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
刘华清(1916—2011),湖北大悟人。中国*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国*第十二届、十四届*委员,第十四届*政治局委员、常委,1985年、1987年相继被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刘华清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2011年1月14日6时,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姓名:刘华清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6年
民族:汉族
籍贯:湖北黄安
党派:中国*
入党时间:1935年10月
1、个人生平
刘华清(1916—2011),1916年生于湖北黄安,原籍湖北大悟。
刘华清
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0月加入中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任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1934年任第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并参加长征;后任第十五军团政治部科长、第三十一军司令部科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1年后任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第6旅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后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十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等职。
1954年7月至1958年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历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任*第十二届*委员。1985、1987年被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当选为第十四届*政治局常务委员。
1997年,卸任**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卸任中国*军委副主席后退休。
2011年1月14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11年1月24日,刘华清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前往八宝山送别;**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军委办公厅、*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四总部及驻京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负责人,以及刘华清的生前好友和家乡的代表也前往送别。
著有《刘华清回忆录》、《刘华清军事文选》。
2、人物轶事
刘华清,这位出身放牛娃的“布衣将军”,13岁投身革命,14岁参加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要职,后成为军委副主席。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军歌的歌词改编就有刘华清的功劳。自22岁那年起,他和*就有了“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而且是“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在海军司令员岗位离任前,刘华清进了*顾问委员会,“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
纷飞的思绪让记者回到了9年前那次专访的情景:2002年7月3日上午10时整,**政治局原常委、*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如约步入*军委办公厅所在的办公室。他拄着拐杖,带着微笑,迎面缓缓走过来,同我们一一握手。满头银发尤为的惹眼,白衬衣衬着青色的领带,外表与着装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一下子拉近了与记者的心距;虽再说不上神采奕奕,但挺拔的身材仿佛让人看到当年将军挥师鏖战的英姿,脸上写满和蔼与笑容。
刘华清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刘华清从**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下来时,刘华清已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出了整整70年的心血。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的情况下,孤军远征10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作为原红二十五军老战士的刘华清上将,在接受采访时在回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有关情况时,给了这段历史一些重要的补遗。“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约3000名指战员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长征出发前,在光山县东南的扶山寨打了一仗”,毙伤俘敌约4000余人,使尾追之敌再也不敢跟踪追击了,为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之前,部队各级党组织向全体指战员讲形势,讲任务,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当时提出的口号叫‘打远游击’、‘创建新苏区’。当时我在军政治部任组织科长,这是长征出发前整编决定的。长征出发时的《宣言》是我亲自刻印的。同时还刻印了其他一些传单、张贴布告,书写标语等,对战士进行宣传动员”。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延川县后,刘华清在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的主导下,一起将*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歌词,填入了流行于鄂豫皖根据地的一首歌曲的曲调之中。这首军歌从红军时代一直唱到了今天,唱遍了全国。连*也十分喜欢这首歌,说过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去做。
