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大课题组研究分析家庭背景如何影响专业选择

科普小知识2021-11-09 10:01:16
...

北大课题组研究分析家庭背景如何影响专业选择

25岁的梁伟峰(音译)来自广东省肇庆市,是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他通过在学校代理和开设一家精品店赚了第一桶金。毕业后,他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了几个月后辞职,并决心开始自己的事业。2014年8月,他在番禺大石拥有自己的自营眼镜店。视觉中国

□虽然教育水平不调节代际效应,但专业领域可以调节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之初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

□家庭背景不利的学生可以通过攻读研究生教育和选择科技专业实现向上流动,这有助于他们在求职时摆脱家庭背景的束缚。

□优势家庭不一定需要追求更高的研究生学历,如选择更多的专业,如经济或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等,这些专业在求职时容易充分发挥家庭背景的优势。

-

1999年,中国开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跃升到大众教育。高等教育的扩展不仅限于基础和专业阶段。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扩大。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资格。他们希望获得更高资格的理想工作,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生院是否能帮助个人在求职时摆脱家庭背景的束缚?还有其他方式吗,比如职业选择?基于2007年、2011年和2013年的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水平和专业领域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高等教育群体中仍然存在代际效应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小组对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抽样调查。从2003年开始,也就是高等教育扩张后第一批毕业生的就业年,研究小组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每次调查的样本学校都考虑到了学校地点、学校类型和学校级别的差异,涉及7至16个省和大约20,000个毕业生样本,这些样本代表了该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为期三年的调查中,研究对象被确定为已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其中,学生有效样本量分别为6494、8462和6444,学校有效样本量分别为28、29和28。

笔者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首先,教育水平和专业领域是影响毕业生起薪和职业类型的重要因素。教育水平越高,起薪越高,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机会比率越高。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毕业生在起薪方面有明显优势,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机会更大,而专业毕业生则相反。从专业领域来看,不同专业领域毕业生的起薪和职业类型存在差异。与科学或工程相比,文学、历史和哲学、经济学或管理学、农学或医学的起薪在2007年和2011年明显较低,这三个专业领域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机会比率在2011年和2013年相对较低。

第二,家庭背景是影响大学毕业生起薪和职业类型的重要因素,即在高等教育群体中仍然存在代际效应。家庭收入越高,起薪越高,父亲的管理技术职业可以显著增加其子女从事这类职业的机会比率。

第三,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来看,女性的起薪和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机会比明显低于男性。在学术表现班排名靠前将提高毕业生的起薪水平和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机会比率。前班*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起薪水平,但对毕业生的初始职业类型没有显著影响。拥有英语水平证书、双学位或其他专业辅修的优势并不明显。没有证据表明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在起薪方面有优势。党员身份对刚开始的起薪没有显著影响,但它显著增加了毕业生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机会比率。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明显低于重点高校毕业生,但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011年除外)。学校选择对毕业生职业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学校的位置对毕业生的起薪和开始时的职业类型没有显著影响。

专业领域可以调整家庭背景对初次工作起薪的影响。

由于教育水平和专业领域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初期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追求更高的研究生教育和选择更具经济回报的专业是否有助于减少家庭背景对就业初期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

首先,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家庭背景对起始工资和起始职业类型的影响减弱。这意味着家庭背景对毕业生起薪和职业类型的影响在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之间是一致的,并且不会被毕业生获得的高等教育文凭显著削弱。研究人员甚至发现,在2013年的模型中,家庭收入对硕士毕业生起薪的影响更大。

第二,专业领域可以调整家庭背景对起薪的影响。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中,家庭背景的影响作用强于理工科专业。与科学或工程专业相比,高家庭收入对教育或法律专业的起薪影响更大(2011年)。文学、历史和哲学专业的父亲受教育年限对初始职业类型的影响更大(2007年),文学、历史和哲学、农业或医学专业的家庭收入对初始职业类型的影响也更大(2013年)。研究结论支持玛丽安·诺德里·汉森和阿恩·马斯卡撒的观点,即社会阶级背景对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在人文领域比在技术领域更强。

