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的流传与变迁
端午节何时成为全国性节日一直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现在想认定端午节起源于汉代为时已晚。认为它起源于战国时期也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我们综合考虑支持端午节的礼仪和习俗,它的起源至少有2000年了。
端午节最初是为了抗击流行病。
在我国,任何传统的民族节日,即非政治性节日的起源或动机,大多是由于农时、天文、季节、农耕需要或生命延续的需要而起源并逐渐形成的。一旦一个特定的日子被整个社会认定为全国性的节日,它就必须以许多仪式和习俗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关于这些仪式和习俗,也一定有许多传说在公众中广泛流传。这些因地而异的口头传说反过来又对节日(包括仪式和习俗)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节日及其习俗和传说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活的需要而迅速或缓慢地变化。“渐变”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甚至传播到今天的节日,有些甚至已经远离了他们的初衷。端午节就是一个例子。与原始形式的端午节相比,现代形式的端午节在各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最初的意图,如憎恨邪恶(五月是毒月),消灭邪恶和追逐流行病,在漫长的旅程中基本消失了。难怪有些媒体批评说,深刻而多样的文化内涵已经被遗忘了。唯一剩下的就是吃粽子,这几乎成了吃粽子的节日。因此,了解节日的起源和性质,了解自身及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根基,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性质,20世纪上半叶,江和黄石先后进行了一次回顾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共识:端午节原本是一个“无灾”或“无疫”的节日,也就是一个公共健康的节日。20世纪下半叶有许多研究文章阐述了端午节的起源和内涵,但似乎没有超越它。黄石公园说:“端午节是18岁时一个无缝的礼仪和习俗系统。它所有的礼仪和习俗都有线索。它的中心支柱是什么?一切都是为了抗击疫情,一切都是为了确保生命安全,最高的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表达对生存的渴望。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抗击流行病的节日,这是它的基本含义,也是唯一正确的解释。”生活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促使端午节的内涵发生了快速或缓慢的变化。正如江所说:“海关应该根据某些需要建立,但原来需要的东西可能会逐渐消失。到那时,如果这种习俗没有消失,它将经常改变其性质和内容,成为满足另一种需要的工具。因此,这一习俗的初衷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完全遗忘。”然而,有许多因素导致端午节和它的习俗变化迅速或缓慢。除了生活需要和时代变迁的直接影响外,民间流传的端午节口头传说和习俗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火上浇油。
上一篇:李振翩:中美建交的“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