红二十五军在西进北上过程中,途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部队每到一地,都要调查了解社会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决保护群众利益,赢得了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935年8月中旬,我军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和兴隆镇等地。这里是回民聚居的地区,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他让我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他还亲自到*拜访,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无犯”。“*红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后,*提起这段往事时,夸奖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所做的群众工作,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1936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会师后,为统一指挥作战,两支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0月19日,党*率陕甘支队(即*红军主力)抵达陕北,11月初在甘泉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会师后,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1936年10月,红十五军团随同西征红军攻克西北重镇会宁城。不久,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联欢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三次红军大会师,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红军会师。虽然时光已过去66年了,但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那欢腾雀跃的场面,那团结胜利的气氛,至今仍常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历历在目”。
关心部下,爱民爱兵,好一个“布衣首长”
刘华清在河北打游击时,身边有个警卫员,他家里十分困难。“抗战胜利了,我说,你回家吧,打败日本鬼子都要回家了。回去照顾你的父母,你找个老婆结个婚,种地,安居乐业”。十年后,刘华清曾专门派人看望这位警卫员,得知他娶了老婆有了孩子,还有几亩地,日子过得非常好,组成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刘华清尤为欣慰。
20世纪70年代,刘华清的一个秘书,上海人,他的父母亲年事已高,自己家里也没人照顾。“一个儿子给我当秘书,一个女儿(他的妹妹)出嫁了。家里有困难,没人照顾,我建议他安心转业到上海”。于是,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因为个人的特长到地方成为一家杂志的编辑,工作很得力。“其实,我舍不得离开他,他也舍不得离开我,我们是忍痛割爱呀。高兴的是,他在家乡干得不错,他的父母也很高兴”。一次,刘华清在上海考察,抽暇专门到这位昔日秘书的家看望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亲极为喜悦,说,“首长,非常感谢,感谢您的关心,儿子的工作安排得好。”刘华清却出人意料地这样应答,“我还得感谢您哩,您为国家养育了一个好孩子”。2000年5月,老将军到上海检查身体,不见这位跟自己多年的秘书来看望,不免惊诧——每次来上海他都来看望,这次没来,怎么了?一打听,他因病住院了。于是,刘华清在详细问了病情后,由于自己也抽不出时间到另一家医院看望,就让工作人员把自己个人带的钱送上4000元,以解治病之需。
中国有句俗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起工作时间长了,自然有了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原则的基础上的。“警卫员、秘书、炊事员、司机、保健医生,我希望他们要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法制,不违纪,不犯法,现在市场经济,千万不能走弯路。他们风华正茂,不可能对一切问题的认识都那么正确,他们需要教育,需要帮助,需要鼓励,需要信任,需要我们不断地给予指导。我们既是上下级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我有什么理由打人、骂人、吼人”。每每得悉过去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地方干得不错,刘华清有的是说不出的高兴,他们还经常来信,来电话。有时他们来北京看看自己的首长,“我们感情非常好,我也希望他们成长、提高、发展。要干得好,学得好,为人民多做好事与实事”。
刘华清在*领导岗位工作时,曾多次受*委托,代表党*参加地方一些纪念庆祝活动,也曾多次到各地考察工作。每次,刘华清都注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疾苦,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不少轶事在地方传为佳话。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亲人八路军……”1993年1月,刘华清到延安参加纪念双拥活动五十周年。在*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旧址前听到《拥军秧歌》,老将军是那样的亲切与耳熟,当年战场上,老百姓慰问八路军的情景又重新眼前。激动之中,刘华清情不自禁地走进人群,和当地群众一起扭起秧歌来。他的舞步虽较为缓慢,但心里却年轻,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回响在杨家岭上空。在枣园,刘华清专门走访了当年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回忆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听说被称为“延河畔上不老松”、“国防教育热心人”的老红军张文清家中有困难时,当即嘱咐军分区的同志一定要想方设法帮他解决生活现状。
