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苗族自治县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边界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唐代置县,至今1300多年历史,古有“苗疆前哨”、“湘黔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321个村(社区),有苗、汉等17个民族,2013年末总人口39.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07万人,苗族占78.8%,现属革命老区,初步确定为武陵山特殊困难集中连片地区重点县。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麻阳县,设立麻阳苗族自治县,为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素有“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同志的故乡。
中文名:麻阳苗族自治县
外文名:MayangMiaoAutonomous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怀化市
下辖地区:6个镇、18个乡
面积:1568平方公里
人口:39.95万人
车牌代码:湘N
*驻地:高村镇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
著名景点:滕代远故居
著名人物:滕代远、谭永华
机场:麻阳站
火车站:麻阳站
电话区号:(+86)419400
邮编区码:0745
1、行政区划
麻阳苗族自治县地图
2、历史沿革
麻阳历史悠久,火车站一带出土大量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证实,远古时代,即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地。南朝陈天嘉三年(562),朝廷平“蛮”,镇压少数民族,在麻口(高村东23.5公里的太平溪与锦江交汇处)屯兵置戍。麻口俗称麻潭,又因戍址位于锦江水北,故名麻阳戍。唐武德三年(620),废戍置县,以麻阳为县名,隶辰州。宋代,改隶沅州,元、明、清因之。民国时期,1936年隶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12月,隶第四行政专员公署;1940年2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后,麻阳县隶属沅陵专署。1952年8月改隶芷江专署。12月芷江专署改称黔阳专署,麻阳隶黔阳专署。1981年6月隶怀化行政公署,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麻阳县,设麻阳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与隶属关系不变。1997年,随地改市而属怀化市,并沿用至今。
3、地理环境
位置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湘西南部、怀化市西北部,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疆域在北纬27°32′02″-28°01′46″,东经109°24′43″-110°06′22″。东起吕家坪镇荒田冲,西止郭公坪乡半坡田的跑马山,长66公里;南起江口圩镇老坪山,北止谷达坡乡大龙冲,宽55公里,总面积1568.19平方公里。东连辰溪、南接芷江怀化、西与贵州铜仁毗邻、北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泸溪县接壤、是贵州高原走向江南丘陵的交通要冲。古有武陵码头、湘西门户、苗疆前哨之称。麻阳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枝柳和渝怀两条铁路主干线途经境内,209国道、308省道和即将竣工的“包茂”高速公路交汇于县城。
地势
麻阳苗族自治县
气候
麻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始于3月11日,止于5月20日,71天左右。夏季,始于5月21日,止于9月28日,131天左右。秋季,始于9月29日,止于11月24日,57天左右。冬季,始于11月25日,止于3月10日,106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2.9-17.4℃。7月最热,为23.6-28.7℃;1月最冷,为1.5-5.5℃。雨量充沛,降雨量1300米,日照1421.8小时,无霜期255天,非常适宜于动、植物生长。
自然灾害
麻阳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水、风、雹、冰冻、寒潮、寒露风等灾害。旱、水灾害较多。由于麻阳是湖南的少雨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暴雨过于集中,干旱是主要灾害,几乎每年都有。水灾,包括洪灾或涝灾(多同时发生),为次自然灾害。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麻阳总面积为1568.19平方公里,折合2306617亩。其中耕地308336亩,包括水田253634亩(法定为222569亩),旱土54702亩(法定为38773亩);山地1521732亩(包括林地和疏林地789079亩,荒山732653亩);水面178700亩;其它房屋道路297849亩,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县。
