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和李世民关系?李孝恭战功堪比李世民为何能善终?
唐朝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是认可的,这也是李世民后来能够杀掉李建成的原因之一。但当时也并不是说,只有李世民是战功最厉害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李孝恭。李孝恭这个名字可能有很多人并不太熟悉,但他是排在凌烟阁第二名的功臣,排名仅次于长孙无忌。那既然李孝恭战绩卓著,甚至堪比李世民,为何最终还能够善终呢?李孝恭和李世民又是什么关系呢?
1、李孝恭的出身如果按辈分来算,李孝恭应该喊李渊一声堂叔,喊李世民一声堂弟。
说起来,李孝恭和李渊家的这个关系,还真不算远。大家都知道,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家后来能够得天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李虎奠定的基础。而且,后来唐朝开国之后,李虎被追封为唐太祖。这也是为什么其他朝代,开国君主都是太祖,唯有唐朝是高祖的原因。
李虎一共有八个儿子。这其中,长子和次子都早逝,老三李昞,就是李渊的父亲,后来继承了李虎的爵位。而李虎的七儿子李蔚,就是李孝恭的爷爷。
简单来说,李世民的爷爷是老三,李孝恭的爷爷是老七,他们的太爷爷是一个人。
李孝恭出生于公元591年。这一年,距离隋朝开国已经过去了十年,距离隋朝南下灭陈统一天下则刚过去两年。
李孝恭的父亲,名叫李安,和今天某位大导演重名。这个隋朝时候的李安,受祖荫入仕,已经做到了行军总管的级别,深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
出身在这样的家庭当中,李孝恭的童年,自然也就不用多说了。
不过,李孝恭的父亲李安,并没有活到李渊起兵的时候,而是在隋文帝在位期间,就已经去世了。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孝恭正和家人身在长安。
这一年,李孝恭26岁,李世民19岁。
等到李渊拿下了长安之后,李孝恭和其他李家人,终于到了李渊麾下。对于自己这个侄子,李渊还是很信任的,直接授予山南道招慰大使的职务,领兵出巡巴蜀。
2、纵横天下不得不说,李家人当中,人才真的是不少。李孝恭虽然不是那种最*的名将,但也只是相对于后来他的某个搭档而言。李孝恭的真实水平,还是比较厉害的。
在奉命出巡巴蜀之后,李孝恭的第一战,就打得十分漂亮。当时巴蜀之地,基本还是隋朝旧部驻守,没有出现太大规模的割据*。当时李渊还没有自己称帝,而是尊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李孝恭出使巴蜀之后,打着杨侑的旗号,很快就拿下了三十余州,为唐朝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出使巴蜀之后,李孝恭又奉命和朱粲战斗,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就这样,到了武德二年,李孝恭被封为信州总管,而且李渊给了他权宜授官的权力。这个权力,就非同小可了、毕竟人事权这个东西,历来都是最重要的。李渊敢放手,足以见李渊对这个侄子信任到什么程度。
武德三年,当时已经平定关中和陇西的李渊,开始考虑对付洛阳的王世充。按照李渊原本的计划,是先统一关中,然后再统一北方,最后由北南下,彻底平定中原。而等到李渊统一关中之后,这时候,王世充就是李渊必须要对付的敌人了。
3、平定萧铣要对付王世充,李渊并不头疼。毕竟当时从双方的实力来看,王世充根本就不是李渊的对手。
但李渊头疼的问题在于,害怕在和王世充死磕的时候,南边的萧铣,或者东边的窦建德,趁机过来摘果子。如果等他把王世充打垮,自己也伤亡惨重的时候,这时他们两家忽然跳出来摘果子,李渊是真的吃不消。
对此,李渊一方面做好准备,派出自己最能打的二儿子李世民,去对付王世充。结果,李渊算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东边的窦建德,真的趁机来偷袭。但可惜的是,李世民打垮了王世充以后,顺道把窦建德也给一战打垮了。
而南边,当时李渊采取的方法,是派出数支大军,前去骚扰萧铣。不求灭掉萧铣,只求能够拖住萧铣即可。当时李渊派出了三股大军,分别由庐江王李瑗、黔州刺史田世康、信州总管李孝恭分别率领。前两路大军,基本没给萧铣造成什么压力,就无功而返了。
唯有李孝恭这一边例外。
以李孝恭本人的能力来说,面对这种级别的战事,其实并不足以彻底打败萧铣,最多也就是能拖住萧铣而已,这也是当时李渊的原本打算。
但是,大家当时都算漏了一点,那就是当时和李孝恭一起统兵的人。
这个人,就是堪称唐代第一名将的李靖!