刘华清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尽管工作很忙,会议很多,但只要有时间,就下部队了解情况,听取基层官兵的意见。每到部队调研,刘华清总是设法争取多安排点时间下连队看看,多到基层走走。1996年4月的一天上午,他走进某部八连三班宿舍,战士们正在学习。他随机问了几个战士的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及工作学习情况,大家回答得很爽快,他也很满意。进而,他又临时动议到炊事班看看。炊事班正在准备午餐,菜板上放着中午准备吃的土豆、青椒、猪肉。刘华清于是细问了几样蔬菜、肉类的价格,并掐着指头算起账来。从战士的伙食标准、主副食的价格、农副业生产的补贴,到全连每月的消费总量、每人每天的平均数,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认为司务长讲得实在没水份,令人信服。在场的*无不为首长如此关心连队伙食管理的情景所感动。
在刘华清办公室东北角,一座比例为1:35的长征二号LM-2E航天模型十分抢眼,足见我们首长于航天的难解情怀。这个航天器也似乎诠释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回,正待发射的导弹弹体被身边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焊接部位有一些焊溜与咬边。由于特殊金属材料、特殊物体的焊接,这些部位的焊接要求十分苛刻,在这紧迫的攻坚任务前,一时没人敢应接。良久之后,只见这位技工头戴焊罩、手持焊枪稳稳走过去,来到巨大弹体旁细细观察焊接部位,当即他娴熟地操起焊枪,对弹体进行整形焊接。一道刺眼焊光划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所有人齐刷刷地射向一道道刺眼飞逝的焊光,直到焊光突然停了,大家仍然盯着焊光消失的地方。经验收,焊接部位一次点焊成功,不但已焊透、焊牢,没有丝毫的气孔与夹碴,而且很美观。“啊,焊接成功了!”刘华清不由得喊了一声,惊醒的人们一下子涌到焊接的导弹旁。“同志,你立了大功,为国家挽回了数千万元的损失。”刘华清上前紧紧握住这位工人师傅沾满油腻的双手,连说感谢。从此,这位*的将军与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交上了朋友。前几年,这位老师傅不幸去世,刘华清得讯后亲赴这位普通人的追悼会……
刘华清
言及家乡,这位大别山之子把思绪带到了儿时。刘华清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今大悟吕王镇刘垸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3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家乡,他曾任黄安县二程区刘家院子村共青团支部书记、少共二程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兼少先队总队长、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等职,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记。从他少年时期投身革命,驰骋沙场,回家的路虽离他很远很远,但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家乡的“情圈”。他最遗憾的是自参加革命后,再也没同自己的母亲见上一面,于是他第一次回故里时只得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礼节——上坟祭奠,表达个人的情愫。
1989年2月中旬,巍巍大悟山寒气袭人,滠水河面还浮着薄冰。“将军回来了!”“老将军从北京回来了!”这年2月11日,刘华清回到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时,这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沸腾起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涌上村头。老大娘、老大爷都含着泪花说:“好不容易盼回来,一定要多住上几天!”刘华清不停地挥动着双臂,大声喊着:“乡亲们好!我回来看望你们啦!”这个老汉要把将军拉到自己家里去坐坐,那个大娘端来了花生、瓜子……在儿童时代同刘华清一起读过书、放过牛,后来又一起扛过红缨枪的刘宏顺显得格外兴奋,拍着刘华清的肩膀直嚷着:“你在北京那么忙,哪有时间回穷山沟?”刘华清拉着他的手,风趣地说:“就是千忙万忙,也忘不了大悟山!”
在离开家乡70多个春秋里,屈指算来,他只回了4次家乡,而且由于工作的缘由每一次又是那样的短暂。然而,这位从大别山冲走出来的将军对家乡有着深深的感念,因为那是一方生命的热土,因为那里是养育他成长的山川。看到家乡还较为困难,发展较为迟缓,老将军心底里有说不出的情感。吕王镇中学校长曾请首长题写校名,刘华清很高兴:“吕王是个老苏区,反动派杀了好多人,内部肃反也杀了不少的人,把老百姓都杀怕了。解放后,怕读书,怕参加工作,所以这里很落后,跟外地差距很大。治穷,先必治愚;扶贫,必先扶科技。”关于校名的表述,开始还讨论了一番,镇长说写“大悟县吕王镇吕王中学”,县人大主任说:“就写‘吕王中学’,这样管得长远一些。”刘华清赞同后者的意见,兴致勃勃地挥笔写下了“禹王中学”4个大字。吕王镇由吕王城得名,吕王城*叫禹王城。把“吕”写成“禹”,足见将军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地一名均记忆犹新。其书,本来遒劲豪迈,饶有气势,但他却谦虚地说:“写得不好,你们看不中的,到北京再好好写一幅。”回到北京后,刘华清还真的另写了3幅校名。在书写时,认为繁体“学”字不好写,还特地翻了字典。
家乡要修一条马路、建水电站、修水库,投资不够,每每找他,他从不认为是给自己添麻烦,总是非常支持,乐于相助,为家乡、为老区的建设出谋划策。而后,看到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新变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刘华清打心眼里高兴。大悟县国防教育中心需要一架退役飞机和一辆退役坦克,他在任时签字“请总参装备部在淘汰的装备中解决”。当一辆退役坦克在解放军的护送下开进大悟时,群众奔走相告:解放军送坦克来了!前几年,修京珠高速公路,地方为考虑经济发展,很企望高速路经过大悟,以带动老区经济发展。这想法,刘华清认为十分得理,也符合国家有关扶助老区发展的政策,于是立马向国家交通部反映此情况。很快,通过了新规划的方案。