麻阳苗族自治县
水资源
山为水之源。麻阳历有“松柏参天无尽头,山高水清常年流”之称。境内有大小溪河287条,流域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全长__公里。各溪河都汇入锦江。锦江横贯东西,流经13个乡镇,至辰溪县城注入沅水,境内长126公里。全县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52.2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09061万千瓦。可开发量达65897万千瓦,占河流理论蕴藏量的60.42%。80年代,县*编制锦江梯级开发规划,规划分8级:铜信溪、锦和、舒家村、江口、马颈坳、高村、江坪、鹅公颈(后改为晓滩),总装机容量8.54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1108亿千瓦时。到2005年,已建成锦和、马颈坳水电站,装机容量2.315万千瓦,在建的有锦江、铜信溪、江口等;另有其它河流开发建成水电站19处,装机64820千瓦,全县总装机容量已达87970千瓦,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
野生动植物资源
山地野生动植物广布,树种有91科、533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云山伯乐、银杏、香果树、核桃、檫木、桢楠等28种;属湖南省重点保护的5种:黄心夜合、黄稠、山核桃、少叶黄杞、楸树。中药材有82科550种。野生动物有8科29种。
矿产资源
麻阳地下矿藏种类少,规模不大。至2005年,已发现17种:铜、铅、锌、汞、金、银、含钾岩石、钒、铁、磷、铂族金属、稀土、重晶石、冰洲石、电石灰岩、石煤和地热泉。已知矿产地40处,小型矿12处,余为矿点。已探明的储量:铜11万吨(其中保存5.38万吨),银23.43吨,五氧化二钒0.72万吨,电石灰岩20.3万吨。据2002年资料估算,麻阳各类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在100亿元以上,人均约2.68万元,地均637.8万元/平方公里。
5、区位交通
麻阳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境内有焦柳、渝怀两大铁路干线,209国道、308省道、吉怀高速途经麻阳苗族自治县,县城处怀化、吉首、铜仁三大地级区域城市中间点上。
6、人居环境
经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麻阳苗族自治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县人口平均寿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岁,百岁寿星常年保持在46位左右,2007年被中国老年学会第一批授予“中国长寿之乡”,2011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权威媒体评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优良的生态和宜居的环境,增强了群众生活幸福感,社会大局稳定祥和,2012年全省民调排名大幅靠前到40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7、经济发展
湖南麻阳柑橘丰收
麻阳物产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境内盛产大米、柑桔、晒红烟、小籽花生、无籽西瓜、白鹅、大麻鸭、大棚反季蔬菜等,是有名的中国冰糖橙之乡、湖南省水果之乡、全国晒红烟生产基地县。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突出丘岗山地开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全县形成了柑桔、蔬菜、养殖三大支柱产业,并先后创立了冰糖橙、纽荷尔脐橙、无籽西瓜、十八怪腊肉、大棚反季蔬菜等一系列名优农产品,柑桔多次荣获省农博会金奖,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苗家王休闲腊制品和十八怪系列花生十分畅销,成为极富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
8、历史人文
麻阳人文资源丰富,苗乡风俗独特。麻阳人杰地灵,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平江起义*之一、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同志的家乡,是刘罗锅式“一代怪臣”满朝荐的家乡。麻阳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融巫文化、苗文化为一体的福寿文化。取材于盘瓠文化基础上的麻阳民间绘画闻名全国,多次参加海内外各种绘画展出,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麻阳苗族源远流长,民族风俗独特,是全国盘瓠文化实物留存最多、非物质形态文化保存最丰富的地方,境内盘瓠文化民俗村被湖南省苗学会命名为“盘瓠文化研究基地”,麻阳盘瓠祭被列为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民族风情
世居民族
