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锷
王锷年轻时,曾任湖南团练府(治听潭州,在今湖南长沙)营将。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王锷结识了被贬为道州司马(今湖南道县)、路经湖南的杨炎,二人一见如故,晤谈甚为投机。唐德宗即位,召杨炎入朝,任命为宰相,杨炎推荐嗣曹王李皋为湖南观察使,王锷颇受器重。他曾单枪匹马,只身前往叛将王国良驻地,诱降了王国良,为此,出功升任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
本名:王锷
别称:王魏公
字号:字昆吾,一作昭范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时间:740年
去世时间:815年
籍贯:太原
官职:河东节度使、太子太傅、同平章事
追赠:太尉
谥号:魏
1、人物简介
王锷,字昆吾,自称太原人,行伍出身,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他早年曾投靠太原人王栩为从子。王锷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40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
2、人物生平
王锷作品
唐德宗即位后,召杨炎入朝,任命为宰相,杨炎推荐嗣曹王李皋为湖南观察使,王锷颇受器重。他曾单枪匹马,只身前往叛将王国良驻地,诱降了王国良,为此,升任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
建中三年(782年),嗣曹王李皋改任江南西道(治今江西南昌)节度使,防御背叛*的藩镇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王锷被调守浔阳(今江西九江)。他带领三千精兵抢渡长江,袭夺蕲州(今湖北蕲春)。王锷因功升任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都虞侯。
王锷随嗣曹王李皋东征西讨,深得信任。一次,李皋派伊慎围攻被叛军占领的安州(今湖北安陆),叛军非常惊慌,赶忙乞降,并请求李皋派人进城接洽具体事宜。当时,城中虚实未知,诸将都不敢贸然请求入城,正在众人面面相觎之时,王锷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担当此重任。李皋批准了他的要求,并把他从城墙缒人城内。王锷见到守城的叛军头目以后,晓之以大义,终于劝说叛军草签献城之约,同时,又坚决镇压了那些散布在城中,造谣惑众、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于次日顺利打开城门迎接唐*军进城。
王锷的才干受唐德宗赏识,不久,就被提拔为容管经略使(治今广西容县)。王锷任使八年,致力于发展当地生产,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深得各族人民的拥戴。后来,王锷又调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广州是唐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每年来自东南亚和波斯、阿拉伯的商船云集港内,当地杂居的各族群众,多以从事商业贸易为生,而国家所征收的土地赋税收入却日益减少。王锷详细考察了他们的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新的纳税标准,使*的收入与两税基本持平。王锷把上交国库的赋税交足后,还能有所结余,用来补贴军府的庞大开支。
唐代镇守岭南广州的官吏,清廉者极少,许多官吏借机大捞一把,贪污受贿,比比皆是。王锷也不例外,他把没收来的非法收入据为己有,然后,用以经营商贸活动,积累了巨额财富,史载他“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珠贝,称商货而出诸境。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由是锷家财富于公藏”。
王锷通过贿赂朝中权贵,官职越做越大。淮南节度使(治今江苏扬州)杜佑曾多次上表请求辞职,于是朝廷任命王锷为检校兵部尚书、淮南节度副使。淮南为唐后期*财政收入来源的主要地区,王锷到任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得杜佑赏识。不久,杜佑举荐王锷代替自己正式但任了淮南节度使。
王锷精于财会,“长于部领”,“程作有法”,几过往账目尽皆熟悉,那些妄图在帐簿上搞鬼贪污的奷吏,往往逃不脱王锷的耳目,一经发现,定追究不饶。因此,他理财有方,从不随意浪费。军府所用竹木、碎屑,从不轻易抛弃。一次,椽曹帘破,下吏换以新帘,王锷把替换下来的旧帘交手工坊修补后,继续使用。王锷以节俭持政,为唐*积累了大批财富,当时王锷所铸的钱流播天下,人们尽皆佩服他办事如神。在职四年,王锷累功被加官至检校司空。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王锷入朝,被正式授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后,改任检校司徒、河中节度使(治今山西永济)。
元和五年(810年),获兼太子太傅,调任河东节度使(冶今山西太原)。当时,河东自范希朝讨镇州无功而还,军府兵员锐减,兵才三万、骑六百,府库空虚。王锷到任后,首先“补完啬费”,使财用丰足;然后扩充兵员至五万、骑五千。他又注重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派兵护送回鹘使节与摩尼教士入朝。
元和九年(814年),王锷升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使相。他自忖一生聚敛颇丰,易招人诽谤,于是,在功成名就以后,主动给朝廷献上钱两千万。此举,立即招致宰相李绛弹劾,他认为:“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唐宪宗反驳道:“锷当太原残破后,成雄富之治。官爵所以侍功,功之不图,何以为劝?王播所献数万万,亦可以平章政事乎?”