2002年春,大悟县委书记来京看望刘老时,很感激家乡山旮旯里走出来的老革命为家乡、为老区的发展出了力。呷了几口家乡人送来的茶,轻轻咳嗽了两声,他说:“我没有忘记家乡,家乡人也没忘记我,家乡这些年来看我的可多了。”刘华清每逢从报刊、电视上看到家乡的新变化、新发展与新成就,兴奋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晚年,关注家乡发展的他经常收到家乡人的来信,接待家乡人的来访。
戎马一生,纵横驰骋的刘华清对生活、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同样充满了眷恋,他视自己战斗过、工作过、生活过的革命老区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晚年,刘华清不忘到革命老区走一走、看一看。他忘不了在那些艰苦的岁月,是革命老区人民用满腔的心血,支援了革命战争,养育了人民军队。
1995年8月,刘华清来到阔别多年的山西。作为一个曾经在太行山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兵,他同样忘不了老区人民,对他们表示慰问。“百闻不如一见,山西的今天和过去根本不一样了,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同市城关乡永宁村,刘华清看到农民盖起的新砖房鳞次栉比,感慨万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区农村生产、生活开始了新变化。”在同村委会主任、退伍军人马守诚攀谈时,他语重心长地说:“你退伍不褪色,发扬了解放军的好传统。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2002年6月中旬,陕西佛坪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听到报道牵动了刘华清的心,“那是1935年我们红二十五军开辟的根据地,几十年我经常想到老苏区人民,这些老苏区也是我的故土”。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特大洪涝灾害,刘华清尽自己所能,为家乡湖北武汉市捐款1万元。“能为老百姓做的毕竟有限,但只要我心里装着老区与家乡,经常想到百姓,能尽微薄之力,我也心安了”。
三次“意外”解码真相,难释“小平情怀”
在海军司令员岗位离任前,刘华清进了*顾问委员会,“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以后,刘华清又“继续被委以更多重任”,直至担任过**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等要职。这个“农民的儿子”、“大别山区的放牛娃”说自己在仕途中有3次“意外”。
第一次让他“意外”的,是任命他为军委副秘书长。1987年11月18日上午,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被召到*家里开会。会议由*军委主席*主持。*的第一句话,就是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他问杨尚昆等人:“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下了没有?”杨尚昆说:“下了,都已经签了。”*又问:“老帅们看了没有?”杨尚昆说,正在几个老帅那里传阅。接着,杨尚昆便对刘华清和洪学智说:“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来,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对于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刘华清回忆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大为意外。”
11月21日,**作出决定:“*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兼任军委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任军委副秘书长。”这一年,刘华清71岁。
第二次让刘华清意外的,还是对他的工作安排。1989年11月6日至9日,刘华清作为中顾委委员列席**十三届五中全会。刘华清回忆说:“会议进入人事酝酿阶段时,涉及我的工作安排,让我很意外。”刘华清说,那天会上印发了*9月4日上午与*、*、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杨尚昆、万里的谈话要点材料。这份“要点”中谈到:*主动提出,辞去*军委主席职务;提名*任军委主席,杨尚昆兼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任秘书长。回忆时,刘华清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反应:“我吃惊了:小平同志提名我当军委副主席!我感到自己能力难以胜任。于是,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他们向邓主席报告:还是选别人好。但是邓办的同志告诉我:‘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我不再坚持了。”
第三次“意外”,是他在1992年10月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刘华清回忆说:“我被选进*政治局常委,这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在这次全会上,刘华清再次担任**军委副主席。
据刘华清回忆,1992年10月6日,*曾经给*政治局写过一封信,谈到了对*军委人事安排的意见:“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特别交代,“军队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这点十分重要”。在信中,*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有个具体方案。**完全同意*的意见。刘华清回忆说,自22岁那年护送*起,他和*就有了“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而且是“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军队高级将领,刘华清说:“这是党的培养,也离不开小平同志对我的教诲和信任。”
