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重现梦幻的佛都——《洛阳伽蓝记》

科普小知识2021-11-30 18:10:19
...

“伽蓝”是梵语的音译,所有的梵语都被称为“桑格拉特南”。它指的是僧侣居住的花园,所以它被用作佛教寺庙的替代品。“洛阳伽蓝记”,顾名思义,是对洛阳寺庙建筑的记载。

作者杨娟芝,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没有人知道他的家庭背景和事迹,即使他是姓"阳"还是姓"阳"仍有争议。可以肯定的是,杨涓之是北魏(今河北定州市)北平人,曾担任过许多官职,如朝廷的邀请、石城(今河南泌阳市)的郡守、府付军司马和秘书监等。《洛阳伽蓝记》流传千古。也可以看出,他的写作是杰出的,他应该是一个人才一段时间。

重现梦幻的佛都——《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网络图)

全国都信奉佛教。

在杨娟芝生活的时代,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主人,就像我们现在一样。然而,北魏的人们对普通的商业建筑不感兴趣,而是对供奉佛的寺庙感兴趣。

北魏皇室是第一个大修寺庙的人。他们对佛陀和菩萨的慷慨是惊人的。

这一“优良”传统始于孝文帝,他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时第一个建造了一座佛教寺庙;宣武帝比他的父亲更富有,他一口气建起了大雄宝莲寺、景明寺和明升寺。宣武帝死后,站在幕后倾听*意见的胡太后也同样成功。她名下的佛教地产包括永宁寺、太上宫寺和太上君寺,以及景明寺七级塔和崇觉寺五级塔。尤其是永宁寺,雄伟壮丽,规模宏大。总共有1000多座佛教寺庙、冥想室和僧院。光是寺庙里的一座九层木塔就高达十多丈,令人叹为观止。

重现梦幻的佛都——《洛阳伽蓝记》

洛阳永宁寺佛塔想象图(网络图)

世界上更好的东西在世界上更好。皇室如此虔诚地崇拜佛教,以至于贵族和高级官员当然不能落后。他们拿出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钱,为洛阳的佛教建筑添砖加瓦。例如,石钟州木城的负责人王辉建了一座玄中寺,清河文学的负责人王毅建了一座榕角寺。手里拿不到这么多钱的官员会有“众筹”,比如龙华寺和正始寺。

这种趋势已经蔓延,甚至演变成“建一所房子作为寺庙”和捐赠自己的房子,把它变成一座寺庙!许多高级官员和富人住在豪华的别墅里,别墅用横梁雕刻,用建筑物粉刷,气势非凡。将它们改造成修道院也很壮观。他们必须能够赢得佛祖的青睐,如比耶多吉,朱仙寺和开斋寺。

无产阶级呢?老百姓不会开支票,也没有深院。人们总是有可能咬牙切齿,在瓦房里开一两座佛教建筑来供奉几尊佛像。

在追求佛教的大趋势下,到北魏末,洛阳的寺庙总数已达1367座。那时候,洛阳可以说是到处都是莲花,念经梵语,佛寺佛塔,到处都是和尚和信徒,成为名副其实的“佛都”。

重现梦幻的佛都——《洛阳伽蓝记》

洛阳汉魏古城复原图(网络图)

极度繁荣和悲伤

杨娟芝无疑是一个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和农村不从事生产。他们成群结队地去拜佛。他有点不耐烦。

他给朝廷写了一本书,不敢说皇室对佛教有致命的信仰。他不得不批评贵族官员建造寺庙过于铺张浪费,僧侣大量涌入,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和军事资源,这对国家真的不好。在杨娟看来,这成千上万的僧侣只迎合世界的利益,可以得到善良的男人和女人的支持,而不需要辛苦的劳动。他们不是真正的修行者,而是懒惰的寄生虫。他们的存在是对佛教的*。

杨娟芝的告诫毫无用处。洛阳人应该建寺庙和拜佛。无论如何,没有人想被这种趋势抛弃。

如果和平能够长期维持,这种人人拜佛的盛大场合并不是一件坏事,即使它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战斗在北魏末期是频繁的。几股力量袭击了我,我刺伤了你。被佛光覆盖的洛阳无法逃脱战争的蹂躏。公元534年,大军阀高欢劫持了孝靖皇帝,并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此后,佛教都城洛阳衰落。

十几年后,杨娟被任命为傅俊司马,因为他在“执行公务”期间路过洛阳。重游故地后,他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这座佛教之都曾经有无尽的梵语歌唱和无数的寺庙,现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重现梦幻的佛都——《洛阳伽蓝记》

北魏永宁寺遗址出土泥人碎片(网络图)

站在这座废弃的城市里,人们可以看到昔日的繁荣和喧嚣已经变成了废墟和孤独。城墙被摧毁,宫殿被推倒,寺庙被烧成灰烬,墙上杂草丛生,荆棘占据了道路,宫殿前的空地也被农民开垦用来种植谷子。

“麦秀之感,不独殷遗迹;离开黍稷的悲伤是周家的一大解脱。”

成千上万的寺庙现在空无一人,再也听不到梵语的钟声了。大海变了,事情也变了。杨娟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悲伤。他只感到一种亡国的悲哀。

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

事实上,杨并不排斥佛教,但也不赞成皇室贵族以佛教名义进行的奢侈行为。他担心后人会忘记洛阳城楼的历史,所以他决定写“洛阳伽蓝”。

洛阳有数以千计的寺庙,一座接一座被战火摧毁。杨娟芝无法把它们一个一个地还原在纸上。他先在洛阳城行走,然后按城东、城南、城西、城北的顺序,记录了70多个重要的寺庙。在这些寺庙周围,杨娟芝写下了它们的主人和建筑特征,并融入了相关的历史轶事,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佛都画卷。

重现梦幻的佛都——《洛阳伽蓝记》

伽蓝洛阳寺庙分布图(网络图)

我们不知道杨娟芝是怎么写这些话的。也许他依靠自己惊人的学识,也许他拜访了无数住在洛阳的人,也许他必须查阅历史资料。简而言之,大约在公元547年,《洛阳伽蓝年谱》出版了。

今天,我们把《洛阳伽蓝记》与《水镜注》、《齐姚敏书》并称北魏三大名著。它以简洁细腻的文笔记录了佛教建筑的独特历史,反映了北魏的世界和人情,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因为有了《洛阳伽蓝记》,1500多年后的今天,历史书中鲜为人知的杨娟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洛阳寺庙的兴盛和焚香已经穿越时空,重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