治局委员基洛夫。斯大林集团开始准备一连串莫斯科审判,以托氏为主要清算对象,并向法国施加压力。12月16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9人被捕,后被判徒刑5--10年不等,是为「莫斯科中心」案。1935年6月18日*迁居挪威,不久又因苏联官方压力,被挪威当局监禁。1936年8月举行「托季联合中心」案审判。25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人被杀,托氏被缺席判处死刑。1937年1月布哈林、李可夫、赖可夫斯基等被捕。

1937年1月9日,托氏迁居墨西哥。1月23日「反苏维埃托洛茨基中心」案审判拉狄克、皮达可夫等被告17人。托氏父子均列为主要被告。30日皮达可夫等13人被处死刑,拉狄克徒刑十年。6月11日,红军将领图哈切夫斯基等8人被捕,第2天枪决。

1938年2月16日托氏长子、第四国际的积极分子谢多夫在巴黎被斯大林特务所杀。3月2──15日,布哈林、李可夫、克列斯廷斯基等被审判,旋被处死。

1938年9月3日托洛茨基建立世界*革命党,即第四国际,起草了该党纲领。

1940年8月20日,俄国政治家托洛茨基在墨西哥城郊科伊乌康的寓所里,被一个名叫拉蒙·梅尔卡德的西班牙人用冰斧猛砍头部,因伤势过重于8月21日死亡。

*托洛茨基在1929年到1940年的流亡期间写下了大量具有伟大启发性的著作。(例如,尽管苏联当权者歪曲了*多年,在二次大战后苏联境内仍有工人只是看了托洛茨基的部分著作后就走上了反对斯大林集团的革命*道路,在左翼反对派的历史影响下苏联国内一直有零星的地下左翼反对派在积极运动,直至苏联解体,可见其巨大影响力。)

4、军事和经济才能


后人常常认为托洛茨基只是一个知识分子文人,实际上他文武双全,而且谙熟军事指挥艺术,并且亲临战场。

正是他作为十月革命的最高军事领袖(在十月革命期间他与士兵一起在战壕里作战),并且在1918年缔造并指挥苏联红军,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列宁曾对朋友说,除了托洛茨基,谁还能给我迅速地造成一支上百万人的强大军队?)。在内战期间,他甚至坐装甲列车冒着枪林弹雨亲临战场指挥作战,差点挨炸死;当反革命军队进攻彼得堡时,当时的彼得堡*季诺维也夫吓得半死,托洛茨基却从容不迫指挥作战。同时托洛茨基又是一个高明的外交家,他曾强硬地要求英国*释放因反战宣传被*在英国的俄国流亡革命者,否则就不许英国公民离开俄国,连英国*方面都觉得此举无懈可击;他并且把居高临下的法国到访者当场轰出他的办公室(革命前法国一直是俄国的头号债主与政治操纵者),却彬彬有礼地欢迎前来缓和冲突的法国大使;而在十月革命前夕,他对工人代表议会质询的答复既保守了即将起义的军事秘密,又鼓舞了革命者的战斗意志,同时严格遵循现代*与公开原则,这些政治答复被波兰人多伊彻誉为“外交辞令的杰作”(伊·多伊彻的托氏传记第九章P335,第十一章P390)。

托洛茨基在国民经济管理与研究工作中颇有创造: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首先提议者以及*计划经济的首先实践者。1928年斯大林迟迟开始的计划经济实验,是对1923年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经济纲领的拙劣剽窃和粗暴翻版。因为统治者的政策迟到,使得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已产生了一个威胁政权生存的农村资产阶级,而苏俄工人阶级国家不得不强力解决——而且是不得不借助已蜕化为官僚集团的强力来解决冲突——结果导致了1929年到30年代初的大饥荒和对农民的大量冤枉错杀。另外,他还对文学理论有很高的造诣,其著作甚至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国际左翼知识分子(包括中国的鲁迅、王实味等人)。他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留下了100多卷的,其生动而真诚的自传和大量私人日记、信件,给人留下了研究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宝贵财富,更是追求社会进步与解放的历史道路上的重要知识库之一。

5、著作

1、(1936)。以分析苏联的所有重要方面(革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为中心,紧紧围绕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前途,堪称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列宁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发展。

2、(1930)。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极为详实的真实记录,大量的普通士兵观察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参与(他本人就是十月革命的富有戏剧性的著名“演员”之一)。

3、(又名《共产国际纲领批判》)(1928)。这个小册子是写给共产国际六大的批判提纲,由此共产国际的重大路线斗争才公开出来,但只限量复印了一部分给与会代表,而且不久后又回收上去了。这一著作不仅仅在于抨击了列宁以后的共产国际的修正主义路线,而且阐述了革命无产阶级自己的纲领和战略战术思想,具有长久的历史理论价值。别的不说,仅举一例,当时美国*代表设法“骗”到了一份,看了之后当即热烈支持托洛茨基,并把这份文件带回美国,竟很快得到一批美国工人运动*的支持,由此开创了美国托派共产主义运动。30年代一度占据该国工人运动支配地位的智利伊达尔戈派*也是从受托洛茨基的共产国际纲领批判开始,热烈接受托派主张。

4、《总结与前瞻》(1906)。其主要内容如前所述。

5、《1905》(1906)。描述1905年俄国革命。与《俄国革命史》具有类似的重要性。

6、《文学与革命》。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如前所述。

7、《斯大林与中国革命》(1930)。对初步了解本国现代革命史的中国人来说,此书更有现实启发性。中国大革命(1925到1927)的失败对20世纪中国历史影响极深,而中国人却对这位与斯大林有同等重要性(不论正反意义,仅从重要性而言)的革命领导者的分析孤陋寡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