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走近最年轻院士邵峰:学问外的一切只是副产品

科普小知识2021-07-21 10:48:55
...

走近最年轻院士邵峰:学问外的一切只是副产品

邵峰最近的一张照片。赵泳鑫,本报记者

邵峰简介

他生于1973年,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系。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他在哈佛医学院完成博士后培训后回到了中国。他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开始了他独立的研究生涯。

邵峰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机制以及宿主免疫如何识别和消除入侵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发现并鉴定了三种重要的免疫受体/传感蛋白,它们识别细菌的主要模型分子,形成了针对细菌的细胞质自然免疫识别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为细菌疫苗和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先后获得霍华德·休斯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奖、吴阶平-保罗·让桑医药奖、周赵广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3年,作为第一位大陆科学家,他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颁发的埃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5年,作为第六位中国科学家,他被选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的外国成员。

不久前,宣布了2015年两院院士联合选举的结果。43岁的邵峰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盛研究院”)的研究员,他成为最年轻的“新院士”,也是现有1600多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我认为当我当选为院士时不会有任何变化。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在他4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稍胖的邵峰慢慢告诉记者。

他的生活节奏仍然是一样的:早上8点到达实验室,晚上8点离开研究所;回家后,我会和我的孩子们玩一会儿。当他们上床睡觉时,他们会阅读和写文章,并在12点左右休息。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科学家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邵峰说,他希望他的团队不会是科学海洋中的昙花一现,而是会继续进行里程碑式的工作,领导国际战线。

当人们问我为什么成功的时候,我想我只是没有跟随潮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当我决定回家时,许多朋友说:你疯了吗?"早在2005年,在北盛研究所所长王晓东的“诱惑”下,邵峰回到新成立的北盛研究所进行独立研究,成为该“科技*改革实验场”的第一批研究人员。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细胞》杂志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到目前为止,邵峰实验室已经发表了50多篇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了4000多次。回国后,他在《自然》、《科学》和《细胞》等三大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9篇论文,并担任通信作者。他的研究成果被权威专家和学术期刊多次评论。

谈到他的研究领域,邵峰说:“我们主要研究病原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和宿主的自然免疫防御,即细菌入侵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入侵之间的‘战争’。”

回国之初,他关注的是细菌的“入侵”——细菌如何感染和破坏宿主的防御。他的实验室在《科学》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报道了两种新致病菌的毒力机制,这立即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正当关于细菌入侵的研究“进展顺利”的时候,邵峰在2007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向人体的“反侵略战争”,探索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细菌的分子机制。

可以想象,当一个人从他熟悉的领域转移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战场时,挑战和风险将是巨大的。邵峰的想法是,自然免疫研究更有助于解决实际的医学和临床问题。

“自然免疫的第一步是让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感知并捕捉细菌。我们称这种蛋白质为受体。”邵峰告诉记者,国际同事已经在细胞膜上发现了这种受体,并因此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

"我当时想,除了细胞膜,细胞中一定还有这样的受体."他解释说,如果把细胞比作一所房子,细菌是入侵的坏人,细胞膜是门口的守卫——如果坏人不穿过门溜进墙,守卫就没用了。“我们觉得房子里的战争肯定更激烈,我们应该在房子里找到保安。”

就在其他国际同行纷纷关注细胞膜受体这一热门话题时,邵峰实验室将注意力集中在细胞受体研究上,并取得了许多成功:2011年,发现了细胞中第一个受体分子——识别细菌鞭毛蛋白;2014年,他们发现了两种新的受体——对内毒素和另一种细菌外毒素敏感的蛋白质。2015年,他们发现了这些受体下游的关键蛋白,这些蛋白促进了细胞的炎症性坏死,为脓毒症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事实上,那些年我们压力很大。"邵峰说,他们对免疫系统的研究始于2007年,直到2011年才开始产生结果。“一开始,我很担心学生们没有信心生存下去。”

“我认为应该有其他同事意识到细胞内受体的存在,但大多数人仍想效仿,不愿离开他们熟悉的领域去冒险。事实上,研究就像开采黄金。你需要找到尚未开采的新矿,毫不犹豫地深挖,直到黄金能够被连续挖掘出来。”他笑着说,“当人们问我为什么成功的时候,我想我只是没有跟随潮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我办公室的门从来不关,学生可以随时进来讨论问题。

