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1-09-25 17:11:48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土族、藏族等。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主产区,在全省享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中文名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MinheHuiandTuAutonomousCounty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青海省海东市

下辖地区:8个镇、14个乡

*驻地:川口镇

电话区号:0972

邮政区码:810800

车牌代码:青B

地理位置:海东市东南部

气候条件: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

著名景点:喇家遗址、七里寺药水泉、马场遗址等

1、历史沿革

民和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全县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铜器时代、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等古文化遗址600多处。从遗址中出土的重唇尖底瓶,弧形三角纹彩陶曲腹盆和骨、石用具及装饰品等文物,与河南、陕西、甘肃一带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几乎完全一样,说明早在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包含民和在内地区的先民们就和内地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民和地区在夏、商、周三代时属《禹贡》雍州地,为西北羌戎繁衍生息地之一。当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当时民和属陇西郡管辖的西北塞外地。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今民和县下川口设置允吾县,隶金城郡(治甘肃兰州)。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4年),在今民和古鄯建龙耆城。安帝时(107-125年),在今民和中川设白土县,隶金城郡。西晋永宁时(301-302年),凉州刺史张轨在今民和设置晋兴郡(治今民和县川口镇史纳一带),辖晋兴、左南二县。晋兴郡、县同治,左南(治今甘肃永靖县境)在黄河以北青海东南地区。北魏又在民和古鄯设立北金城县,隶西平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北金城县为龙支县。北周将龙支县政隶枹罕郡(治河州)。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北魏西都县为湟水县,今民和北西部分地区为其辖地,龙支县仍属枹罕郡。唐初,今民和地区仍属于龙支、湟水、米川三县,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为吐蕃地。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又归复唐王朝。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今民和地区又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崇宁二年(1303年),宋朝又收复河湟地区,今民和先后属湟、乐二州。元代民和属西宁州地。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在民和古鄯(今古鄯乡*所在地)设古鄯千户所,其辖地为今民和全境和化隆县部分地区。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古鄯设驿站,后称古鄯驿,为西宁卫七驿站之一。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茶马交易中,民和为孳养官马场所。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将古鄯千户所操守官升格为守备,并设立巴暖三川营,统兵1040名,今民和为西宁卫控扼要地。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改碾伯千户所为碾伯县(今乐都),今民和为其辖地。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民和亦属之。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从乐都、循化两县析置民和县,取“政通人和”之意。1949年9月2日,民和解放,9月8日民和县人民*成立。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2、行政区划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共有8镇14乡,即:川口镇、巴州镇、古鄯镇、马营镇、满坪镇、官亭镇、李二堡镇、峡门镇、马场垣乡、松树乡、新民乡、核桃庄乡、北山乡、总堡乡、隆治乡、西沟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乡

3、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毗邻。

地势地貌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海拨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拨高度2100--2500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

气候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

4、资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矿产资源

经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境内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县已探明藏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燃料等矿种15种。即锰、褐铁矿、赤铁矿、铜、金、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石、石膏、煤、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等。

土地资源

全县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其中河谷地占总面积的28.14%,山地占71.86%。2005年底实有耕地面积461969亩,其中水浇地108750亩、浅山地253505亩、脑山地93714亩,退耕还林地215122亩。全县荒山、荒坡、荒滩、荒沟宜林地面积81.7万亩。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全县共有林业用地130.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7万亩。境内有乔木39科49属106种,灌木27科46属84种,草类植物41科198属356种。主要乔木有:杨、柳、榆、松、柏、槐、桦、杉等。主要灌木有:白刺、沙棘、杜鹃、柽柳、枸杞等。

动物资源:可开发利用和较珍稀的动物有:昆虫类:蜜蜂、北方蝎子等。兽类有:狍鹿、麝、岩羊、苏门羚、狐、兔、马鹿等。禽类有:环颈雉、野鸭、蓝马鸡、雕鹄、雪鸡、石鸡、鸱等。

5、人口

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42.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8万人,非农业人口8.55万人。男性人口21.71万人,女性人口20.42万人,少数民族总人口24.98万人。县内居住着回、土、藏等17个少数民族24.59万人。其中:回族18.21万人,土族4.76万人,藏族1.52万人。

6、经济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63亿元,增长66.98%。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34亿元,增长21.3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07亿元,增长72.8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7亿元,增长72.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22亿元,增长102.19%。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农业

全县农业总投入达到9.01亿元,较上年增长25.3%。园区年内完成投资3.35亿元,1.08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已建成,已种植果树、蔬菜新品种49个。总堡垣优质设施果品园完成投资500万元,新建温棚1250栋,完成果品种植984栋。投资4200万元,推广种植的35万亩全膜玉米再获丰收,总产量达22.46万吨,净增总效益4.66亿元,净增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全县粮食总产量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全县特色农作物种植5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8.4%。坚持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饲草总量突破200万吨,玉米秸秆加工量达到40万吨,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场)34家,全县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06.97万头(只、匹),增长18.6%。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1.1%、8.1%、5.3%。