专业技术工作是防止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教育水平调整不显著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没有遵循“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绩效原则。为此,笔者以2007年的数据为例,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分布差异和职业内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家庭背景差异。家庭收入高的毕业生与从事行政或企业管理的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的父亲的相对比例较高,而家庭收入低的毕业生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或农民工的父亲的相对比例较高。这一发现同样适用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这意味着,即使在硕士毕业生中,职业分布仍然不完全独立于家庭背景,仍然存在职业地位再生产的现象。然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确实是家庭摆脱家庭背景束缚、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起薪有明显的差异。换句话说,即使他们在同一个行业工作,起薪也会因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以行政或企业管理为例,数据显示,同时从事行政或企业管理的低收入家庭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起薪分别只占高收入家庭毕业生的53.8%和67.8%。父母是农民或农民工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起薪分别占父亲是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毕业生的69.6%和75.8%。专业技术工作也是如此,这是吸引大量毕业生的另一种职业。因此,像本科毕业生一样,硕士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基于家庭背景的“歧视”。

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更关注那些家庭背景会影响他们的职业。

由于包括硕士毕业生在内的高等教育群体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没有完全遵循绩效原则,那么在教育扩张后,优势家庭如何利用家庭背景优势保持其地位和优势呢?

首先,从学校选择的角度来看,硕士和本科生的家庭背景有明显的差异。在本科学生中,重点大学中家庭收入高、父亲职业为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生的相对比例较高,而硕士学生的相对比例则相反。研究生教育机会相对平等的原因可能是来自贫困家庭的本科生更愿意加倍努力追求研究生资格,以摆脱家庭困难。相比之下,拥有优越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凭借其本科文凭和家庭背景,足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体面的工作,因此降低了追求更高资格的动机和必要性。

第二,不同的家庭背景在专业领域有不同的战略选择,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尽管科学或工程、经济或管理受到最多关注,但来自低收入家庭、农民或农民工的学生在科学或工程专业中的相对比例较高,而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其父亲的职业是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在经济或管理专业中的相对比例较高,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与此同时,选择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或法律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优势家庭的相对比例也较高。

教育扩展后,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教育策略。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向上流动,不利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科学或工程专业,这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轻松摆脱家庭背景的约束。主流家庭倾向于选择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经济或管理专业。然而,占主导地位的家庭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并不是经济或管理专业有经济回报,而是这些专业在求职时更有可能发挥家庭背景的影响。

除了不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也是代际流动的一个重要障碍。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

首先,在大学毕业生中,教育水平和专业领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初期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水平越高,起薪越高,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就越容易。与该学院和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相比,硕士毕业生的起薪和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机会比率更高。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相比,理工科专业的起薪相对较高,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机会比例也较高。

第二,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家庭背景对硕士毕业生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硕士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开始时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弱于本科毕业生。教育水平不能调整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之初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家庭背景对硕士毕业生初始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与本科毕业生一样显著,并且没有减少。虽然教育水平不调节代际效应,但专业领域可以调节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之初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中,家庭背景的影响比科技专业的影响更大。

第三,硕士研究生家庭背景的影响没有减弱的原因是他们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和本科毕业生一样,没有完全遵循绩效原则。从职业分布的差异和职业内起薪的差异来看,硕士和本科毕业生都有明显的职业地位再生产。即使他们从事同一职业,起薪也有明显的家庭背景差异。家庭背景越好,起薪越高。

第四,教育扩张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教育策略选择。教育水平和专业领域是实现代际流动的重要工具。家庭背景不利的学生可以通过攻读研究生教育和选择科技专业实现向上流动,因为研究生教育和科技专业可以带来相对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回报,而科技专业可以帮助他们在找工作时摆脱家庭背景的束缚。相对而言,优势家庭不一定需要追求更高的研究生学历,他们的教育策略也更加多样化。例如,在选择专业领域时,他们会选择经济或管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这些专业在求职时更容易发挥家庭背景的优势。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更加关注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强调教育的纵向差异——学历水平。然而,这项研究的结论再次提醒我们,教育水平的差异(专业领域的差异)也不可忽视。专业领域和教育水平也是优势家庭实现身份再生产的重要工具。为了促进平等的教育机会,除了采取补偿性原则增加对较低社会群体,特别是其中有才能的个人的教育和财政支持,以及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在选择高等教育专业时加强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的指导。

该研究还表明,高等教育群体,包括硕士学位毕业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完全遵循绩效原则。这告诉我们,为了更好地反映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仅仅关注教育系统内的机会分配显然是不够的。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也是代际流动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应继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强化“能力本位”原则,逐步弱化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使教育等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回报得到充分体现。

(杨超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讲师,岳长军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研究所的教授。本文由作者授权,从教育研究(节略)转来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