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尔·卡达莱
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Kadaré,1936年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诗人。1936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诺卡斯特,曾先后在地拉那大学和高尔基世界文学学院学习深造。代表作有:《亡军的将领》、《石头记》、《阴晴不定的四月》、《梦幻宫殿》、《金字塔》和《冬末音乐会》等。
中文名:伊斯梅尔·卡达莱
国籍:阿尔巴尼亚
职业:作家,诗人
主要成就:2005年布克国际文学奖2009年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15年耶路撒冷文学奖
代表作品:《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
1、人物经历
1936年1月28日,卡达莱在阿尔巴尼亚南部靠近希腊边界的小山城吉罗卡斯特出生,其父亲是吉罗卡斯特当地的公务员。卡达莱的童年时代经历了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的占领。
伊斯梅尔·卡达莱
“二战”结束以后,卡达莱前往地拉那大学历史与哲学系读书,1956年他获得了教师任职资格,随后,又赴莫斯科留学,在前苏联的高尔基文学院进行深造。正是在这一时期,卡达莱掌握了俄语和法语,为他日后改用法语创作打下了基础。
1960年,因为阿尔巴尼亚和苏联关系变得紧张,卡达莱不得不结束学业回国。回国之后的卡达莱,选择在报刊当编辑,并且开始创作诗歌,自此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1963年,卡达莱发表长诗《群山为何而沉思默想》以及他的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
1966年和1969年分别发表长诗《山鹰高高飞翔》和《六十年代》,由此而获得了*一等奖。
1964年,卡达莱发表了自己的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成名。随后1970年,该书的法语版在法国出版,让卡达莱在法国名声大振。1999年,法国《世界报》将这本书列入“20世纪最好的100本书”。
1988年,他在法国出版的《冬末的音乐会》(Koncertn‘fundt‘dimrit),被法国的《读书》杂志评选为当年法国最佳小说。
1990年10月,因为阿尔巴尼亚政局激烈动荡,卡达莱不得不寻求法国*的政治庇护,移居巴黎,并很快开始用法语写作。不过,卡达莱并没有中断自己与阿尔巴尼亚,与吉罗卡斯特的联系。
2016年,卡达莱获得耶路撒冷奖。
2、主要作品
中文名 | 体裁 | 发表年份 |
---|---|---|
《群山为何而沉思默想》 | 长诗 | 1963年 |
《亡军的将领》 | 小说 | 1964年 |
《山鹰高高飞翔》 | 长诗 | 1966年 |
《婚礼》 | 小说 | 1968年 |
《六十年代》 | 长诗 | 1969年 |
《城堡》 | 小说 | 1970年 |
《石头城纪事》 | 小说 | 1971年 |
《一个首都的十一月》 | 小说 | 1975年 |
《冬末的音乐会》 | 小说 | 1988年 |
《金字塔》(台译《欲望金字塔》) | 小说 | 1992年 |
3、作品简介
《梦幻宫殿》
发表于1981年,是卡达莱讽喻艺术的经典之作。评论界公认为此书可与卡夫卡的《城堡》、奥威尔的《1984》等经典名著媲美,反映出卡达莱对于专制集权的强烈反抗精神,捍卫了人类高贵的*。
内容简介:19世纪的阿尔巴尼亚,还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主人公马克-阿莱姆在梦幻宫殿(睡眠与梦境管理局)工作,梦幻宫殿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分类、分析成千上万个梦境,以便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帮助国家或君主免于灾难。在他有权的叔叔的帮助下,马克-阿莱姆在梦幻宫殿云直上。但是,有一次在破解一个意义重大的政治性梦境时他出了差错,结果给自己和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伊斯梅尔·卡达莱
《亡军的将领》
是卡达莱的成名作,这是一部独特非凡的作品,书中写到一位意大利将军,在战后回到阿尔巴尼亚,收集当年战死在此地的部下遗骨,这桩痛苦的使命,几乎令他神经失常。他意识不到的是,自己也早已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作者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作家,他为认识战争带来了新的角度和新的经验。
《破碎的四月》
《破碎的四月》是卡达莱的代表作之一,最早出版于1978年。该作品迄今为止已在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太阳背后》(BehindtheSun)。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世代血仇的故事。乔戈,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因为哥哥被仇家杀死,于是要为他复仇;在击伤仇家的儿子之后,自己踏上了买命与逃命之途。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惶。本书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困扰和悲剧性。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4、创作特点
卡达莱是历史专业出身,他的作品,也多以古史为依托,借古喻今。《金字塔》(LaPyramide,1992,繁体中文译本名为《欲望金字塔》)的故事发生在古代埃及,讲的是喜欢树立纪念碑、好大喜功的统治者。《城堡》(Kёshtjella,1970)写的则是阿尔巴尼亚人反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故事。
卡达莱的作品通常是隐晦的,在阿尔巴尼亚国内和西方,往往有不同的解读。1982年,阿尔巴尼亚文联主席一度批判卡达莱,说他沉迷于历史和民间传说,故意逃避政治责任。但因为他从未有过反对*的言行,对他的批判也仅止于此。
卡达莱的《石头城纪事》打破了小说要有主要人物和围绕主要人物编织全部情节和故事的旧观念。小说中没有主要人物,有的是集体英雄。作者还吸收了现代主义电影的许多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1988年,他在法国出版的《冬末的音乐会》(Koncertn‘fundt‘dimrit),被法国的《读书》杂志评选为当年法国最佳小说。此作以多少有些荒诞的笔法,嘲讽了70年代中期阿尔巴尼亚一群傲慢的上层官僚,正是他们对友邦大国的指手画脚,破坏了与中国的关系,也深刻描写了中阿关系对当时阿尔巴尼亚普通人生活无处不在的影响。此书的英译本《音乐会》(TheConcert),还使用了一幅高大的陈毅元帅塑像照片作为封面。
5、获奖记录
文学类
2016-02耶路撒冷奖(获奖)
2009-06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获奖)
2005首届布克国际奖(获奖)
6、人物评价
伊斯梅尔·卡达莱
伊斯梅尔·卡达莱描绘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和它的灾难。他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约翰·凯里(JohnCarey)
卡达莱从未忘本,且一直以来跨越种种界限,以四海皆通的声音挺身反抗极权。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评委会
卡达莱有一种写起比喻来举重若轻的天赋。
——《纽约时报》评论
卡夫卡式的洞察力和写作力度,昆德拉式的反讽意味,史高沃列斯基般对历史的敏锐感,这些与卡达莱本身娴熟的写作技巧结合在一起,使《破碎的四月》成为一本无可指摘的杰作。
——柯克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