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在“用”上下功夫
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创新过程通常被称为“死亡之谷”。然而,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智能生产和生活的新途径,引领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大大提高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和速度。”日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说。
“在实验室设计小批量和小规模实验时,工程限制较少,实验室研究人员往往更注重创新和颠覆思想,而较少考虑其他因素。一旦涉及到规模和工业化,就必然要考虑成本是否低,整个合成制备过程是否大规模安全。在大规模生产模式下,即使某些技术或材料也无法复制实验室结果。”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修复材料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说。
海尔之家生态平台先进创新中心主任马国军荣获产学研合作十大案例,他表示,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转化有很多环节,在实际转化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更常见的是,企业有需求,却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方案。科研机构不了解市场,也没有人接管创新成果。专业机构和人才的缺乏与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相匹配,许多因素使科技成果“卡”在实验室里。
“这可能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财务问题,但可能是建设理念和思路有问题,方向有问题,不管过程有多正确,产学研有多优秀,结果还是会失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不是企业家。实验室的成就与市场上的产品和商品之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过程产生的利益分配需要合理解决。”马延昌说,杭州华源智体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获得了2019年中国产学研创新示范企业。
“必须利用跨界一体化来促进工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深入一体化。必须努力促进工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深入整合。必须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多要素的整合与创新。要解决当前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发展“金融科技”势在必行。”第十二届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王钦敏说。
严认为,生产、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应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垄断最终应该以形成核心产品或技术为目标。实际应用效果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科技创新推动新的科技产业是改造国民经济、渡过全球经济衰退困境的最佳途径和手段之一。
“行业中的关键用户对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成果是否出色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只有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痛点,并为国家战略服务,产学研合作的结果才有意义。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利用”大客户和关键客户,发现他们的需求,尤其是行业中的关键和常见问题,然后组建一个产学研团队。我们还必须将用户的技术人员加入到研究联盟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零距离内研究和解决更接近市场的问题。获得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和2019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的立博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常鑫说。
“十四五”启动之际,我们要立足短期,着眼长远,切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设计,切实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律,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激发创新潜力,为2035年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良好产业布局奠定坚实基础。”万钢强调道。
——原标题:在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大会上,专家指出,产学研深度融合需要“应用”
上一篇:石崇别墅的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