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镇
段家镇位于大荔县城西北20公里处,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南缘,铁镰山西端,地形南高北底,梯次下降,呈三级台塬格局。东与许庄镇接壤,西与蒲城县平路庙相望。东西长22.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74.1平方公里。全乡辖20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1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万。段家乡海拔530米,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平均降雨量514mm,无霜期212天。
中文名称:段家镇
行政代码:610523117
身份证前6位:610523
长途区号:0913
邮政编码:714000
隶属政区:大荔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E
辖区面积:74.1km2
人口数量:约2.5万人
人口密度:337人/km2
1、地方简介
段家镇
段家镇位于扶风县中南部。辖13个行政村。镇*驻太白村,距县城7千米。扶(风)绛(帐)公路、法(门)汤(峪)旅游公路过境。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青龙庙遗址和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炜峰塔。
段家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冯家山、宝鸡峡首灌区,宝鸡峡一、二支渠横穿东西,水利条件十分优越。陕西省秦川牛繁育中心位于段家镇街道什字南200米处,境内有名扬海内外的宗教圣地大明寺。
近几年,段家镇党委、*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团结稳定两大主题,积极实施“畜牧强镇,小城镇建设”带动战略,抓发展,打基础,强基层,保稳定,全面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段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历史沿革
1958年为段家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34.7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段家、青龙村、大方村、西河村、东魏村、东官村、大同村、银豆村、太白村、沟老村、谷家寨村、昝家村、辛李村、樊家村、14个行政村。1997年撤乡设镇。
3、城镇建设
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水利条件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段家镇坚持把“水、路、渠”的建设改造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首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地域人源优势,紧切国家扶持方向,千方百计争资金,跑项目,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截止2005年底,村村主杆道路实现沙石化,有望两年内村级主杆道路80%以上实现柏油化。99.5%的耕地水利灌溉有了保障,全镇1.4万人用上干净的深层水。据统计,近三年,仅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总投资超过1300万元。
4、城镇机构
段家镇
1、党建办公室:主要承担党团组织建设、村级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纪检和群团工作以及党委、人大、国防教育等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2、宣传文化办公室:主要承担宣传文化、统战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3、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承担工业、农业、林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建设、动物防疫等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4、社会管理办公室:主要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优抚、防灾减灾、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司法调解、科教文化卫生等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工作。
5、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主要承担村镇规划建设,村镇道路修建及养护,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6.财政所(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承担财政性资金管理、各项涉农补贴核定兑付、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及村级资金的专户存储核拨、财政债权债务(基金会清欠)、国有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征收、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农村财务核算及监督、教育财务核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作。
7、国土资源管理所:主要承担基本农田保护、国土资源执法、地籍和矿产资源管理、协助上级部门做好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土地有偿使用以及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等工作。
5、行政区划
段家镇区划
610523117200121段家村
610523117201220远志山村
610523117202220李家垣村
610523117203220白马村
610523117204220打虎村
610523117205220东高垣村
610523117206220南郭村
610523117207220垣雷村
610523117208220三合村
610523117209220雷宋村
610523117210220北湾村
610523117211220坊镇村
610523117212220北至村
610523117213220育红村
610523117214220北连村
610523117215220华城村
610523117216220翟家村
610523117217220似仙渠村
610523117218220老君寨村
610523117219220解放村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5479
男12993
女12486
家庭户户数6280
家庭户总人口(总)25378
家庭户男12916
家庭户女12462
0-14岁(总)6754
0-14岁男3585
0-14岁女3169
15-64岁(总)17070
15-64岁男8692
15-64岁女8378
65岁及以上(总)1655
65岁及以上男716
65岁及以上女9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975
7、城镇动态
段家镇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段家镇在全县计划生育后进乡镇工作会议后,镇党委、*、计生办一班人集思广义,为抓住人口计划这根主线,稳定低生育水平毫不放松。在全镇上下*排查独男户、双女户的基础上,联合法院、*、卫生部门杜绝计划外生育的发生。首先,是联合法院对最近三年来社会抚养费未征收到位的钉子户,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做到征收一例震摄一片,使想怀的不敢怀,想生的生不起,其次是联系派出所户籍室,新生儿上户口必须持准生证、计生办证明和节育措施证明,再次是在农村孕产妇办理孕免卡时必须持准生证和计生办证明。总之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计生统计年度后三个月使违反政策生育率为零。
