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研青年吹响振兴“集结号”

科普小知识2022-05-01 13:29:44
...

“谢谢胡博士邀请专家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相信今年会有一个大丰收。”江苏省扬州市沙头镇的一位大粮食种植者冯金宝高兴地说。

在小麦灌浆的关键时刻,冯金宝承包了200多亩不同类型的麦田,这让他对今年的小麦产量非常担心。

为此,扬州大学农学院的胡亚捷博士特地邀请小麦专家进行视频指导,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人们勤奋,春天来得早,青春是“耕作”。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科研青年”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所长,无论是扎根一线还是积极创新,都在农村振兴的道路上发出了“呐喊”。

“科学家”来到了这个村庄。

作为扬州大学农学院水稻栽培与生理研究方向的“80后”专职教师,胡亚捷还有一个身份——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党委副书记。

春节以来,他一直在为两个方面而战:对农作物的优质栽培和生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新的冠肺炎流行防治期小麦生产技术网络咨询服务专家组。

自上任以来,胡亚捷一直主动“撮合”和引进资源。他曾邀请多所大学和不同学科的研究机构的专家,到沙头镇的12个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他为主导农业产业量身定做了经营发展规划,并推动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点,如扬州市广陵区张宏成院士创新试验基地,为农民和农业企业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科技服务。

胡亚捷经常走进田野和涉农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把脉”,解除农民的疑虑。他不仅给自己的专业一个“用的地方”,还允许科技成果一项一项地从实验室推广到各个领域。他本人成了当地农民中著名的“科学家秘书”。

目前,他正计划依托沙头镇科技和产业两大体系,加大对水田综合开发等四大特色产业的先进技术引进,探索发展种植业、果菜业等多产业循环经济,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继承“科研梦想”

上午7点,扬州大学作物基因组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始“热闹”。十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正在整理各种水稻种子,并准备进行今年的田间试验。目前,正在国外学习的年轻教师周勇正在通过视频给他们进行远程教学。

受国际新发肺炎疫情防控影响,周勇无法按时回国与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然而,现在水稻播种日期即将来临,为了按时完成水稻播种和育苗的任务,离家很远的他自己也有“时差”来指导国内学生准备实验。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水稻产量形成的遗传基础是周勇一直潜心研究的课题。

在过去的四年中,周勇带领团队成员系统地分析了两个水稻粒重基因qPE9-1和OsGASR9的功能,并证实了这两个基因可以提高水稻粒重和产量。

周勇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一个人不仅需要耐心和弯腰去做科学研究,还需要传递知识,培养新人和传递科学研究的火种。在第16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竞赛中,由周勇指导的学生团队作品获得国家特等奖。

“我的导师曾经教过我‘梦想科学研究,同时尊重严格的心’。这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继承,我也希望把这份薪水传给大家。”周勇说。

跑赢科研“马拉松”

水稻“质量朋友”和“候鸟科学家”...同事们总是喜欢给年轻的老师张长泉这样的“绰号”。

这个笑话的背后是如何培育优质水稻的问题,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基因育种界。这也是张长泉10多年来“由南向北”开展遗传育种工作的追求和目标。

2019年6月,张长泉的团队宣布了一个控制大米烹饪和食用质量的基因,即“祖先基因”Wxlv。这项研究成果凝聚了整个团队十多年的心血。

从2006年开始,张长泉和他的导师刘巧泉教授开始了水稻品质改良的科学研究。十多年来,如何实现“吃好”大米已经成为刘巧泉团队所有成员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

为了尽快取得突破,张长泉要么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和学生们做实验,要么去稻田里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为了缩短繁殖时间,他每年二月左右准时飞到海南三亚南方繁殖基地进行繁殖。为了抓住繁殖的机会,他没有周末或假期。经过10多年的坚持和对3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他终于在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的方向上取得了突破。他不仅发现了控制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基因,还成功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潜在食味品质表现优异的新种质资源。

尽管在稻米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张长泉并没有放慢他的进度,他将加强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

在这场超长的科学研究马拉松中,没有“捷径”或“终点”。只要你知道正确的方向,你就必须坚持跑。”张长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