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在长安的夏侯玄为什么没动静?
说到司马懿最后在高平陵政变这个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事情还是显得十分的有故事讲的,其实司马懿为什么要兵变这个问题太过于的复杂了,所以我们先不管,我们来说说当时在长安的夏侯玄吧,他在长安佣兵十万,为什么知道了高平陵政变了,却不出手相救,一点动静都没有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高平陵之变之前的正始四年(243),曹爽就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在曹魏制度中,“屯关、陇以备蜀”的征西将军和备吴的征南将军、征东将军以及备鲜卑的征北将军,都是节制一方、手握重兵的方面大员,地位仅次于三公,曹爽的这一举措,就是在司马懿根基深厚的关陇地区掺沙子、下棋子,削弱司马懿的政治*。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一切都扭转了。
史载:
嘉平元年,(郭淮)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是岁,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降蜀牙门将军句安等于翅上。
郭淮是司马懿的旧部,久在关陇,大得士卒之心,而司马懿在提升郭淮担任夏侯玄的方面大员之职的同时,也从**派遣出自己故交陈群之子、同情高平陵之变的陈泰接替郭淮留下的官缺,出任雍州刺史;另外,司马懿又命其一手提拔的邓艾出任征西参军,辅佐郭淮;通过这一系列人事组合拳,司马懿重新完全控制了关中的局面。
夏侯玄被一纸诏命就召回京城,夏侯霸同样因为召回夏侯玄和任命郭淮这样一些人事安排就仓皇投奔和自己有着杀父之仇的蜀汉,说明司马懿在关中的既有*十分庞大,曹爽任命的夏侯玄、夏侯霸虽然在关中经营有年,但只是浮在高高在上的表面,没有建立和形成自己的*。
夏侯玄没有建立和形成自己的*,和正始五年(244)曹爽、夏侯玄在骆谷之役的失败,导致威望和影响力骤跌有很大关系。
(正始五年,曹爽率兵伐蜀,西至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即通过上图中的傥骆道进攻蜀汉)
不过,其实曹爽和夏侯玄在伐蜀汉建立勋业和巩固和发展己方在关中的政治*两者之间,选择的是后者,所以,即使前者失利加丢脸,只要后者能够设法做到,在和司马懿抗衡中还是有筹码的,可惜也许夏侯玄更多的是玄学领袖,而不是能够挽狂澜于既倒的雄才大略者。
回到问题,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的时候,身在长安的夏侯玄并不真正“拥有”十万兵马,所以自然也无从有什么动静。
不过,在军事政治谋略上分数不高的夏侯玄,毅然拒绝了夏侯霸的奔蜀邀约,回到了危机四伏的洛阳,其品格风采,确实如时人所称赞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