原载:《福建党史月刊》
3、宁夏情缘
刘华清
(一)长征翻过六盘山
红军长征时,刘华清曾先后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
1935年8月15日,在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率领下,红二十五军先于其他红军到达了宁夏西吉县单家集、兴隆镇等地。
单家集、兴隆镇是回民聚居区。军首长为了汲取在鄂陕边界的茅坪一带活动时未能引起各级领导对于少数民族工作足够重视带来的教训,在这里,他们从政治上、实际生活上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工作。要求部队要反对大汉族主义,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尊重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特别规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禁止部队驻扎*、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要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并让回民战士先期进入村庄,将事先写印好的标语、传单、布告广为张贴,进行宣传。
虽然在兴隆镇只待了三天,但他们采取一切措施向回汉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讲明红军只是稍作停留,不征粮派款,不拉夫抓丁,从而解除了大家的顾虑,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由于他们的宣传到位,身体力行,并且到*拜访阿訇并与之座谈,为老百姓看病,所以,在离开时,老百姓齐聚街头,摆上油香瓜果等欢送,称他们是“仁义之师”,有些青年当时就参加了红军。
从兴隆镇出来,8月17日,红二十五军一举攻克隆德县城,然后击溃了敌人的阻击,于当日翻过了六盘山。9月15日,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16日,与陕北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红二十五军是最早经过宁夏进入陕北的红军,刘华清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二)红军西征到宁夏
1936年5月5日,在红军东征胜利回师陕北后,党*和*军委在陕北延川县太相寺召开团以上*会议,决定“以发展求巩固”,向西打击马鸿逵、马鸿宾*,迎接二、四方面军,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对*、杨虎城进行革命统战。并于5月18日组成“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征战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左路军,由红一军团组成,左权代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右路军由红十五军团组成,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中路军由红二十八军组成,宋时轮任军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红八十一师由文年生任师长,李宗贵任政治委员。中路军随红十五军团行动。
在红军西征时,刘华清曾先后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部宣传科科长,红七十八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6年6月21日,经过两昼夜的战斗,取得了解放宁夏盐池战斗的胜利,接着攻占了豫旺县城、红城水、下马关、同心城、王家团庄等地,然后到海原一带活动,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军西征大半年时间,取得了消灭马鸿宾三个团、扩大抗日红军800余人,建立新根据地纵横700余里的战绩。刘华清同志在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等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凝结了一份与宁夏人民的情谊。
应邀两次为宁夏的革命纪念活动赠墨题词
(一)为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题词
199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征暨将台堡会师6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西吉县委、县*通过论证,提出了在将台堡红军会师地修一纪念标志的想法。经自治区党委上报中宣部批准,在西吉县将台堡修建了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为了增加落成典礼时的热烈气氛,再现历史,让后辈重温历史的辉煌,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怀武同志的推荐下,我被特邀与时任西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火仲舫,文化局副局长李西平、摄像记者王升同志赴京约请一些老红军、老将军、老领导题词。
因为时任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征研处处长的我,在征集史料的过程中,与许多老红军、老将军、老领导及其秘书家人都很熟悉。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比较顺利。我们接触了60多位同志,约请了宋任穷、杨成武、耿飚、萧克等30多位老红军、老将军、老领导为西吉县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题了词。刘华清将军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刘华清同志当时任*军委副主席,工作很忙。但6月5日,当我们将情况说明并将题词参考内容交给其秘书后,很快便得到了将军的题词: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建设文明富裕宁夏。这体现了首长对宁夏的深情,也寄托了他对宁夏的殷切希望。
