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经福谦学术资料采集小组心得: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科普小知识2022-04-02 15:09:12
...

经福谦学术资料采集小组心得: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收集小组正在讨论这项工作。

经福谦学术资料采集小组心得: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拜访荆珍倩的家人,荆的妹妹。

编者按:

一系列关于老年科学家学术成长的数据收集项目的报告已经为146期连载。收藏项目是一个温暖而复杂的旅程。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发布收藏项目背后的故事和收藏团队的经历,分享他们在收藏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姜洋张东杰凌唐焱陈苗凯

老年科学家学术成长数据收集项目(以下简称收集项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牵头,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实施。其目的是系统地收集反映老科学家家庭背景、研究历史和师生关系的材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有几十名院士。收集他们的学术成长历程,有利于弘扬“两个炸弹”精神,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科研文化氛围。同时,他们的学术成长史也是中国核武器科技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活的档案”,记录着重要事件的生动细节,是一种宝贵的科技资源。随着老科学家逐渐进入暮年,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收集和整理“拯救”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数据。

荆院士被列入“收藏项目”名单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及其下属的流体物理研究所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流体物理研究所成立了一个由该研究所科学和技术委员会成员梁鸿领导的收集小组,配备了符合收集要求的设备。

研究所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党委书记吴强、副书记刘本禹做了工作部署。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进度,协调解决困难,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工作。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我们应该采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节点和数据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工,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重要工作。

在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收集工程团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收购工程首席专家、项目办公室主任张莉教授表示,“非专业团队制定了专业团队标准”。这一评估确实被高估了。回顾过去,我在收集过程中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也想到了许多方法和对策。我在此做一个总结,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收藏管理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老科学家负责的态度,对收集工作的要求极其严格——必须准确、完整、清晰地描述老科学家的家庭背景、学习过程、师生关系,以及对后来的学术风格和科学成就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交流中的工作、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勾勒出他们学术思想、观点和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总结出他们的学术成长特点。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找到一切的证据并互相验证。记录应该是“每个单词都有它的来源”由此可见,收集工作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在收集过程中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收集小组的成员都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兼职人员。在工作繁忙的前提下,他们只能利用零碎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来开展工作。通常情况下,手头的工作很忙,而收集工作被抛在脑后。等到时间短了,再从头抓起,匆匆忙忙地工作,这不仅费时费力,容易出错,而且往往会导致重复劳动,效率极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整个项目中进行总体规划和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收集人员配备齐全后,项目负责人将成员分为四组,即研究报告撰写组,负责访谈和研究报告撰写。实物收集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实物,并根据实物数据编写长期数据汇编和重大事件年表;音像组,负责摄像、录音和后期处理工作;外部联络小组负责寻找线索和联系相关内部人员。每个团队都有一名团队负责人,在采购项目负责人的指挥下安排和协调团队内部的事务。

二是分阶段有序推进。收集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前期工作,部署后续流程,讨论存在的问题,讨论对策。例如,2016年初,为了更好地解决最后一个问题,负责人提前制定了“2+2+2”计划,确定了每两个月要完成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并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召开会议检查和监督进度。在这一严格要求下,征集工作组成员一步一步稳步推进征集工作。

此外,外地收集的“三有”是“收集前的规划、收集中的方法和收集后的总结”。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最佳的异地征集效果,每次都要任命一名临时的异地征集负责人,并召开一次异地团队的出行前会议,共同讨论确定本次出行的征集日程、征集对象和拟征集的效果。在对外征集过程中,临时负责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协调和工作部署,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收集完成后,临时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将提供数据形成收集汇总,包括收集日程、收集对象、收集结果、下一个收集计划等内容,并移交给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成员。这有利于全面控制收集工作的整体进度和部署,也有利于促进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通过“三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收集工作效率,达到一趟多收的目的。

第四是加强信息沟通。由于收集工作组的成员属于不同的单位,大部分工作需要在业余时间完成,因此很少有机会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收集工作。为了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组成立了一个名为“多么美妙的体验”的专门微信小组,在小组之间分享收集到的信息,这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协调工作。与此同时,在外出采访的过程中,被采访者往往会临时想到内部人员,需要更多的采访。在外出采集人员收集信息不方便的情况下,国内会员可以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然后通过微信群及时向外出采集人员提供信息支持和人力物力支持。

通过全过程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收集团队将携手推进收集工作。

收藏中的具体难点及对策

在工作之初,收集小组遇到的“三个不”确实让每个人摸不着头脑。

难点1——“缺席”:景福建院士于2012年逝世。通过采访直接获得关于他成长经历的第一手信息已经不可能了。此外,荆院士为人谦虚低调,鲜有文字记载。唯一能找到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是院士八十大寿文集。他的第一任妻子杨秀惠曾经是他的学生。1964年后,她和他在同一个科学研究所工作,也是他工作的密友。这两个人已经交往了40多年。见证了荆的学术成长。然而,不幸的是,杨秀惠在1999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并且未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答案。这成了景福安心中的痛,也中断了我们从另一个方向寻找线索的可能性。他现在的妻子方多珍只和他在一起八年,而方多珍基本上没有干涉他的工作,对他的学术方面一无所知。

难点二——“我不知道”: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经过几次战争,景辍学,辍学,继续学业。他先后在四所小学、四所初中、三所高中和三所大学完成学业。他曾经就读的一些学校已经被战争摧毁或关闭。寻找几十年前认识他的人就像大海捞针。这使得收集小组很难进一步了解亚伯拉罕家庭性格特征的形成,也影响了对亚伯拉罕和他的老师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