元和十年(815年),王锷逝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魏”,后世称其为“王魏公”。
3、逸闻趣事
王锷作品
王锷早年在辛京杲手下担任偏将。当时,辛京杲任湖南观察使,颇为轻慢他。一天早晨,王锷随辛京杲等开始击球。追逐到最激烈的时候,王锷“仰天呵气,气高数丈,若白练上衔”。辛京杲回家后,对妻子说:“王锷的这种表相,是富贵至极的征兆。”于是把妹妹嫁给了王锷做妻子。后来,王锷果真位至将相。
散财子女
王锷多次担任大镇的官职,搜刮的钱财堆积成山。有位老门客用能聚财也应能散财的道理劝诫王锷。过了几天,门客又来见王锷,王锷说:“前承蒙您指教,我的确按您说的已把钱财大大地散掉了。”门客说:“请问如何分散?”王锷说:“儿子们各给了一万贯,女婿各给了一千贯。”
王锷焚书
王锷任淮南节度使时,有人投了一封匿名信,侍从交给王锷,王锷把信放在靴子里。靴中之前已有其他的书信,侍从退下后,王锷摸取了其它书信焚烧,他人因而相信那封匿名信也被烧了。王锷回府后,察看了信中内容。不久后,借一件小事把被信中告发的人抓了起来,以此来迷惑众人,下属因而视王锷为神明。
节约经费
嗣曹王李皋调任荆庙节度使(治今湖北江陵)后,曾上表举荐王锷出任江陵少尹,但由于一些人嫉妒诽谤,王锷复任郡虞侯。后来,王锷随李皋入京觐见唐德宗,他皋再次向朝廷推荐王锷,于是,王锷被任命为鸿胪少卿。
王锷上任伊始,处理了许多棘手事情,再次显示出他的干练。原来,自唐玄宗天宝末年,西域各国朝贡的酋长、使节和安西、北庭都护府的校吏,每年朝集于京师,不下几千人。自从河西、陇右失陷于吐蕃以后,唐与西域的直接联系中断,这些滞留京师的人大都欲归不能,完全成为无业游民。可是,他们的生活费用,由鸿胪寺的礼宾司发放,为此唐*每月得拿出4万多缗的财政收入来赡济他们。到王锷上任时,这种状况已延续将近40年之久,“名田养子孙如编民”。王锷派人清察滞留长安的各国王公、使节,达4千人之多,畜马近2千匹,这些人统统停止领取*的补助,并被编入神策禁军,每年为国家节约开支约50万缗。
预知死期
王锷在去世前不久,清楚地交待后事,就像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一样。
金盏破而成
据泓师说:“长安永宁坊东南面那个地方是金盏一样的宝地,安邑里西面是玉盏一样的宝地。后来永宁这个地方成为王锷的住宅,宏邑则成为北平王马燧的住宅。后来王锷和马燧双双进了皇宫做官。王锷的住宅依次赐给了韩弘和史宪诚、李载义等,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盏碎了可复原。”马燧的住宅成了奉诚园,就是人们所说的“玉盏碎了而恢复不了原样”。
4、亲属成员
妻子:辛氏,晋昌郡王辛京杲的妹妹。
儿子:王稷,任德州刺史时为乱军所杀。
孙子:王叔泰,唐文宗时被授为九品官。
5、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列传六十五》
6、人物评价
李皋: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旧唐书》引)
李绛:王锷太原事绩,诚有劳效,人望不至,名器虚损。兼近进家财,似希圣意,后代之所讥。(《论王锷加平章事》)
白居易:①卿自领大藩,累彰殊效,惠安百姓,表正一方。(《答王锷陈让淮南节度使表》)
②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旧唐书》引)
李纯:王锷太原功课,朝廷远近备知。宰臣亦数言其事绩为诸镇之最。当残瘁之后,成雄富之实,朕所以悬加官爵,祗奖功劳。(《论王锷加平章事》)
韦处厚:臣又度当今节制可以处淮西任者,莫若河中节度使王锷,宽厚慎重,练识军情,必能悦慰群心,镇抚疑党。(《代裴度论淮西事宜表》)
蒋偕:锷有理事才,长于补完省费,收聚储蓄之事,虽毫芒不遗,其利必归军府,以是府库充实,兵甲精劲。(《论王锷加平章事》)
李昂:王锷累朝宣力。(《录王锷後嗣诏》)
刘昫:①王锷明可照奸,忠能奉主,此乃垂名于后也。至若竹头木屑,曾无弃遗,作事有程,俭而足用,则又士君子之为也。如贱收贵出,务积珠金,唯利是求,多财为累,则与夫清白遗子孙者远矣!凡百在位,得不鉴之。(《旧唐书》)
②惟彼太原,战勋可录。累在多财,子孙不禄。(《旧唐书》)
李慈铭:宪宗时,如巽与程屏、皇甫缚、王锷等继掌财赋,虽云艺货伴进,为贤哲所讥,然皆有智力,非专聚饮,尔时军兴,实赖其力。(《越缦堂读书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