(二)为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题名
2006年,为了隆重庆祝红军长征、西征暨豫海县回民自治*成立70周年,根据自治区主席王正伟的指示,9月25日,我与同心县委书记、现任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叶旭,同心县旅游局局长、现任同心县政协副调研员杨文元同志一同去了北京,约请一些老红军、老将军、老领导为红军西征纪念馆题词。我们第一个联系的就是时任**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同志。一开始说明来意,其秘书考虑到首长已是90多岁的老人,身体又不太好,回绝了我们的请求。但想到刘华清同志在红军长征、西征时,参加了一系列的战斗,宁夏中部、南部山区都留有他的足迹,特别是参加了三军在同心城的会师,而红军西征纪念馆又建在同心城,所以,我们再三请求,最终如愿以偿,得到了老人家的题名:“红军西征纪念馆”。
这对宁夏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红军西征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十几个县级革命政权,尤其是在同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开创了中国民族自治的先河,其意义之大,影响之深,难以言表。
4、海军战略
1982—1987年,刘华清重新回到海军,任海军司令员。其间,他提出海军战略和中国要走向大洋、海军序列要有航母,并以此确立海军的建设方向,规范海军的战役战术演练的重点和海上训练重心,为今天海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物质基础。刘司令在重回海军工作的前三年,我与哈洪涤(时任海军杂志社社长)等按照其指示,多次在京参与了关于海军战略与航母发展前期论证的具体工作,在尚未向海军范围公开全面论证与研讨以上构想前,工作是完全保密的。除了在刘司令家里或办公室单独直接听取首长指示外,为了对外界(包括军内)保密,工作地点较长时间都安排在北京郊区良乡。
*军委确立了我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之后,关于海军在*军委总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是否要确立独立的作战方针、作战原则,在当时有两种不同认识:一是认为海军不必另提作战方针与作战原则,*军委的提法已涵盖并可指导全军的作战,是统管全军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海战场有它的独立性、特殊性,海军应在总的军事战略指导下,依据海战场特点,确立海军的作战方针与作战指导原则。刘华清当时认为,若海军没有明确海上作战方针、作战原则,那么海军的建设目标、海战场的海域范围、海军作战形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缺乏依据。于是刘司令指示要我们以*军委的战略方针为总依据,研究关于未来海上作战,海军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原则、未来战争中海上作战形式等方面材料。首先要就海军作战的海域范围明确划分,参照历史提法与当前现实情况,统一提法、统一认识,提出有说服力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在*军委总战略方针指导下,要研究我国面临的海上战略环境、海上作战特点,依国家财力、我国海军现状提出海军的作战方针与作战原则。
关于作战海域划分,曾有过多种划分与提法,在五六十年代曾有过三个岛链的提法,即朝鲜半岛—*—中南半岛(近海)、日本—琉球—菲律宾(中海)、阿留申—关岛—澳大利亚(远海),再向东为“远洋”。关于近海的区划范围也有多种提法,如“近海为近岸至200海里海域,200—600海里为中海,600海里以外为远海”。对此,刘司令遵照*主席对海军的指示精神,当时确定了对“近海”概念的统一理解,即“近海”是指我国第一岛链以内的黄海、东海、南海海区以及南海诸岛海域包括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应归我管辖的全部海域,近海之外是“中远海”。
关于海军作战方针,*主席曾宣布:“我们的战略是防御的”,“我们的战略是近海作战”。刘司令经认真思考后,当时确定海军的作战方针是“积极防御,近海作战”。同时,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了海军作战的七项原则和三种主要作战形式。以上战略思想形成后不久,刘司令就在“海军高级*军事研究班”,作了题为“关于海军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几个问题”的讲话,强调其对海军今后几十年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让大家讨论研究,一旦确立就要在今后各项建设与战备训练中认真贯彻执行。
翌年,刘华清指示开展关于海军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对海军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首先,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改革开放走向国际社会以及国家对海洋经济开发,对外贸易发展都将要求海军跳出“近海”的圈子,远离海岸在大海上能独立遂行任务。海军需要有明确的海军战略作为宏观指导。其次,早在海军建设前期,海军肖劲光司令员就曾提出海军建设重点“空、潜、快”(海军航空兵、潜艇、鱼雷快艇),海军作战任务要“开展海上破袭游击战,开辟海上独立战场”,这个思想就有海军在海上独立作战的海军战略内涵。这一思想是1957—1958年在军事学院海军系形成并作的报告,我当时在海军系基本班学习,刘司令让我详细介绍肖司令当时这个思想形成的具体论证过程与内容。听完我汇报后,刘司令颇有感慨地说,“时间过了30年,今天80年代中期,海洋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性已经日趋突显,我国与周边海洋国家围绕海岸权益斗争越发尖锐复杂,包括海洋资源开发、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大陆架的走向、部分岛屿的归属和开发,这些争端和分歧十分严峻,海洋经济、海上交通运输对海上安全的要求与任务更为繁重。最近邓主席对海军作战和建设问题有重要指示,我国海军执行邓主席指示,已到急需制定与国家海洋战略相适应的海军战略的时候了。”并说与此同时要大力宣传海洋观、海权观,让军内外直至小学生都知道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存在,以及海洋对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深远意义。1985年,刘华清正式在海军范围提出“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
