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求学,导师何故买单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最近,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中国文学教授王诺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所选课程的数量决定了博士课程的质量。文学导师不允许不付钱就招收博士生。”他被禁止招收博士生和博士课程,因为他坚决反对该校的政策,即“博士生不付费就不能录取”和“如果录取的学生人数少于5人就不能开始攻读博士课程”。
事件仍在继续发酵,让我们回到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博士生导师应该为入学支付研究资助吗?
国际惯例,是真是假?
“如果你不付钱,你就不会招收博士生”不是厦门大学的举措。
早在2007年左右,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就颁布了“导师资助研究生或博士生协助研究”的规定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反对。即使是为了抵制这一政策,一些导师也减少了招生人数或停止招生。
然而,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变化,高校中类似的硬性规定越来越少,越来越转化为导师的个人行为,即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自愿向学生提供资助。然而,这并不排除一些学院和大学或多或少保留了“为博士生付费”的“传统”。
有人说这项政策符合国际惯例。据许多人了解,国外高校通常以项目的形式招收博士生,导师的科研经费很大一部分被用作博士生津贴。因此,支付博士生协助研究的费用也是“合理的”。
然而,事实上一切都一样吗?
"一种片面的观点认为,外国大学应该从导师那里为博士生付费。"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的研究员于在的博客中指出,由于学校奖学金、国际基金项目、*奖学金、自费学生和捐赠的博士职位的存在,博士生导师不需要为自己的入学付费。
“如果你从事基础研究,你通常会从学校或*项目中获得奖学金,而不是导师。这些话题不会给教师带来“实质性”的贡献。相反,如果你从事应用研究,基本上所有的奖学金都是由导师提供的。这些研究可能有助于导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也可能给他带来其他好处。”于告诉《中国科学》记者。
至于后者,他补充说,由导师资助的博士生主要是工程项目或相当于由国内横向项目资助的博士生。还有一种情况是,导师选择了一名学生,但该学生无法从学校或其他地方申请奖学金,而是"通常是一名具有优秀资格的学生"。
对高校管理问题的思考
显然,将导师支付博士生的费用解释为国际惯例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中国大学要求“博士生导师付费”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求所有导师为学术目的支付入学费用是不合理的。正如王诺*的那样,要求导师为博士生付费“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根本不需要博士生的帮助,博士生导师只为博士生没有要求的大部分人文学科付费,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学校担心博士生会因为经济原因辍学或去社会工作,这将影响他们的学业。因此,导师需要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说。
然而,让教师分担培训费用是否合适和可行?
侯指出,这暴露了导师与学校有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相关部门应负责学生的生活保障、心理咨询和就业问题。如果他们都来找导师,导师会发现很难应付。此外,“要求教师上交研究资助费没有直接的教育功能”首先,学生在经济上不能真正满足,毕竟,资金是有限的。第二,不能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们会认为获得资金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一个——学校,无论是限制班级人数不超过五人,还是让导师为博士生买单。
“博士生跟着导师做项目,这对导师贡献很大,但学校本身是最大的受益者。博士生通过签名、导师或相应的投稿人来写论文,但是作者所在单位写的第一份文件都是关于他们自己的大学的。因此,博士生不仅为导师工作,还为学校的各种排名做出贡献。”于这么说。
侯指出,学校真正要注意的是如何把学生和教师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从单个维度考虑问题,师生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利益。
在他看来,在类似事件的背后,一方面反映了学术和行政力量之间的对立——决策过程不尊重学术*,政策出台后管理层变得被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管理层没有充分考虑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导师有不同程度的可支配资金和资源。“一刀切”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反弹。
体积大,但不是没有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地减轻博士生的经济负担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在回复于的博客时,有网友指出,由于国内博士生人数众多,高校不能完全实行自费奖学金共济的政策,也不能把优势资源集中在适合在博客上学习的学生身上。因此,他们只能采取平等主义,这导致了一个两难的局面,即每个人都有补贴,但他们并不高,都需要导师的补贴。
侯表示,该系统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高校应该重点支持学生的制度,如扶贫补贴,学生可以申请贷款。竞争性的奖学金应该奖励学术上的优秀,而不是平均主义,钱不应该由导师给予,而是应该由学校设立,以设立各种特殊的奖学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才能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
于认为,一个出路是有效地减少博士生的数量。如果资金总额保持不变,学生人数减少,自然人均资金和补贴就会增加。此外,他们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研究助理和教学助理的职位。例如,优秀的博士生可以完成教授的答疑课程,从而节省教学时间,间接增加博士生的收入。
“我不同意科学奖学金制度因规模过大而无法实施的原因。”于表示,国内高校绝大多数博士生都是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有些人虽然分数很高,但研究能力很差。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他们的导师提供更高的奖学金是不现实的。
据报道,国外博士生奖学金采用“申请制”。申请博士职位时,不仅要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要提交初步的研究思路,列出详细的研究经验,发表学术论文等。在向学校提交材料之前,他们都与导师进行了接触,导师也进行了初步检查,以便他们能够获得奖学金。
“在未来几年,国内大学可以有两套并行的系统。一方面,所有通过考试的学生将由他们的导师支付费用或自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申请,实行全额奖学金制度,由学校全额支付。”于建议这样。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6年3月3日)
阅读更多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回应博导公开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