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米寿”老人袁隆平:做完这两件事正式告退

科普小知识2022-03-11 19:44:41
...

新华社三亚4月14日电(记者王晓斌):“我现在压力很大。有两件事我必须做好。”14日,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三亚接受记者采访。他透露说,尽管他已经长大,可以照顾自己了,但他仍然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

“米寿”老人袁隆平:做完这两件事正式告退

图为袁隆平在大会上讲话。中国新闻社记者胡耀杰摄

袁隆平,生于1930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培育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从而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首先是实现每亩杂交水稻1200公斤的大规模示范。”在增加水稻产量的“长跑”中,领先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松懈。“米修”老袁满·龙平是健康而思维敏捷的,“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这个目标”。"

种子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多抗的关键。袁隆平透露,他的团队每年至少有五个月的时间在海南南部的育种基地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海南是中国南方的黄金宝地。一般来说,生产一个品种需要八代,一年生产一代需要八年。但在三亚,优越的温度和光照资源可以在冬季一季种植,所以三年就可以完成八代。”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后,袁隆平团队为“长远”增加了新的目标。“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已经从过去简单的追求高产战略调整为高产与优质并重。”然而,袁隆平强调,追求质量不应以牺牲生产为代价。

谈到超级杂交水稻,袁隆平不禁吹嘘道,“我的超级水稻看起来棒极了。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袁隆平邀请大家参观稻田。"我的超级大米是大米中的仪仗队."

"第二件事是培育耐盐的海米。"袁隆平表示,2017年海稻种植取得重要进展,“在海水浓度为0.6%的情况下,测得一个品种的小面积亩产620公斤”。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和沿海地区,其中2亿至3亿亩有改造成农田的潜力。袁隆平设想推广种植1亿亩海米,“按每亩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年产量将增加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养活8000多万人。”

据了解,1986年,中国“海米之父”陈日升发现了能够抵抗海水盐碱的野生稻。从此,海米的种植开始了,并获得了珍贵的“海米86”资源。自2016年起,袁隆平团队开始研究海水杂交水稻,并在海水灌溉稻田进行简单的脱盐处理试验。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小范围内测得最高产量相当于620公斤/亩。目前,海南南方育种基地已筛选出一批海米材料,并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种子,这将扩大试种范围。

“每亩生产1200公斤超级杂交水稻和成功开发海水杂交水稻这两个主要目标是我的团队目前努力的方向。”袁隆平希望在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那时“他已经满足,可以退休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