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
黄埔是历史悠久、商业发达的地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珠江之滨,占地119.42平方公里,属新滘镇。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村后发展成集镇。其中更有著名黄埔军校旧址。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珠吉街相连,北部与萝岗区毗邻。
中文名称:黄埔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下辖地区:黄埔街道、红山街道等9个街道
电话区号:020
邮政区码:510
地理位置:广州市东部
面积:90.95平方公里
人口:30.03万(六普常住)
方言:粤语-广府片-广州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长州岛黄埔军校、丹水坑风景区等
机场: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火车站:广州火车站
车牌代码:粤A
1、黄埔概况
黄埔区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区拥有广州市惟一的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岛位于广州东缘,是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9万人。长洲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清朝的黄埔海关就设在这里,曾经商人云集,盛极一时。如今,众多的古迹遗址使这里成为广州的旅游胜地,有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岛上还有长洲炮台群遗址、波斯楼、波斯教徒墓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柯拜船坞是英国人柯拜1845年在长洲岛建起的中国第一个石船坞,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石船坞,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外资企业。当年的长洲是众多外国官员、商人、海员经常往来的地方,死后葬在这里就形成了长洲外国人公墓,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的墓地也在其中。
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的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现存惟一的一座,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除了传统的文物古迹游,丹水坑风景区、笑翻天乐园、龙头山森林公园、长洲农业观光等黄埔的生态景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
黄埔区还拥有许多现代化工业企业,如广州本田汽车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七喜电脑有限公司、广州文冲船厂、广州珠江钢铁公司等,2003年推出的“黄埔工业游”非常火爆,目前区旅游部门正在策划推出更多工业游景点,将来到黄埔不仅可以参观现代化饮料、食品生产线,游客还将亲眼目睹,汽车是怎样制造的,电脑是如何生产的,万吨巨轮是怎样制造的,钢铁是如何炼成的。
2、历史沿革
1951年以前,黄埔属番禺县管辖。1951年,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同年12月开始筹建黄埔区。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正式成立,这是黄埔区第一次建立区级建制。1956年6月25日,广州市调整郊区乡、镇行政区域,撤销白云、黄埔等区,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并入郊区。
黄埔区
1960年5月23日,*广州市委决定撤销中区和郊区,全市调整为东、南、西、北4个市中心区(人民公社)及成立黄埔、芳村、江村3个人民公社。同年7月,全部改为区级建制,黄埔人民公社随之改名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这是黄埔第二次建立区级建制。1962年8月23日,市人民委员会将黄埔、江村、芳村3个区合并,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
1973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筹备成立黄埔区,当年11月13日成立广州市黄埔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黄埔区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广州市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黄埔区人民*。
1990年,黄埔区辖4个街道(黄埔、鱼珠、红山、夏港)、3个镇(南岗、大沙、长洲),16个行政村、59个居委会。
2000年,黄埔区辖4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389413人,各街道、镇人口:黄埔街道45650红山街道57570鱼珠街道47002夏港街道36036大沙镇51137南岗镇125034长洲镇2698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黄埔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大沙、长洲、南岗3个镇,设置6个街道办事处。实施计划2002年5月前完成材料报批工作,8月前完成撤镇设街工作,调整后,黄埔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
