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高家大佛
仁寿高家大佛位于仁寿县城东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因此又被称为“牛角寨大佛”。2006年05月25日,以仁寿大佛为代表的牛角寨石窟作为唐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6年5月3日,媒体报道从仁寿县文物局了解到,位于仁寿仁寿县高家镇的牛角寨大佛是我国最大也是唯一一尊大佛半身造像,由于年久风化严重,石像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目前,该大佛已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预计五年内将进行全面的保护和治理,千年大佛将恢复它以往的“颜值”。
1、介绍
仁寿高家大佛
仁寿高家大佛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海拔760米,地处双流、简阳、仁寿三县交界处,龙泉山脉中段东侧边缘,距成都市40公里,景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南、北、西三面群山连接,层峦迭障,东西平畴数十里,近观鹰头水库,远观简阳三岔湖,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上古柏苍郁,怪石嶙峋;寨东侧崖壁依山镌造弥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牛角寨大佛始于唐代天宝八年,头高7.7米,颈高1米,胸高4.85米,面部宽4.6米,肩宽11米,是中国大佛的唯一胸佛。于公元707年建成。2002年3月,县*审定为县级第一批旅游区。在大佛周边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摩崖造像2480尊,已编号建档101龛,1519尊。95龛佛教造像1395尊,6龛道教造像124尊,多数保存完好。
2、传说
《仁寿县志》载牛角寨有“大佛阁”、“观音堂”及“避暑胜地”。寨上现有4株古柏,其余柏树、松树为连年所植,有已成林覆盖大地。寨下怪石林立,如狮、象卧野,形态各异,以其状每石有名,诸如望乡石、香炉石、雷打石、盘海石、鸭子石、奶奶石等,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曾率部在此与当地豪绅武装激战数月。
相传,张献忠攻仁寿前曾做一梦,一老翁相告:“攻陵州(仁寿),须牛角寨为营。”第二天,他就到牛角寨观察,正遇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山间小溪渡桥被淹。张献忠涉水过河,被漩涡卷入水底。正当岸上的人惊恐之际,他却随漩涡翻滚,从对岸溪边冒出水面。张献忠上岸后冒雨赶路,沿途叩拜,磕了360个头来到大佛阁,求方丈指点迷津。
此后,张献忠率军来到牛角寨筑工事、备粮草,并特制养马槽和饮水缸,由兵士下山挑水供人畜饮用。神奇的是,到了第四十九天,山上就冒出一股清泉,免去兵士挑水之苦。军心大振,张献忠军与豪绅武装激战数月,终将知县刘三策斩杀。
待清顺治元年,张献忠再到牛角寨,只见曾经三年他面朝家乡叩拜的石头上,长出的草木如香烛插于佛前。后来,人们就把张献忠思念家乡所站的石包取名“望乡石”;焚香叩拜的石头取名“香炉石”。而那几处草木也如香烛拱佛,四季常青;当年的养马槽和饮水缸也保存完好,供后人观赏。
3、遭青苔“毁容”
仁寿县高家镇是牛角寨大佛所在地。5月3日,尽管不是休息日,熙熙攘攘仍有游人前来参观。
牛角寨石窟,包括牛角寨、坛神岩近20000平方米的范围,佛像共101龛、1519尊,是盛、中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艺术在仁寿地区的部分缩影,四川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沿石梯而上,一面数百平米的石壁上,一尊大佛坐西向东,依岩而建。据测量,大佛高15.85米,宽11米。其中头高7.7米,面宽4.6米。佛头之上,一座木质廊亭像一把巨伞,为其遮风蔽雨。胸侧各站一力士,均高1.9米,腰系裙,穿甲,甲纹似鱼鳞,身绕帔帛(头手毁),立于台基上。大佛胸下部分与高耸岩石融为一体,气势磅礴。
不过,大佛的右脸部分,呈青黑色。“去年大佛上面的亭子瓦掉了,水就和着树叶,从大佛脸上流了下来,后来可能是长了青苔,看起有点黑,眼睛都看不到了。”董德伍是高家镇英头村人,已经与大佛相伴,生活了69年。他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大佛在当地人气很旺,每年来这里烧香的人特别多,现在大佛右脚,胸部等多处地方,都有明显裂纹和脱落现象。其他石像,也有不同程度损坏,部分石像,由于风化严重,甚至很难辩认出来。希望早点有专家来修,让大佛的眼睛早点“睁开”。
4、争议
2016年年初,曾有人专门发文,称牛角寨大佛,是乐山大佛的模板。引发网友争议,不少人质疑,并无实证,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所联系。
但在仁寿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凯看来,这一说法并非完全没有依据,在他看来,各种迹象均表明,仁寿牛角寨大佛,极有可能是乐山大佛的模板。
“一是建造年代,牛角寨大佛建成于707年,乐山大佛建于713年,其修建时间比乐山大佛要早,而两尊大佛面部表情、样貌形态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雕刻手法上,均采用三面开岩雕刻而成,头部、背部建排水沟引水外流的方式排水。”刘红凯说,很多专家也来看过,认为牛角寨大佛和乐山大佛在造型、布局、开凿方式等方面极为相似,可能为乐山大佛的试雕品、模板,属于精雕艺术中的创新之举。”
刘红凯还认为,牛角寨大佛作为我国最大也是唯一(10米以上)一尊大佛半身造像胸像,其本身的独有性,就显得与众不同。佛像在雕刻中,往往是全身像,讲求完整,但偏偏这座佛像,是全国唯一的半身造像。刘红凯推测,佛头部分,是雕刻中最难的部分,可能当时是为乐山大佛做试验,才会只雕一半。
5、修复
2016年4月2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前往牛角寨,圈定了10处试点龛窟。除了牛角寨大佛以外,坛神岩上受生物病害影响严重的几龛造像均被纳入了试点。
仁寿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牛角寨试点的治理耗时约五年,将从生态系统调查开始,从根本上寻找病因,然后再进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边形成利于生物侵蚀的环境,最后才会开始除苔、解决风化等综合治理。
“很多植物根系进入了石像内部,造成损坏。”刘红凯说,目前我国文物保护行业,在生物方向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潮湿地区生物防治的复杂与艰难性认识不足。“在这种环境下阻止生物生长,至今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技术。这次研究不仅是牛角寨石窟保护所必需,也填补了潮湿环境下,石质文物生物病害治理研究的空白,将为川渝及全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