麻阳世代居住着苗、汉、土家、侗、瑶等兄弟民族,其中以苗族为主。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先民在远古时期,曾居住黄河流域,其首领蚩尤领导的部落联盟和黄帝领导的部落联盟经过涿鹿之战,被战败后,*迁移江淮,逐渐流入洞庭彭蠡区域。秦汉时期,大部苗族由于战争迁居湘、鄂、川、黔毗连地区的武陵郡。苗族先民开始定居麻阳。元明清初,麻阳苗民又开始大量向贵州省江口县、松桃县和重庆市秀山县以及湖南省湘西凤凰县腊尔山地区迁移。部分留下来的苗民,在与汉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逐渐实现融合,人们普遍使用汉语,风俗基本相通,使麻阳成为“熟苗”区。历史上,麻阳苗族分布较广,南北朝时,苗人自称“歹熊”、“歹鬻”,也称“仡僖”,“仡卡”,居锦江、尧里河沿岸。陈天嘉三年(562),频往背离锦江、尧里河水的非流域散迁,“依山而居,聚户为寨”、“好五色衣,织绩木皮,染草以成”。宋到明代,相继有滕、段、满、刘、田、张、陈、李、郑、王、周、曾、莫、欧、谭、胡、杨、唐、傅、孙等姓迁入,与“歹熊”、“歹鬻”之后裔的吴、龙、廖、石、麻、文、龚、蒲、向、舒、皮、马、曹等苗姓通婚,瓜瓞绵绵,苗疆拓展。当时,麻阳苗寨25个,较大的17个,即张家堡、龙旺、牛天、板车、铜信溪、曹家、田家冲、龙头垅、横土、新田、新风坳、羊角、中寨、杨家、谭家、龙坪、垄头苗寨。清光绪年间,苗寨174个,苗人分布广。1987年,恢复、登记民族成份,苗族人口157435,占全县总人口的51.3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苗族人口26343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3%,遍布全县各乡镇村寨。2007年,全县苗族人口29.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8%。
民族节日
麻阳苗民欢度“四月八”
民族服饰
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式样繁多。男装,式样简单、朴素,一般为青、紫两色,夏天上身穿白衣。一律满襟衣,无领,由左压右衽于右下腋。左胸上两布扣,右腋下三个扣,衣袖短。裤子短大,分两岔、长一尺七寸左右,加八寸左右裤头。女子装相极其华丽、精美,分少年便装、青年盛装、老年简装三类。少年便装是满襟衣,操裆裤,无镶边和绣花。老年简装只镶花边、彩布,无绣花。青年盛装,衣为满襟衣,长至下垂手指头。无领,袖宽大达七八寸,前襟衣衽从左肩斜至右腋下,沿边镶一道花边,再镶缝一块一寸五宽的已精绣花鸟虫鱼的彩色花带,外镶两道彩色花边。同时,苗族头饰也十分讲究,有银籫、银桐花、银花髻夹,银耳环,此外还有银手圈、银戒指等。整套苗族服饰穿好后,光彩照人,十分绚丽。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主要分为民歌和民族乐器。麻阳民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主要有号子歌、哭嫁歌、土地歌、丧堂歌、龙歌、春歌、酒歌、祭歌、童歌、山歌等等,一般都是原声歌唱,不用器乐伴奏。麻阳山歌有独唱、对唱、合唱三种形式,大多是即兴之作,出口成章,一般是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一二四句结尾押韵。丧堂歌,又称孝歌,也较流行,歌手人数不限,一个领唱,众人帮腔,除起歌、送歌按固定程序外,其余均根据情况由歌手自编。民族乐器通常有芦笙、唢呐、箫笛、胡琴等。特别是唢呐会吹的人比较多,他们代代相传。唢呐曲谱很多,经常能听到的有报信谱、迎客谱、欢送谱等,多数以对齐奏,有时也可以独奏或合奏。
民族舞蹈
麻阳花灯戏
民族工艺
麻阳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有蜡染、剪纸、雕花、泥塑、桃花、刺绣、打花带、打袜垫、绘画、织彩带等等,这些均受苗乡人民喜爱,他们相学成风,相传成俗。挑花刺绣是苗家妇女的拿手工艺,构图多为生活所见,挑出的飞禽走兽、虫草花木,栩栩如生,别具一格。自制土棉线,染以五色,织成各种花样花带,其中福寿、蝴蝶、波浪和栏杆图案花带丝是有名的代表作。现代民间绘画(原称农民画)已有500多件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其中28件精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13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泥塑雕刻,也负有胜名,特别是*泥塑艺人张秋潭知名度很高,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在其《湘西行》一文中写道:“麻阳人中,有一双值得称赞的手,在湘西近百年实无匹敌,乃塑像师张秋潭之双手”。
民族风情
麻阳山青水秀,风光绮丽,民风朴厚,风情独特。这里有从荒蛮的远古至今遗留下来的古风遗俗、巫风傩舞、宗教信仰、乡俗礼仪、饮食起居、土著文化、民间艺术以及神奇的“长寿文化”等。这里,独一无二的盘瓠图腾,定格独一无二的五月盘瓠龙舟节,独具特色的农民画,演绎独具特色的现代民间绘画。保冬节深刻苗家人的记忆,山歌调唱响苗乡的新奇,哭嫁歌深含苗家人的情意,花灯戏烂漫人们的童贞,傩堂戏表达人们的虔诚,打花带弥漫人们的幽情。另外还有建房习俗、婚娶礼仪、养殖习俗、日常生活禁忌习俗等,都无不烙印了苗乡人们悠久的历史,寄托了苗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滕代远纪念馆及故居
滕代远纪念馆
县庆
每年公历十一月一日定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逢十年举行隆重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