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杂剧
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南戏,是宋、元时代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戏曲。它是在南方民间歌舞小戏的基础上吸收宋杂剧和其他民间伎艺而形成的歌舞、念白和插科打诨等相结合的戏曲形式。后发展为传奇剧。温州杂剧是南戏的初始阶段,也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鼻祖。
中文名:温州杂剧
别名:永嘉杂剧
起源时间:南宋初年
特点: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
地域:浙江温州
1、历史起源
温州杂剧
宋室南渡之后,临安(杭州)成了整个南方的政治中心,经济与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加之北方艺人大量流入,于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也随之兴旺发达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源于相邻地区的南戏获得了合适的土壤,也迅速繁荣起来。
到绍熙年间(1190~1194年),在南戏中已经出现了《赵贞女》、《王魁》这样艺术性较高的剧本,标志它已经进入较成熟的阶段。宋元南戏的剧目,至今可考的还有一百几十种,可见当时的盛况。
南戏开始时,正如徐文长在《南词叙录》中所说的:“即村方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可歌而已。”所以在唱腔、唱词和宾白等方面是比较粗糙的,并且运用了大量永嘉方言和谚语,如“蚂蝗叮住鹭鸶脚”,“命里合吃粥,煮饭忘了鹿”,易为群众喜闻乐见。以后逐渐吸取一些宋人词牌、诸宫调,以及法曲、大曲的片段加以充实,在艺术上遂提高一大步。
元末明初的《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琵琶记》等传奇在戏曲舞台上出现以后,南戏这种形式已成为当时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流传广泛,到明后期至清中叶,形成四大声腔并列,使中国戏曲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文献记载
温州杂剧
在《南词叙录》中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或云宣和年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为‘永嘉杂剧’。”徐渭把当时对南戏起源的两种说法都列举出来了,这两种说法前后相差70年,综合这两种说法,一般认为,祝允明对南戏起源时间的论断是较为可信的。
南戏形成于浙江温州一带,温州又称永嘉,故南戏又被叫作“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温浙戏文”及“戏文”、“南戏文”、“南词”、“南曲”等。如宋末元初周密在《癸辛杂识别集》卷上说,温州乐清人把僧人祖杰的恶劣行径“撰为戏文,以广其事。”
明代叶子奇在《草木子》上说:“其后,元朝南戏盛行。”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南戏,——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可见对南戏的称谓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这种情况这到民国时期还是如此,现在大多数研究者都把这种戏曲类型叫南戏了。
3、产生原因
温州杂剧
2、温州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普及程度也很高。
3、由于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达,温州的市民文化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温州也有专门演出这些伎艺的场所“瓦子巷”。当时在瓦子中演出的宋杂剧与说话等伎艺深受观众的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说唱艺术的高度发达,这显然对南戏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仅“说话”一项里就包括了小说、讲经、说诨话和讲史等内容,那些说唱艺人有着高超的表演水平,能将各个人物的语气、表情模仿得惟妙惟肖。更吸引人的是,说唱艺人已经可以讲内容复杂有相当长度的故事。相比之下,宋杂剧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粗疏,已经逐渐地不能满足观众渴望观看有复杂情节故事的需要了,而说唱虽然可以讲述篇幅较长的故事,但毕竟不是能够直接在舞台上表演的。因此,用歌舞表现曲折剧情的大型故事就在舞台上应运而生。
4、*特点
温州杂剧在*上和北曲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
风格
温州杂剧
乐器
伴奏以鼓板为主,不象北曲以弦索为主。
唱法
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歌唱形式灵活多样,不似北曲全本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唱到底。这样有利于调节演员表演的劳逸,可以调度场上的气氛,而且为表现各种人物角色不同的思想感情、刻画多种人物性格提供了方便。
曲调
用南方语言、南方曲调演唱。南方语音有平上去入四声,北音仅有平上去三声。南方曲调由于多采自里巷歌谣,虽也有的来自古词曲,但韵律、宫调均无严格的规定,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的选择。
结构
温州杂剧的剧本一般都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早期的温州杂剧虽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数,往往牵连而下。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这样有利于表现比较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
温州杂剧一般在第一出之前,照例有四句七言诗,概述和介绍剧情大意,这四句七言诗便是题目。题目与正戏演出无关,它是写在招子上,作广告用的。
温州杂剧的第一出为副末开场,即在正戏开演之前,先由副末上场报告演唱宗旨和剧情大意,并同后台将出场的脚色互相问答,以引出正戏。一般念诵两首词,第一首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首叙述剧情。温州杂剧除第一出副末开场外,其余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下场声诗可由一个脚色独念,也可由几个脚色分念或合念。
角色
温州杂剧
生:戏中的男主角,一般扮演书生、秀才、状元之类的人物。
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年女子。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温州杂剧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温州杂剧也只有副末。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温州杂剧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贴:即贴旦。在戏中扮演次要女子。
剧本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物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
正是由于在*上有着以上这些特点,所以到了后来,就发展成为剧坛的主流——明清传奇。
5、代表曲目
温州地区是南戏的发祥地,诞生了世称中国第一戏的《张协状元》、曲祖《琵琶记》、最早的南戏之一《王魁》、宋元四大南戏《荆钗记》、《杀狗记》、《拜月记》、《白兔记》以及《洗马桥》等脍炙人口的南戏经典剧目,从而使温州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