邵峰的实验室在北盛研究所的三楼。它打开门,走进来。拥挤的学生办公室是迎接你的第一件事。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右边。最里面的小房间是邵峰的办公室。在面试过程中,我看到学生时不时地来来往往,或者在实验室摆弄瓶子和罐子,或者在电脑前找东西。

学生是邵峰引以为豪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我通常一年只招收两名学生,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我也会招收一名博士后。从2005年至今,走出实验室的博士生和博士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告诉记者,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在学习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毕业后,他们大多去国内外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所深造。目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学术界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我在招生方面很挑剔,最重要的标准是他是否是科研的“材料”邵峰说:“我更喜欢勤奋、踏实、永不轻易放弃的学生。”除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灵活的研究思路,邵峰更重视学生面对“实验失败”时的抗压能力。

“学生来向我学习。当我招募他们时,我想确保他们的顺利成长和更多的成就。”邵峰说,自独立实验室成立以来,他从未有过“助教”,一直是自己带学生。“我办公室的门从来不关。学生可以随时进来讨论问题。”

在实验室里,除了匆忙写文章,邵峰还和学生一起做研究,指导他们设计实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每周一下午,他会安排一名学生做一份工作总结报告。他还将十几名学生和博士后分成两组,分别在周二和周三上午与他一起参加了半天的学术分享会。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向每个人展示原始的实验数据,并谈论他做了什么,他有什么新发现,或者他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每个星期五下午,实验室将花半天时间讨论别人的文章。在此期间,邵峰还将为个别实验举行单独的会议,以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实验中接下来要做什么。

*于2011年加入实验室。在她的印象中,邵峰和学生们正在“吃、做、讨论”。发现内毒素受体的想法是在学生在食堂吃饭时与他们“聊天”。

“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邵先生从不批评我们。相反,他给我们有针对性的修正,鼓励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实验。”*说,邵峰平时不苟言笑。事实上,他脾气温和,有时和学生开玩笑。“他唯一一次发脾气是当他看到我们的实验仪器安排不当和我们的实验习惯不好时,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几年来,实验室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果,邵小姐只是淡淡地说:“请不要错过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你应该一直保持清醒,向前看。”*说。

“70后”研究人员接受了良好的科学培训,应该努力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领导者。

"当选院士后,我的家庭比我幸福."邵峰笑着说,近年来,他在周末最多和家人呆半天。

“对我来说,评判院士只是对我之前工作的认可,仅此而已。”邵峰说,当然,院士的头衔也给他带来“额外”的工作,如参与项目评估等。“我会尽最大努力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科学研究上。如果这不是‘我必须’的活动,尽量不要去。”

邵峰说,作为最年轻的院士,他觉得有义务为年轻的科研人员树立榜样,贬低荣誉。“我希望更多的同事会明白,科学是很高的,在学习中注重实践是有益的,其他一切都只是副产品。”

“与以前的科学家相比,70年代的研究人员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拥有相对丰富的研究资源。他们不仅应该满足于获奖和评价自己的优秀,还应该努力成为国际学术舞台上的领导者,领导领域和学科的发展。”从邵峰的角度来看,尽管国内生物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快速进展,但仍然很少有实验室能够继续领先并真正被称为国际主流实验室。“我们可能有非常好的论文和成就,但绝大多数都是分散和互补的个别亮点。没有多少人能够建立自己的学校,更不用说领导学科发展了。”

尽管他的实验室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小有名气,但邵峰仍然有很高的期望。“不仅有亮点,还有里程碑式的进步和持续的领导力。例如,5年或10年后,该领域将有10或20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你做了三分之一的工作,另外三分之一是由你的工作驱动的,这是真的吗?”

令邵峰担忧的是,目前国内有太多的“诱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院士……这些各种“光环”导致许多青年研究者迷失方向,甚至浪费宝贵的学术生命。“一旦科学家的思想离开了实验室,就很难再回来。"

“我很高兴回家后选择了北盛研究所,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在安静的科研环境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邵峰告诉记者,未来他的实验室将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寻找更多新的重要蛋白质分子,揭开细菌感染和人类免疫的生命之谜;二是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在治疗败血症等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突破。

"除了陪家人和打乒乓球,我没有多余的时间了."邵峰说,“我不认为这种生活很无聊。我们总是在发现新的东西,并越来越接近生活的真相——这是最吸引科学研究的地方。”(原名:邵峰,生于1973年,成为院士后,仍然每天工作14到15个小时来接近中国最年轻的院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