难点3——“未知”:荆福建长期从事核武器研制,相关工作密切相关(这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各收集组共同遇到的问题)。一方面,受保密管理的限制,收集团队无法对武器研究有深入的了解,而实物资料的收集更是不可能,难以准确理清荆的研究经验。另一方面,收集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是年轻人,他们像山一样交错在一起。他们不仅对收藏工作所涉及的文学和历史知识知之甚少,而且对收藏工作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他们觉得收集工作无法开始。

面对重重困难,收藏团队全体成员充分发扬“三多”精神:更真诚、更耐心、更关爱。我们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开创了工作局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些数据甚至纠正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谬误。

面对“缺席”的困难,征集组成员首先邀请了两位与景院士共事多年的老同志担任项目顾问。与此同时,还制作了一份询问表,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是否有实物和与院士们共同经历的事件的其他要素。考虑到有些人并不亲自参加某些活动,但他们知道谁是知情人,所以设立了“相关知情人”和“联系信息”栏。后来,它被广泛地分发给学生、同事和院士的亲属。通过这种“撒网”的形式,我们希望“收获更多的鱼”。

在收集了大量的反馈信息后,我们应该如何总结和处理这些零碎的信息呢?一开始,我感到很无助。经过仔细考虑,收集小组发现“从物体中学习”这个词非常适用,并赋予它新的含义:画一个图案——填充东西——从知识中学习。从查阅人事档案开始,在顾问的帮助下,收集小组首先整理出一份简单的院士83年生活事件年表。然后,以时间为横轴,以事件为纵轴,将收集团队划分为四个框架,即青年学习时期的颠沛流离、原子弹突破时期的积极创新、基层领导时期国防科技的深度培养、晋升到高水平时的学科发展促进。明确了荆院士学术发展的框架图,针对每个网格,将收集到的碎片信息逐一填入其中。然后,根据线索,进一步搜索档案,找到数据,并填写详细的网格一个接一个地重建历史。要填写每个表格,我们必须完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事件,意义和院士在其中的作用。网格填满后,最重要的一步是从网格中抽取一条线索——院士学术思想的成长过程。所有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院士学术成长的主线。

面对“不知道”的困难,除了坚持“不放弃每一条线索,不放弃每一种可能”的原则,深入挖掘,认真调查,别无选择。首先,鉴于院士学习经历的复杂性,收集小组首先根据其人事档案,绘制了院士学习经历列表、重点同学列表和院士家庭背景图,初步了解了院士的早期经历。之后,我尽力在旧书市场上购买有关该校的历史资料并进行分析,从校友记录中寻找相应年份的相关数据。经过分析,确定了重点收集对象,并将其列为现场访问对象。收集小组沿着创始人的学习路线,去了13所学校的南北方向,并在同一时期对校长、校友和其他人进行了深入采访。摘要:收集荆福建各时期学校的历史资料、名册、抄本、历史照片等资料,有助于理清荆院士的师生关系,挖掘学校教育对其人格特征的深刻影响。

面对“不清”的困难,保密是一条“红线”,不可触及,收藏工作组只能“拔刀相向”,以院士开展的基础研究为出发点,着力推动学科发展,提炼学术思想特色。因此,收集小组的成员首先在顾问的帮助下确定了院士学术成就的几个主要方面。在阅读了院士们撰写的公共学术著作后,虽然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但他们基本上通过“追赶”掌握了重要的学术术语和关键点,然后在访谈和实物搜索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点进行进一步挖掘。

在人物访谈和资料收集两个方面,收集团队也进行了精心策划。

由于院士的去世,直接采访不再可能,间接证据必须以多种方式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此,收集小组扩大了采访范围,首先确定了京的亲属、子女、同事、学生等一批关键人物,根据年表中整理出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对他们进行了重点采访,然后根据他们在采访中提供的线索寻找更多的知情人并进行扩展采访。

面试可以大致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次面试。收集小组首先根据手头的资料和从问询表中获得的信息,掌握受访者和学者之间的主要交集,并以聊天的形式与受访者充分沟通,帮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他们长久以来的记忆。根据这一点,一份详细的面试大纲被起草并发送给对方,让对方几天时间来“缓冲”时间,要求他进一步回忆细节,然后进行正式面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化从访谈中获得的信息量。虽然有些口头发言人年纪很大,但他们在与收集团队成员的多次交谈中逐渐回忆起那一年的经历。通过对历史的见证和还原,收集小组获得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成为档案资料的重要补充。

对于收集到的一批珍贵材料材料,如荆的工作笔记、思想报告、自述、科研工作总结、科研工作设想等,流体物理研究所首先制定了专门的保密*,并对每一份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查,以确定其中是否包含保密信息。筛选后,对于确认为公开的资料,应通过询问相关人员、查找参考资料等多种方式及时完善相关信息,并录入资料清单,纳入长期资料汇编。由于数据的采集是分阶段进行的,即在一定时期内一次可以采集大量数据,因此必须根据需要记录数据,并且必须贴上临时标签并装袋。对许多专业手稿如笔记本来说,这是动员群众的力量。院士的学生被要求分批鉴定,指定时间和主要内容的手稿,并写相关的摘要。这些手稿记录了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按年代顺序排列,为我们从中窥见他的学术思想提供了重要帮助。

看着收集过程,成员们在心里记住了收集工程老师的话:“态度比能力更重要”。面对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坚持院士们“永不放弃”的科研精神,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流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新闻》(第八版,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