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钏
黄钏(1510-1558),字珍夫,号后谷,福安阳头人。明代抗倭英杰,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举,任浙江温州府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遇倭寇大举进犯温州,乃率部迎击,鏖战多时,腹背受敌,兵败被俘,威武不屈,慷慨就义,世称“烈烈男子”,明朝廷诏令闽、浙两省同祭;生前著有《堕樵集》3卷,今佚。
1、生平
黄钏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冬,倭寇进犯温州,黄钏奉命统兵拒敌,倭寇闻风逃遁。有人建议即速追击,黄钏说:“不是我怕死,士卒尚未经训练,实无稳操胜算的把握”,遂收兵,加紧组织训练。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倭寇犯藤头,黄钏请战,倭寇不敢应战。四月二日,倭寇大举进犯温州,黄钏传檄各部,出城拒敌。临行,他与众将举杯立誓说:今天是杀贼报国的好机会,望大家不负众望,临阵有进无退,时温州守军分左、中、右三军;黄钏亲统中军、以左、右二军分驻叠石、铁场两地,做后卫。正当黄钏亲领中军奋勇杀敌之际,倭寇暗中分兵两队,袭取叠石、铁场;而叠石、铁场两军统帅均是纨绔子弟,遇敌即行溃逃,致使黄钏所部中军腹背受敌,部下劝黄钏突围逃命,他正色说:“我难道要仿效逃兵吗?”,于是身先士卒,坚持指挥所部浴血拼杀,终因孤军无援,兵败被俘。倭寇胁迫他投降,钏不为所动;要他用钱赎命,钏笑骂说:“你不知道我黄大夫不爱钱吗?”倭寇恼怒,剥去黄钏的衣服,将他寸割致死。听说郡丞遇难,温州吏民为之悲痛不已。明朝廷下诏书闽、浙两省同祭。
黄钏死后,因为找不到全尸,就用他的衣冠入敛,墓葬于福安二十五都白沙村。当时著名文学家、刑部尚书王世贞为黄钏撰写了《墓志铭》,赞扬他为“烈烈男子”。明诗人王世懋悼黄钏诗云:“忆昔东南几陆沉,闻君死事涕沾襟,城头落日残军色,海上寒涛烈士心”。黄钏牺牲时47岁,著有《堕樵集》3卷行世。
2、家人
由于尸骨无全,黄钏的嗣子文烨只能将其衣冠入冢,葬于福安二十五都白沙村(今福安溪柄镇白沙村)。或者是受黄钏公影响,他们一家皆气节过人。他牺牲后,尚遗留下三房遗孀,正室陈金娘怜惜侧室林金娘、卓雍娘年纪尚轻,因而劝其改嫁,但是林、卓二人誓死不嫁,并自毁容貌来表示决心,三人一起孀居四十余年。在陈氏六十大寿上,皇上还赐其一副牌匾来称赞其贞德。
3、传世作品
《舟中对月》
击楫心徒壮,忧时思转萦。
君门万里远,王事一身轻。
林瘦知秋肃,溪清助月明。
临流空想叹,何日濯尘缨!
《念母》
母健凭谁问,关河信使稀。
班衣魂梦数,霜鬓岁时违。
毛檄情何已,颜瓢事岂非。
白云闽海曲,瞻望苦依依。
明代诗人王世懋对黄钏的悼诗:
忆昔东南几陆沉,
闻君死事涕沾襟。
城头落日残军色,
海上寒涛烈士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