2002年,黄埔区辖10个街道(黄埔红山鱼珠夏港大沙文冲南岗荔联穗东长洲)。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35号):将黄埔区的夏港街道、荔联街道的笔岗居委会、穗东街道的东基和西基2个自然村划归萝岗区管辖。调整前,黄埔区面积121.7平方千米,人口21万(2003年)。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黄埔区辖9个街道(黄埔、红山、鱼珠、大沙、文冲、南岗、荔联、穗东、长洲)。
3、地理位置
黄埔区
黄埔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势起伏平缓,平原台地低丘分布明显。北面大田山主蜂海拔239.6米,为全区最高点,其次是亚婆髻山183.3米。长洲大石岗顶也有海拔89.2米。南面为珠江所截,江中岛屿除长洲(含深井)为山地外,其余峨眉沙、洪圣沙、白兔沙、大吉沙、剑草围、大濠沙6个为冲积沙洲岛。地貌可分为珠江和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及侵蚀台地丘陵二大类。台地剥蚀面可分为60~80米、20~40米、10米三级,以20~25米台地最为明显,主要分布在姬棠、茅岗、笔岗、沧联等村及长洲岛部分地段。冲积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夏园、南基、双沙、下沙、长洲、深井等沿江各村及江中沙洲岛上。
山脉
黄埔区北面大田山主蜂海拔239.6米,为全区最高点,其次是亚婆髻山183.3米。长洲大石岗顶也有海拔89.2米。
龙头山地处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距广州市中心20公里,因山间有一清溪蜿蜒而流,如飞龙起舞,故名龙头山。该山有山峰10余座,最高峰海拔198.8米,是沿广深公路至广州的最高峰。
水文
黄埔地区内河网较多,水源丰富。区内有南岗河、乌涌河,2条河流由北向南流入珠江,流经区内的有珠江主流、东江北干流,在南岗头处交汇。
气候
黄埔区
黄埔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日照:黄埔区地处热带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角度较大,太阳年辐射热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06小时,日照率43%,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有利于热带农林作物生长。
气温:本区具有夏长冬短,终年温暖,偶有奇寒,无霜期长,四季宜耕的特点。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1月份平均为13.3℃,最热月7月份,平均为28.4℃,气温年际变化很少。
雨量:全区年降雨量1694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这6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对水稻、甘蔗等喜温需水量大的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黄埔区总面积为119.42平方公里,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黄埔区是今后十五年全市吸纳资金和发展外向型产业的主要地区,规划开发土地55.8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开发的面积为36.08平方公里。
黄埔区
黄埔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豆类、蔬菜。
主要水果有:荔枝、龙眼、香蕉、甜橙、菠萝、木瓜、杨桃、乌榄、白榄等。
传统名牌品种:笔村糯米糍荔枝、文冲乌榄、姬堂暗柳甜橙、糖心菠萝、沙步香蕉、南湾杨桃、深井霸王花、榕村青瓜等远销国内外。
水资源
黄埔区河网较多,水源丰富,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694毫米。境内径流总量约为0.91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903毫米。年降雨变率为16%,且地区间差别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有干雨季节交替规律。湿季4~9月,干季10月至翌年3月,汛期在4~9月,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水量占全年的82%。河流径流来自南岗河、乌涌河和珠江。珠江由前后航线分流至黄埔港会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入南海。
岩石资源
黄埔地区由于受土母岩的影响,蕴藏着丰富、便于开采利用的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南岗、大沙2个镇的北部。各山丘及部分岗地,各处可找到适宜于烧制砖瓦的泥土资源。
5、行政区划
黄埔区
现辖15个街道、1个镇:萝岗街道、夏港街道、联和街道、东区街道、永和街道、官洲街道、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南岗街道、荔联街道、穗东街道、长洲街道、九龙镇。
6、教育发展
据文字记载,黄埔的教育始于明、清两代的书院和私塾。黄埔最早的书院是明朝弘治五年(1492)的鳌峰书院,明代理学家陈献章、湛若水在鳌峰书院讲学,该书院因此闻名。清代,黄埔书院发展到4所,私塾有30余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黄埔庙头乡创办黄埔第一间小学文成小学。民国22年(1933),番禺县*下令严禁私塾,黄埔地区私塾消失。