工业

工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54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目前,入园企业达23家,14家企业已投产。同时,为工业园发展储备土地5052亩。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87亿元,增长72.24%。共实施工业项目31项,其中,青海西部水电公司一期15万吨铝基合金等19个项目顺利投产,新宇公司二期7台1.85万千伏安金属硅矿热炉等12个项目正在建设。通过招商引进的青海西部水电公司和山东联兴集团公司共同投资15.6亿元的年产25万吨炭素阳极、民和昌泰化工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年产5万吨高氯酸盐和3万吨过硫酸盐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9亿元的年产21万吨氧化镁项目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山东鲁丰铝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的年产50万吨铝箔项目正在开展环评、土地征用等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主要污染物均实现达标排放。

7、社会事业

教育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拥有小学148所,在校学生37215人;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2637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580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8.6%,高中阶段入学率83.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医疗卫生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床位数114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16人,乡村医生63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4人。

基础设施

2012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通车总里程达2048.6公里。其中二级油路15公里,三级油路146公里,四级油路467.6公里,四级砂路1421公里,23个乡镇都通了油路。31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等级公路,其中12个乡镇61个行政村已实施乡村级道路硬化公路1421公里。县内民和大桥、湟水河桥,与县外联结的官亭、享堂、团结、下川口大桥,乡村道路中型桥梁15座。

社会保障

2012年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66家,职工11293人,发放养老金5562.16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达174933人,共为37451名60岁以上人员发放养老金3898.29万元,养老金发放率均为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为2408人,发放基本养老金734人77.2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31.79万人,参合率达98.38%,报销费用10669.75万元。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03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1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输出12.7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43亿元。完成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6070人次。

8、历史人物

马怀德

马怀德(1865一l955年)回族,人称“尕爷”。祖籍陕西长安,清乾隆时迁甘肃平番(永登),光绪二十年(1894年),移居川口南堡子。怀德出身于武林世家,12岁起在家习武。他精通各路武艺,醉棍功底尤为深厚,每有表演,无不博得观众赞赏。民国24年(1935年),在兰州参加甘、青、宁又术表演大会,荣获冠军,并授予“湛卢”宝剑一口,由此名声大振。尔后在民和县七里寺、甘肃水登县等地区擂台比武中,击败诸多强手,武功精益。民国32年(1943年),马步芳在省垣举办武术高手表演大会,他又—举夺魁,被聘为马继援拳师,并委以青海省武术馆总教导。川口地区的武术爱好者,拜其门下的达数百人,得其真传的有20余人。怀德不仅武术高深,生性刚强,为人直爽,而且对绘画艺术、祷装工艺、烹调菜肴也有造诣。其绘画作品,在穆民当中尚有遗存。耄耋之年,他依然晨昏练功不辍.拔腿过顶,立若盘石,轮臂踢腿,飕飕有声,是故享寿90高龄。

张钊

张钊(1988—1958年)。字彦三,曾名张世俊,川口镇旧城人。青年时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公费赴美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回国后历任兰州平壤市官钱局局长,华洋义务赈灾委员会委员,武山县县长,重庆*银行专员,*银行西北分行襄理、副经理等职。重庆时曾倡议成立旅渝青海同乡会,为青海青年去内地求学及工作提供便利。民国36年(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特使魏德迈来华,调查我国情势,张钊英译《控诉青海省主席马步芳》投魏德迈,扩大反马影响。张钊秉性孤傲,难结人缘,但与邓宝珊友谊笃厚。1949年初,在邓之影响与联系下,曾拟投中国*,然因故未得如愿。50年代,任甘肃省政协委员。1957年整风反右时被*,次年卒于兰州。

朱海山

朱海山(1894年-1980年),青海民和县官亭结龙人,土族,名福南,9岁时入民和朱家寺为僧,僧时名锁南拉吉。不久又转到塔尔寺。朱海山他是青海民和人,是青海近代土族教育的启蒙者;他是青海名校湟川中学的创建人,也是民和多所学校的捐资筹建人;他曾任班禅办事处处长兼藏事处处长,为民族团结与进步作出了卓著贡献。朱海山重视民族教育,是青海现代民族教育的先驱者,对地区教育有着卓越的贡献,曾多方筹集资金、各方力量,给家乡修建多所小学,创办官亭女子学校。也对青海各民族人才的培养作出过努力,先后多次将青海汉、回、藏、土、蒙古族民族年青人送去南京学习和锻炼,对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教育水平有着卓越贡献

9、旅游景点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境内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景色秀丽,风景如画,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初步勘察发现的人文景观资源82处,古文化遗址660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民和是黄河、湟水河南北穿流区域,这里群山错落,河流蜿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历史文化内涵与优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旅游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弘化寺

弘化寺是佛教名寺,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东南六十余公里处,始建于1443年,迄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占地近百亩,大小殿宇30余座,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之弟子第一任墀巴堪布绛钦却结——释迦也协授记并圆寂之地而闻名于斯。

能仁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能仁寺座落在麻地沟村西一小山之巅,因山似游龙,故名为“大龙山能仁寺”。又因寺处麻地沟地界,也俗称“麻地沟寺”。清同治年间“大雄宝殿”被火烧毁,后又重建。1976年连同其他建筑物均被拆作公用。1985年,由群众募捐再修前殿和正殿各1座,廊房、钟楼各数间。

七里寺

七里寺,民和县名胜景区之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古鄯镇,拉脊山南麓,距青海省东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七里寺段5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160公里,是森林景观和药水泉于一体的自然景观。景区面积约为53平方公里,最高你海拔3200千米,主要景区有棒槌山、药水泉、药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