8、附近景点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渭南市关中平原的东端,是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区。北起大荔县华原乡,南到老西临公路,东以黄河为界,与山西、河南相临,西沿渭河至华阴、潼关三县。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约宽15公里,总面积4.67万公顷。
三河湿地境内地势平坦宽阔,河漫滩地和一级阶地被渭河和洛河切割为三大块。沿黄河呈南北带状,沿渭河又呈东西带状。应受黄河泥沙影响,处滩高于内滩,常年积水,形成沼泽、草甸和盐碱地带。保护区有六条支流注入黄河和渭河,到了汛期,黄河水常倒流入渭河和洛河,成为这一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燥、半湿润季风气候,海拔在330米-335米之间,地势较周围偏低,受秦岭和中条山所形成的潼关风口的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春季干燥升温快,夏季炎热日照长,秋季降温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雨。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湿地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这里的森林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群落有芦苇群落、盐蓬群落、杯柳群落、草甸群落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大量水生小动物的存在,为水禽提供了栖息、觅食和繁殖的良好环境,形成了三河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
据初步调查,区内有脊椎动物27目53科110属140中,虾、螺、蚌等家壳类动物20余种,蛇、蛙等爬行动物以藻类、小昆虫及微生物等为食料,其本身又成为野生水禽的食物来源,形成湿地特有的生物链。
“大荔人”遗址
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第三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境内,故命名其化石人为“大荔人”,具体发现地址为“大荔人”遗址,距县城西北23公里。
1978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所)、西安半坡博物馆(以下简称西博)、本县文化馆(以下简称县馆)、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文管会)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和一次野外调查。在“大荔人”遗址到育红村一带共发现12处与“大荔人”文化层相当或稍晚的石器地点,其遗址代号是:南区为d1、d2、d3、d4、d5、d6、d7;北区为d8、d9、d10、d11、d12、d13。南区在甜水沟以北,北区在育红村周围,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要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
沙苑文化遗址
沙苑文化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三门峡水库区考古工作队于1955年冬在本县南部的沙丘地带发现的,当时仅发现了石器。1973年,县馆组织的调查组在沙苑地区调查时在s19地点发现了人头顶骨化石。以后又与陕西省考古所相继进行了四次调查和普查。在沙面上发现了大量石器。但未见地层关系。
石器遗物分布面广,先后在官池、沙底、张家、西寨、石槽、八鱼、苏村、下寨、羌自九个乡镇的35处地区,采集了数千件石片石器和细石器。其中石片石器是其典型产物,又是细石器文化中所罕见的。
根据已经发现的资料,经国家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研究认为:石器属中石器时代遗物,人头顶骨化石属同时期的遗骸。具体时间约在万年左右。以后。把35处地区统一称作“沙苑文化”遗址。
9、地方特产
大荔花生
大荔冬枣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0g左右,果面平整光洁;果皮薄,完熟期呈浅0状赭红色;果肉乳白色,口感细嫩酥脆;口感甜香。
鲜枣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A、B、C、P等多种维生素,可溶性固形物34%~38%,维生素C3平均含量52mg/100g,堪称“活维生素丸”。
大荔冬枣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该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光照时数2385.2小时,全年≥10℃有效积温4312℃,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514mm,无霜期212天,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粘质壤土为主,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冬枣的种植。
大荔西瓜
渭南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种植西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属栽培西瓜的最佳优生区。大荔群众历来就有种植西瓜的作务习惯。长期以来,西瓜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之一,同州西瓜闻名遐迩,久负盛名。近两年来,随着西瓜品种结构的调优和种植模式的转变,全县西瓜种植规模持续扩张,呈现出抢季节以早取胜、创品牌以优取胜和出新招以特取胜的竞争态势,西瓜产业一路走红,实现了产销两旺。
大荔西瓜果实呈圆球形或椭圆形;果皮颜色有绿色、黑色、深浅绿色相间条纹的花皮;瓜瓤艳红,细嫩多汁,沙甜可口。
大荔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一则打“花生”的谜语,把花生的形象,比喻得十分生动有趣。
大荔花生是陕西省久负盛名的特产,主产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一带。《大荔县志稿》记载:“南乡沙苑,横亘商阜,低滩隙地无几,加以风沙飞走,地力薄弱,不善五谷。光绪初,邑宰倡凿井、各村颇遵行之。然沙苑地狭风多麦粟终寡;其所产则金针;落花生、红茹等”。它以荚果硕大,籽仁饱满,果皮洁白;色泽鲜艳,香脆可口,出油率高,营养丰富,宜于贮存,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于世。可与全国著名的山东大花生、郑州花生相媲美,是陕西重要的内销和出口商品。
大荔花生属豆科植物(1eguminosae),一年生草本。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按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蔓生等型。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授粉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种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喜高温、干燥,不耐霜,适宜微碱性沙质壤土栽培。我国栽培极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花生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无论花生总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我国北从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起*,东到滨海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行踪。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各地,其中以山东省为最多,占全国35%以上,位居全国之首。我国花生主要类型有:普通型、多粒型、珍珠豆型、蜂腰型4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