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评袁世凯不可矫枉过正
关于袁世凯的评价,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一个“最终结论”。从胡思静的《国家大盗》和陈伯达的《袁世凯大盗》的书名中,不难看出上述作者对袁世凯的整体评价。
近年来,一些学者试图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从积极的角度审视和评价袁世凯,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好事,但现在对袁世凯等人的评价越来越高。似乎很有可能推翻所有先前的结论。这令人担忧。
笔者认为,袁世凯等复杂多变的历史关键人物应该还原到当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分析不仅要突破“好人都是好的,坏人都是坏的”的框架,而且不能有意无意地为他矫枉过正或擦去污点。否则,袁世凯对这个问题的重新评估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推翻他的案件的怀疑。
告密:袁世凯是罪魁祸首吗
学术界对袁世凯告密者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肯定”和“否定”。美国哈佛大学的孔在他的《蔡金泰与袁世凯告密的真相》一文中,以保守的、知情的蔡金泰给李盛铎的两封信为基础,结合其他文件和资料进行解读,还原了袁世凯通过容闳向慈禧告密所引发的百日政变的全过程。由此得出结论,袁世凯无疑是告密者的罪魁祸首。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观点的又一证明。根据中国历史学会主编的《戊戌变法》记载,1898年9月18日,徐琳将光绪皇帝的两个密令交给康有为后,康有为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商议,决定派谭嗣同到袁世凯的住处“去说秦原为王,率领数百死人登午门,杀荣禄,除旧党外”。因此,谭嗣同当晚带了两个密令到霍克基去见袁世凯。袁世凯欣然答应了谭嗣同的请求,并承诺:“皇上若在仆营,必如杀狗一般惩罚荣禄。”我不希望袁世凯在九月二十日回到天津后就把改良派的计划告诉容闳。荣禄立即去北京向慈禧报告。第二天一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赶到皇宫,立即*了光绪。她来到朝鲜领导*,并下令突袭改革派。由于改革派和顽固的封建*之间的巨大差距,改革运动以失败告终。
尽管学术界对袁世凯的谴责是否直接导致政治改革的失败仍有分歧,但他们几乎一致认为袁世凯的谴责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就连袁世凯自己也没有否认这一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准确地将慈禧太后回宫的日期,不是在1898年9月21日,而是在9月19日”,从而使“闯进花园,奏报变故”的老话在20日荣禄得到袁世凯的密报时失去了时间和空间。其他评论家认为,“梁启超在他的谭嗣同传记中说,袁世凯的谴责也是基于一些个人感情,是不可信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