黄埔区
清光绪三年(1877),清*在黄埔长洲创办水陆师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为广东海军学校,该校共开办达47年(该校中途停办近十年)。民国13年,孙中山在黄埔长洲创办黄埔军校。
民国25年(1936),广东省教育厅在区内开办了南岗社会教育实验区。民国26年,黄埔创办第一所中学即中正中学。民国27年10月,日军占据黄埔港,中正中学撤往粤北,小学停课,各乡恢复私塾,日军与番禺县伪*在横沙乡开办番禺县立第二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埔区小学恢复到21所,黄埔中正中学改为省立,校址迁回黄埔。
建国初期,黄埔地区各小学继续上课,并且优待烈军属及工农子弟入学,使小学生人数大增。1952年9月,黄埔各小学改为公办学校,并将21所小学调整为16所,在校学生人数4100人,教职员工163人。
1951年,黄埔第一次建区,横沙小学等7所小学归黄埔区管理。1958年,南岗小学等9所小学亦归黄埔区管理。1953年9月,黄埔港创办工程子弟学校,这是区内企业办的第一所小学。1955年,区开办了横沙中学,这是建国后黄埔区的第一所中学。1957年,黄埔区创办了第一间幼儿园,即鱼珠幼儿园。同年,兴起了“扫盲运动”,占全区文盲总数936%的文盲,参加了扫盲学习。1959年,黄埔创办民办小学18所,小学普及率达944%。中学增至5所,厂企办小学6所,幼儿园52所。
1966年,“*”开始,教育行政机关瘫痪,中、小学全面停课,教育事业遭到破坏。1968年,“军宣队”进驻中学,小学则由贫下中农管理。1976年8月,广州市第八十四中学(在长洲镇)建成招生。是年,区内恢复幼儿教育,广州市第八十八中学为幼儿教育开办幼儿师范班。广州石油化工总厂、黄埔造船厂、文冲船厂等企业开办了技工学校或技工班,为工厂及附近生产大队培训电气化和机械化人才。
1978年,*黄埔区委及黄埔教育局党委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撤销“革委会”,中小学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黄埔区
改革开放以来,黄埔区教育成果喜人: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1980年的0.89%上升到1990年的18.31%。10年累计升上大学(含大专)780人,中专374人,高中及职业高中毕业生5909人走上工作岗位。各类成人学校培训15548人,其中大专975人,为黄埔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全区形成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各年龄类别的教育体系。全区有各类学校114所,教职员工3341人,在校中小幼学生、成人学员共34499人,区内人口文化素质大为提高。
7、经济交通
黄埔区
广州市地处中国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由于广州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成为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金融中心、工业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黄埔区邻近广州市中心区,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的所在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黄埔地区成为广州市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黄埔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广州市工业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是商家投资设厂的首选地区之一。
交通区位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口内,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现名广州港,下同)的所在地,是广州市的港口城区。早在唐朝,黄埔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代成为中国的重要商港和军港。现代的黄埔更是中国南方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黄埔区交通便利,黄埔港出海可通航大陆沿海各大城市,通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内河航运沿珠江而上通达东江、西江、北江;广深铁路、107国道、广深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广州市中心及深圳、九龙;城区道路、村镇道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8、风土人情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相传是牛郎织女会银河,就是民间传说董永与七姐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一年一度的“乞巧节”,也叫“七姐旦”,是让横沙的出嫁女或梳起不嫁的女子、青年女子,在这个节日里组织“七姐会”,邀请各方出嫁女回村相聚,更让其他人欣赏她们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
黄埔区
