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 新增2亿亩耕地
2013年12月3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应邀介绍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数据结果,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王世元说,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全国调查。自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的十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土地调查数据已不能满足需要。2006年12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立了由12个部委组成的领导小组。2007年7月,国务院召开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这项工作。完成调查花了三年时间。
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结果。
第二次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这是首次采用统一的*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和国家质量控制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地图、数字、字段一致、全面、真实、准确。
本次调查深入调查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种土地资源的基本数量。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耕地135,385,000公顷,园地14,812,000公顷,林地253,950,000公顷,草地287,314,000公顷。其他主要土地类型请参考官方公报。与此同时,已经建立了一个全国土地使用基础数据库。为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的正常监测,建立了新的土地变化调查机制。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已经建立。
第二,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制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虽然全国耕地调查数据有所增加,但耕地仍然很多,必须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二次调查的耕地数据是1358.7万公顷,比第一次调查的数据(即我们常说的2亿亩)基础上逐年变化的2009年耕地数据多。主要原因是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和准确。
中国的粮食、棉花、石油和其他农产品实际上都是由这些耕地生产的。与此同时,第二次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569.9万公顷耕地位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森林、草原、河流和湖泊最高洪水位的控制线以内,431.4万公顷耕地位于25度以上的陡坡上。在969.3万公顷(近1.5亿亩)的耕地中,相当一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退耕还林的安排逐步调整。相当数量的耕地受到中度和严重污染,其中大部分不适合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受到开采沉陷的破坏,并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影响了正常耕作。根据这一计算,适合稳定利用的耕地超过1.2亿公顷。
综上所述,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耕地质量普遍较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考虑到数量、质量、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耕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把握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我国实际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第二,虽然增加建设用地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土地用途比较广泛,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地制度。第二次调查数据显示,与第一次调查相比,建设用地从2918万公顷增加到3500万公顷,增加581.9万公顷。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增量计划与盘活存量并重的调控措施,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与此同时,第二次调查的数据也显示,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很快,很多地方存在建设用地格局不均衡、粗放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节地制度,控制增量土地交付,增加土地存量,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生态用地数据变化明显,生态承载力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加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第二次调查数据显示,草地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导致全国减少1067万公顷。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海滩和沼泽减少了10.7%,冰川和积雪减少了7.5%。一些地区的盐碱地和沙地增加了很多,生态承载力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为了建设美丽的中国,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生态修复体系,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第二次调查结果对准确判断国情国力、客观分析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和土地管理状况、科学制定相关国家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支持资源管理和社会共享服务等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次调查结果公布后,支持和惠农的相关政策不会因土地类型的变化而改变。
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王世元表示:“我们首次采用了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调查底图,使地图、编号和比例尺一致,保证了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王世元说,在三年的调查中,我们严格把关,采取了“三次两地”的*组织模式。我们深入调查了全国土地利用情况,掌握了各种土地资源的财力。
这是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自2007年8月以来,我们协调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为调查过程中的土地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土地测量条例》已经颁布。
二是首次采用*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考察、国家质量控制的组织模式,采用“三制两制”的*组织模式。国家统一购买遥感图像,制作和分发调查底图。所有的遥感图像地图都是我们制作的。地方当局根据分布图进行调查。结果被报告给国家土地测量办公室。在核实之后,如果发现任何问题,他们必须将这些问题提交给地方当局进一步核实。然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我们将派我们的工作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一起下去,在地图上一起调查。
第三,我们首次采用了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调查底图,使地图、数字和领域一致。本次调查是航空卫星遥感数据的大规模应用,通过飞机和卫星,对我国所有土地进行全覆盖拍照,然后根据调查要求我们应该需要的标准,采用不同分辨率的大比例尺或更详细的比例尺调整图,摸清现状。我们购买的遥感图像如下:第一,购买了140多万平方公里的航空遥感数据,分辨率为0.2亩地面。第二,美国快鸟卫星已经购买了140多万平方公里,这可以反映0.6亩土地的变化。第三,法国的Spot数据使用超过500万平方公里,这是更广泛的使用。第四个是国内卫星,国内资源2号和北京1号。这个决议反映了4亩的情况。我们有180万平方公里。
这样,四套遥感数据覆盖了整个国土,满足了我们对遥感影像的需求。因此,回顾过去,我们三个人第一次有了标准和规则,有了统一的*组织,有了卫星遥感图像的支持,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报告和审查数据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级别的人都看过数据,并一致认为我们的数据是可靠的。此外,在我们对每个村庄进行了调查并使用三维技术发布了该地点之后,土地使用数据立即被转移了出去,因此我们对此仍然非常满意,并且我们仍然可以相信这些数字的真实性。
最后,根据国际惯例,对第二次调查结果进行事后质量评价,各项精度和指标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最后,王世元说,我们必须坚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和粮食的底线,保持实际耕地数量基本稳定。由于中度和重度污染,剩余耕地不适合耕种。明年,应该加大投资,用科学的方法来修复它。重点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其他工业发达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