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越多就会越喜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做一件事或从事一个行业时,起初你显然不太喜欢它,然后随着事件的进展或时间的推移,你付出越来越多,发现你的态度已经改变,好像你不像以前那么抗拒,甚至越来越喜欢它。这是为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失调”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指人们的行为与其态度不一致,从而导致不舒服的感觉。具体来说,当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他们找不到行为的外部原因时,他们通常会导致个人心理紧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调整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认知障碍。
阿伦森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做坏事的努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更高的认知失调。为了减少不和谐,人们只能改变他们的态度。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去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只能通过改变我们的态度来减少这种心理紧张。
那么,我们通常采用什么策略来减少认知失调呢?首先,通过试图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二者一致,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不一致。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减少选择的感觉来减少认知失调,让自己相信我们行为与我们的态度相反的原因是我们没有选择。例如,虽然我不太喜欢我现在的工作,但是我没有别的选择来养家,所以我必须接受这份工作。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来减少认知障碍,从而使对一致态度和行为的认知变得重要,而对不一致的认知变得不重要。
简而言之,认知失调理论探索人们对自身活动的理解与外部事物发生过程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们行为在态度改变或连续性中的主导作用。此外,人们的行为也可能是态度改变或更加坚定的先决条件。已经做出的行为会导致人们的心理失调,从而促进态度改变的发生。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心身医学门诊部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兼治疗师彭国秋进行了科学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