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韩春雨的论文撤了 学术界争论依旧

科普小知识2021-12-20 23:19:03
...

经过一年多的争论和等待,关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学术争论终于结束了:他那篇有争议的论文今天被自愿撤回。

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题为“是时候讨论数据了”的社论,称“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在该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将被撤回”。一年多前,正是这篇论文让韩春雨和他的团队开发的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大获成功。

然而,“阴谋”很快被逆转。韩春雨研究小组的这篇论文的可重复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质疑。当时,“实验不能重复”这样的说法开始蔓延,韩春雨本人也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既然报纸已经撤回,这件事似乎已经结束了。然而,韩春雨事件背后的学术争论结束了吗?所谓的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争议会得到解决吗?

“不重复”之争

整个事件始于一篇致力于研究和阐述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43岁的韩春雨在学术界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他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习,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担任副教授。

去年5月2日,该论文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后,团队和NgAgo technology对该团队的报道引起了极大关注,韩本人也成为应邀在各大学演讲的“嘉宾”。

本文描述的NgAgo技术利用格氏嗜盐菌的精氨酸内切酶进行由DNA介导的基因编辑,简称NgAgo-gDNA。韩春雨团队在论文中称,NgAgo-gDNA技术用于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的47个位点进行100%的基因编辑,效率为21.3%~41.3%。

从实验结果来看,该技术的效率高达Crispr-CaS9,被称为“基因魔剪”——它可以准确地消除和添加特定的基因位点。

然而,从2016年7月起,关于论文可重复性的争议接踵而至-

首先,2016年7月2日,学术造假者方公开质疑团队实验的可重复性,关于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争议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后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的学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公开言论,称他们无法“看到”韩春雨论文中的实验结果。为了避免浪费资源,他们呼吁科研人员停止使用NgAgo技术。

同年10月10日晚,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内的12名学者给出了真名,并公开表示他们的实验室没有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危文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采访时说,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学者认为,“我们不能再拖延了,我们必须大声疾呼,让国际科学界看到中国科学家在我们领域(即基因编辑)的态度。”

然而,就在四天后,韩春雨的河北科技大学向媒体提供了一份名为《回应质疑韩春雨成就的舆论》的书面材料,称现有机构已经利用韩春雨团队技术实施了基因编辑,具体信息将适时向公众发布,并恳求他们给予更多支持、更多时间和更多耐心。

同年11月,国内外20位生物学家在国际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上联合发表了一份学术通讯,以学术规范的形式质疑韩春雨团队论文的可重复性。那个月,来自美国、德国和韩国的生物学家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一篇交流文章,报告说该实验不能重复...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关于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的问题、回答、问题和回答已经争论了几轮,争论不休,没有最终结论。

手稿撤回前后

现在,自然生物技术宣布撤回论文,为这些争议按下暂停按钮。

早在去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对这场学术争论说,“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联系了本报,并表示他们不能重复这项研究。本报将按照既定程序调查此事。”

同年11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社论关注”和声明,提醒读者“人们担心原始论文(韩春雨团队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并表示该论文正在接受调查。原作者“补充资料和证据为原论文提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1月,自然生物技术公司的一名发言人发表声明称,已经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调查。

在今天发表的一篇社论中,《自然生物技术》公布了数据的调查结果:“现在,自原始论文发表以来,一年多已经过去了,我们知道,报告了最初成功重复实验结果的独立研究小组无法将最初的数据提高到可发表的水平。同样,在寻求专家评审者的反馈后,我们认为韩春雨和他的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与他们最初发现相矛盾的大量证据。”

结果,论文被撤回。

一位基因编辑领域的学者向记者透露,在与《自然生物技术》主编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的电话会议上,他问韩春雨团队是“自愿申请(撤回)还是被《自然生物技术》强迫撤回手稿。

安德鲁·马歇尔对他的回答是:韩春雨团队做出了决定。

韩春雨团队主动撤回了手稿,但与此相关的学术争议尚未结束。

今天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社论也提到:“我们已经决定给这些原创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组更多的时间来收集更多的实验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论点。”

韩春雨研究小组还在今天发布的撤回声明草案中表示:“我们将继续调查这项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便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下一次学术评论

那么,对于一个有争议的研究结果来说,撤回研究论文究竟意味着什么,能否宣布整个研究将以被撤回论文的一方的“论文问题”、“实验问题”甚至“涉嫌学术不端”而告终?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的一位学者提到,无论如何,撤回手稿是对有关各方学术声誉的“损失”,并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说,学术界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日本的小林建,她也被问及实验结果的“不可重复性”,并最终撤回了她的论文。早稻田大学后来宣布小林的博士学位被取消。小林小林从日本科学和化学研究所辞职,他的导师林佳树·岩井上吊自杀。

当然,既然是科学研究,就有争议的空间和可能性,人们也需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争议。然而,这些也需要一个“正当性”的前提。

这位学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如果一位科学家的论文被同行质疑,这位科学家至少应该回顾他的工作,澄清相关事实,如问题在哪里,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等。

这位学者曾经是用真名说话的12位学者之一。当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采访时,他提到,由于在过去5个月里,没有一个学术同行能够顺利地重复实验结果,韩春雨本人和相关各方需要采取行动,进一步确认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努力维护学术界的生存和公信力。

他说:“无论是你的疏忽还是你伴侣的疏忽,你都应该清楚这是保护你名誉的最好方法。”

既然论文已经撤回,韩春雨团队发布的声明也提到:“尽管许多实验室已经做出了努力,但他们没有独立重复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的初步报告,以保持科学记录的完整性。”

去年10月,包括上述学者在内的10多位学者也呼吁有关方面尽快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

今天,河北科技大学在官方网站的一个帖子中回应道:“由于论文已经撤回,学校决定开始对韩春雨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评估和相关程序。”

北京,8月3日

阅读更多

评论:从韩春雨事件看报纸中的高风险因素

追踪韩春雨自然生物技术的退出

新华新闻评论:科学问题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诺维信公司宣布回应与韩春雨的合作

河北科技大学启动韩春雨学术评审及相关程序

国际期刊谈如何处理有争议的论文:邀请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韩春雨撤回草案,河北科技大学开始学术审议及相关程序

韩春雨的论文被自然撤回:作者撤回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