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慕课能否“拯救”困境中的大学先修课
2013年,北京大学和全国部分中学启动了“中国大学预科课程”试点项目。2014年,中国教育协会启动了“中国大学先行”试点项目,组织全国100所高中开展线下教学实验。图为长沙昌俊双语实验中学。飞行员翻转班的学生有一台平板电脑。人们的视野
11月28日,中国大型开放网络课程大学的前课程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Xi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参加了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国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大学前期课程建设正式启动。
目前,“学校在线”平台上已经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和普通生物学等六门“学术兴趣”课程。未来,中国大学将陆续建设和推出中国特色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首批课程,包括“素质拓展”和“专业介绍”课程。
应该说,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形式引入大学预科课程让人们眼前一亮,因为引入基于互联网的大学预科课程最有可能大规模地覆盖更多的人,让更多的有剩余能力的学生受益。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第一课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困扰高校第一课实践的诸多问题,有效促进高校第一课的顺利实施。
真的会吗?自从三年前北京大学率先探索大学预科课程以来,包括中国教育协会在内的许多机构都开展了大学预科课程的实践。从那以后,这种在美国发展了60多年的外国产品,由于巨大的实际需求,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它使更多有剩余能力的学生提前接受更多高质量的大学课程,更有效地实现了大学与高中的衔接,激发了学生对高中某一方面的兴趣,避免了高考专业的盲目填补。这一点得到了广泛认可。结果,在短短几年内,全国100多所高中的数千名学生选修了大学课程。
然而,不幸的是,大学预科课程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许多质疑和争议,如是否会给高中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只向少数学生提供课程是否有违教育公平,大学如何认可预科课程,以及是否有大学以大学提供预科课程的名义提前“扣分”。因此,尽管经过了充分的论证,但在过去的三年中,诸如大学学分的认定以及如何与大学选拔人才相结合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仍在探索之中。
今天,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载体的大学第一门课程,人们还是看到了更多的曙光。毕竟,在互联网面前人人平等。基于互联网,困扰大学第一门课程的最大问题已经解决。此外,在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大学前课程委员会的成立仪式上,许多大学的领导发出了一个可喜的信号: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已成为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大学预科课程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将改变大学预科课程只将大学课程转移到高中的局面,更加强调针对性。第一批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将会提高,学分认可自然会随之而来。
当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同时期待在大学的第一课程的实质性推广。对此,清华中学校长王殿军的话很耐人寻味:在大学里看第一门课程时,我们应该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平和,这样这个新生事物才能在健康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毕竟,任何教学改革都需要一个宽容和信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