5、家庭成员
刘华清有两子两女:
刘超英,长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五局上校副局长,曾经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刘卓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将军衔。
刘维明,少将,总装局长,与*侄子重名。
刘晓莉,中国光大旅游副总经理,丈夫徐念沙,徐运北之子,中国保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刘长银,侄子,中将,广州军区副政委。
6、人物回忆录
“少小离家闹革命,老来回首述生平,戎马征战七十载,喜看中华民族兴”。由刘华清撰写的这部回忆录,以凝练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和军队高级领导者的经历,反映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深切地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历史功勋,热情地歌颂了与他一起出生入死、为祖国和人民流血牺牲的革命战友,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一名老军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刘华清回忆录》共21章,约52万字,附有68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全书言简意赅,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内容翔实又重点突出,以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其中对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详尽叙述,给党史、军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和佐证,对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启迪后人,对汲取我军建设和发展的经验,都有重要意义。
7、纪念活动
2016年9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这是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最好的纪念。
**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座谈会。
*在讲话中回顾了刘华清同志的一生,强调刘华清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参与党、国家、军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作出了贡献。刘华清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的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代又一代不懈奋斗的优秀*人。刘华清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纪念刘华清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恪守信仰、不忘初心的不懈追求,学习他一心向党、始终忠诚的坚强党性,学习他勇于开拓、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学习他矢志强军、献身国防的使命担当,学习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洁身修德、清廉自律的高尚情操。
*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理想信念是我们*人的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座谈会上,*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克俭,*军委委员、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房峰辉,*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湖北省代省长王晓东先后发言。
许其亮、赵乐际、栗战书、常万全和*军委委员出席座谈会。范长龙主持座谈会。
*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和单位、武警部队、湖北省负责同志,刘华清同志亲属、生前友好、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乡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8、纪念书籍
《百年华清——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出版发行
据2018年7月9日报道,由香港文学出版社出版、施昌学主编的《百年华清——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日前出版发行。该书分编为“口述实录、研究文章、媒体报道”三个专辑,真实记录刘华清的革命经历、光辉业绩和精神品格。
刘华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等职。他13岁投身革命,在长达82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
主编施昌学认为,“将有关回忆、记述和研究、评价刘华清同志革命战斗历史和思想理论建树的重要讲话、研究论文和报道文章收集汇编成集,对于进一步系统认识与深入研究刘华清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军事思想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对于当代中*史、军史研究也具有弥足珍贵的参考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