横沙民间相传的“乞巧节”,吸引了许多青年男女、全家老少到来观赏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有用通心粉、绿豆、芝麻等材料制作成的小巧花朵,有用环保材料制作成别具特色的牌坊、鹊桥、亭台、高塔等,有彩色通草、通纸等作材料制作成的人物、摆设各具特色的工艺品。
横沙设立了四个摆设场供人观赏,在朱氏大宗祠和罗氏大宗祠两个大会场,更特别邀请横沙乐社到场献唱,庆祝“乞巧节”,让群众能观赏到精巧的手工艺品之余,还能欣赏横沙乐社出色的演唱。
在罗氏大宗祠门口贴着一对楹联,由横沙一名妇女为庆横沙“七姐旦”写的对联:罗氏贺七夕敬请老少览书香,横沙庆双星欢迎男女来观赏。
赛龙舟
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船、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射柳是端午节活动传统风俗习惯及活动。民谣有唱: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是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黄埔各社区的龙舟都与附近其他街道社区的龙舟相互拜访,来者敲着锣、打着鼓,一族青壮年划着龙舟,热热闹闹地来;接待者,摸黑起早,宰鸡杀鸭,摆好“龙船饼”、备好茶,亲亲热热接待。就这样,你来我往。整个“探亲”和“回访”活动,就像我们平时走亲戚,是以家庭为单位,龙舟探亲,则以氏族为单位,社区与社区之间,有所谓历史上的亲戚关系的,划着龙舟最远会去到番禺等地“走亲戚”。整个活动时间从6月15日一直到29日结束。
现代端午节赛龙舟还成为了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体育活动。近年来更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组队参加。
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是: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黄埔区
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年历史,会期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一至十三,十三日为正诞。这几天,南海神庙(波罗庙)方圆数十里,包括水上的、陆上的周边地区都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节日景象,那时四乡云集,路上行人如蚁,庙中人声鼎沸,紫烟缭绕,爆竹轰鸣,胜似春节,故民间有“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之说。
波罗鸡。波罗诞买波罗鸡,是广州人的“保留项目”。这波罗鸡并非真鸡,而是一种工艺品。传说旧时,波罗庙附近一条村,有个张姓老妇,无儿无女,只与一只大公鸡相依为命。村外有个有钱的员外,酷爱斗鸡,对张老妇的雄鸡早有所闻,派人要那只雄鸡与他的较量,被老妇拒绝。员外不甘心,偷偷地拿了自家最威猛的雄鸡去斗,结果被杀得一败涂地。员外出高价想买老妇的鸡,仍被拒绝。他恼羞成怒,一天,趁老妇下田之机,派家丁将雄鸡偷了回来。谁知,这只鸡从此再不啼叫。员外一怒杀了它。伤心不已的老妇将鸡毛一根根捡回家,洗净晒干,用黄泥作鸡身,纸皮作鸡皮,把鸡毛一根根粘上去,说也奇怪,粘上去的鸡栩栩如生,第二天早晨,老妇又听到雄鸡在啼叫。她高兴至极,又做了不少这样的鸡,留下最心爱的一只,其余的都拿到波罗诞卖。波罗诞上买波罗鸡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9、旅游资源
黄埔是华南第一大港口所在地,拥有: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的黄埔军校,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仅存的南海神庙,宋元羊城八景之第一景扶胥浴日,广州唯一的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岛,南海神庙内的羊城古树名木之1-8号,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柯拜船坞,美国首任驻华公使墓地,还有景色优美的丹水坑风景区和被誉为广州市“东肺”的龙头山森林公园。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校名虽多次变更,但因校址在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战功显赫,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重要意义。
南海神庙
黄埔区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是历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庙宇。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景区内有“南方碑林”及木棉、红豆等古树名木。
丹水坑风景区
丹水坑风景区集名胜古迹、休闲度假、会议、娱乐为一体,占地1200亩,景色秀丽,灵气万千,山势雄伟,大树参天,古荔成林,奇石洞天,泉水潺潺,四季花开。
龙头山森林公园
龙头山森林公园,因山间有一条清溪蜿蜒而流,如飞龙起舞,故名“龙头山”,山上树种繁多,乔木高大,花木葱茏,满山奇石。规划建为面积三千余亩的森林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休闲静地。
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成立于1993年,原址是当年黄埔军校学员训练和学习场。浓缩展示了中国陆、海、空三军近百余项军械装备,其中有两次*战争中树立赫赫战功的装备,还有众多如乘坐水陆两栖坦克、各类口径枪炮的实弹射击等刺激军事娱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