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瓘
张文瓘(606-678年),字稚圭,贝州武城人,唐朝宰相。出身于清河张氏,贞观年间明经及第,历任并州参军、水部员外郎、云阳县令、东西台舍人。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咸亨三年,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兼大理卿。上元二年,拜侍中。仪凤三年,反对唐高宗征讨新罗,抱病进谏,不久病逝,年七十三,追赠幽州都督,予谥曰懿。父子皆知三品,号称“万石张家”。以尝事孝敬皇帝,诏陪葬恭陵。主要作品有《谏造蓬莱上阳宫疏》等。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隋朝大业末年时,迁居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县)。张文瓘自幼丧父,他孝顺母亲,尊敬兄长,以孝友闻名。
唐朝贞观年间,张文瓘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补任并州参军,深受长史李勣的器重。他在高宗年间,升任水部员外郎,但因与兄长张文琮(时任户部侍郎)同在尚书省为官,不合制度,被外放为云阳县令。
担任宰相
龙朔元年(661年),张文瓘升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成为宰相。
乾封二年(667年),张文瓘改任东台侍郎(后改称黄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并管理左史事务。
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巡幸东都洛阳,命张文瓘与戴至德、李敬玄留守长安,辅佐太子李弘监国。
咸亨三年(672年),张文瓘兼任太子左庶子,后改任大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职权。他上任十日,便判决疑案四百余件,执法公平,被时人比作贞观名相戴胄。
上元二年(675年),张文瓘升任侍中,兼太子宾客。他生性严正,对百官奏议多有纠驳,深受唐高宗的器重。张文瓘卧病之时,朝廷每有大事,高宗都会询问是否已和张文瓘商议。若是商议过,便一概准奏。
谏征新罗
仪凤三年(678年),新罗反叛,唐高宗欲发兵征讨。张文瓘正在家养病,得知后抱病进谏:“现在西部吐蕃入侵,正屯兵抵御。若再东征新罗,恐怕百姓难以承受。请陛下停止用兵,以安抚百姓。”唐高宗纳取了他的谏言。
这一年九月,张文瓘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懿。他生前曾为李弘的东宫属官,因而陪葬恭陵。
2、轶事典故
赠物寓规
李勣入朝时,张文瓘和两位同僚前去饯行。两位同僚得到李勣赠送的佩刀、玉带,而张文瓘却什么也没得到。张文瓘非常奇怪,李勣道:“某人生性优柔,我赠他佩刀,希望他能果断;某人言行放诞,我赠他玉带,希望他能自我约束。而你没有什么干的不好的,我还用赠你东西吗?”
劝谏高宗
唐高宗在位期间,建造蓬莱宫、上阳宫、合璧宫等宫室,又征讨四夷诸国,饲养厩马万余匹,以致国库空虚。张文瓘进谏道:“秦汉征讨四夷,建造宫室,致使国家覆灭,百姓减半。百姓不堪劳累,必会造成祸患,隋朝殷鉴不远,陛下不可不进行反思。”唐高宗便裁减厩马数千匹,并厚赏张文瓘。
狱囚祷疾
张文瓘担任大理寺卿时,执法公平,即使有人被判处有罪,也毫无怨言。他患病之时,大理狱中的很多囚犯都斋戒祈祷,希望他早日病愈。后来,张文瓘被调离大理寺。狱囚闻知消息,皆恸哭不止。
不节堂馔
唐朝时期,政事堂的公膳非常丰盛。曾有宰相想要降低公膳的标准,张文瓘反对道:“这是皇帝重视枢务,厚待贤才的表现。我们如果不能胜任宰相职务,就应自行引退辞职,没必要减削公膳,以此来邀取虚名。”
万石张家
张文瓘担任宰相,四个儿子张潜、张沛、张洽、张涉也都官至三品,因而其家被时人称为“万石张家”。
3、人物评价
李勣: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白居易:国朝以来,有刘德威、张文瓘、唐临为大理卿,有魏徵、虞世南、颜师古为秘书监,设官之重,得贤之盛,人到于今称之。
刘昫:文法,理具之大者,故舜命皋陶为士,昌言诫敕,勤亦至焉。盖人命所悬,一失其平,冤不可复,圣王所以疚心也。如唐临之守法,文瓘之议刑,时属哲王,可以理夺。
王夫之:若宇文节、柳奭、崔敦礼、辛茂将、许圉师、窦德玄、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阎立本、陆敦信、杨弘武、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郝处俊、来恒、薛元超、高智周、张大安、崔知温、王德真、郭待举、岑长倩、魏玄同者,皆节不足以守筦库,才不足以理下邑,或循次而升,或一言而合,或趋歧径而诡遇,竞相踵以赞天工。
4、个人作品
张文瓘曾参与修撰《永徽留本司格后》。《全唐文》则收录其奏疏一篇:《谏造蓬莱上阳宫疏》。
5、家族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张文瓘出身于清河东武城张氏,是留侯张良裔孙,东汉卫尉张协之后。张协生子张岱,在曹魏担任太山太守,由河内郡迁居清河郡。张岱曾孙张幸,在北魏官至青州刺史,封平陆侯。张幸生张准,张准生张灵真,张灵真生张彝,张彝生张始均,张始均生张晏之。张晏之是张文瓘的祖父,在北齐担任兖州刺史。
6、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三十八》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唐纪十七》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唐纪十八》
7、影视形象
1985年*电视剧《一代女皇》,于恒饰演张文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