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明代票拟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运作流程又是怎样的?

科普小知识2021-10-04 07:40:06
...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明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朝代,说到明朝就要说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当时的朱元璋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在位期间,是制定了一套非常严厉的制度,所以当时明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朝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当时明代票拟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运作流程又是怎样的?

明代票拟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运作流程又是怎样的?

票拟制度是明代*决策的重要制度。明代制度,外廷官僚的章疏要先由通政司呈递给皇帝御览,之后发给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的口吻草拟批复内容,用墨书小票贴在原来的奏疏上,呈递给皇帝。因为用墨书小票草拟,所以称为票拟。在票拟呈递给皇帝御览后,如皇帝同意内阁意见,则用朱笔照批后将奏疏发出执行(宣德朝后,此项权力转移到司礼监),如不同意则发还内阁重新票拟。此外,皇帝还可以把这份奏疏压下,既不发下也不打回内阁,而是做冷处理,称为留中。

明代票拟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运作流程又是怎样的?

我们一般认为票拟制度成形于宣宗宣德年间,但宣德初期票拟未成定制,宣宗只是常命重要大臣为皇帝顾问,以票拟形式参与决策,但这项权力并未专属内阁,不是阁臣亦可参与,如夏元吉、蹇义等即不是阁臣而参与过票拟,这一形式有一些像洪武皇帝初废丞相时与六部九卿面议政务。不过宣德朝最为重要,最受信赖的三位大臣即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宣宗常问政于三杨,可以说他们促成了内阁票拟制度的形成。

票拟制度成为定制则是在正统年间。英宗正统皇帝九岁即位,主少国疑,皇帝遇事常面询于太后,而张太后素以贤名称著,为避免后宫干政,“太后避专,令阁臣议行”,此后内阁阁臣掌票拟之职始成定例。

明代票拟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运作流程又是怎样的?

内阁票拟制度刚刚定行之际,还是“同寅协恭”,即所有阁臣协商办理。直到弘治、正德年间首辅的地位才显著上升,阁臣票拟“居首者始秉笔,地望与次相悬绝矣”,所以后来也称内阁首辅为首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