对于李靖,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应该比较清楚,这里就不用再多说什么。李靖一生当中,有好几场极其夸张的战绩。攻灭萧铣这一战,就是其中之一。
李孝恭刚刚统兵之时,还不太信任李靖。所以在面对萧铣麾下大将文士弘的时候,还吃了一场败仗。不过,在此之后,李孝恭就基本上全都听李靖的计策了。再之后,李靖率兵一路突袭,一口气打到了萧铣的都城江陵,萧铣也就此投降。
这一战,对于唐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之喜。如果这一战只是拖延住萧铣的话,李渊或许也能统一天下。但这个统一的时间,恐怕就至少要延后数年了。
4、灭辅公祏平定萧铣,虽然大部分计策都是李靖出的。但作为这支大军真正的主帅,李孝恭还是得到了他应有的奖赏,被拜为荆州大总管,负责统辖荆州地区。后来,李孝恭又招降了岭南的冯家,让李家的统辖范围扩张到了南海之滨。
到了这时,李渊差不多已经统一天下了。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在隋末这场逐鹿天下的战事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北强南弱。隋末最强的几个割据*,如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渊等*,几乎都在北方。而南方,除了萧铣之外,其他*基本都比较弱。至少,相对北方的那几个,是很弱的。在江浙一带,当时有个叫杜伏威的割据*,在武德三年初就归降了李渊。然后,在李渊的支持下,这个人很快扫平了江浙一带,所以江浙一带也算不战而降。等到李渊打垮了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以后,地盘彻底和杜伏威相接。这个时候,杜伏威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而是直接去了长安,安心做一个太平王爷。
但问题是,杜伏威愿意降,他麾下的*可不一定愿意。
就在杜伏威抵达长安之后,他麾下一个很重要的大将,直接拥兵自重,再次叛出李唐。因为当时杜伏威的*,已经基本拿下了整个江浙地区,所以辅公祏这一反,整个江浙地区瞬间就丢了。
到了这时,李渊不得不派出李孝恭为帅,前去征讨辅公祏。
顺便说一下,当时的李渊,其实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他的次子李世民虽然更加能打,但是,先后扫平整个北方的李世民,声威已经太大了,严重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所以,自从李世民打垮了刘黑闼之后,李渊基本上就不让李世民再碰兵权了。
当然,虽然换上了李孝恭,结果还是一样的。当时唐朝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李孝恭麾下,又有李靖、李绩等*名将。这要是还能输了,李孝恭干脆撞豆腐死了算了。
李孝恭出兵之后,仅花了不到半年时间,就灭了辅公祏。至此,唐朝彻底统一天下。
从整个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我们也可能看出。北方的几场硬仗,全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南方,则大多是由李孝恭打下来的。虽说前者难度肯定更大,但从战功来看,其实相差不多。
但是李孝恭和李世民相差的,或许也就是李渊儿子这个身份而已。
5、李孝恭的晚年生活扫平了整个南方的李孝恭,这时非但没有任何得意,反倒开始有些害怕了。
因为他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当时作为李渊儿子的李世民,都尚且受到限制,何况是他这个侄子?至于像李世民那样去争取皇位,李孝恭很清楚自己的斤两,干脆就没这个打算。
等到辅公祏被平定之后,这时的李孝恭,已经有了树大招风的迹象。毕竟在当时,大半个南方几乎都受他辖制。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诬告李孝恭谋反。对于这项指控,李渊选择了坚决彻查,将李孝恭召回了长安。当然,经过一番审查之后,发现李孝恭并没有任何谋反的迹象,所以就把他放了,然后封为宗正卿,实封一千两百户。
后人推测,当时诬告李孝恭谋反这件事,极有可能是李渊在背后指使的。因为当时李孝恭的权力,实在是已经有点大的吓人了。大到李渊不得不节制自己这个侄子。而通过这场子虚乌有的谋反案,先将李孝恭调回来,然后再彻底除去他的兵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若是李孝恭真的有意要*,那自然更好,可以提前查出来。可以防范于未然。
就这样,自武德七年以后,李孝恭开始身居长安,做了一个安稳王爷。
身居高位、功劳极大,却又没有实权的李孝恭,其实最是安全。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当中,满朝文武基本上都需要站队的时候,李孝恭却可以把自己摘出来,两不相帮。就算李世民即位以后,也不得不因为李孝恭的功劳,对其多加敬重。贞观初年,李孝恭迁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河间郡王。
贞观十四年,李孝恭因病暴亡,享年五十岁。追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
尾声
回顾李孝恭的一生,他能成功,能成为当时唐朝除李世民之外最大的一个功臣,主要靠三个优点:一是家世出身好:二是队友太牛;三是自己相对谦虚,能听得进李靖的劝诫。
而后来拿下了整个南方,完全可以说是功高盖主的李孝恭,竟然还能平稳落地,安享晚年。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知进退,不贪恋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