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的角度浅析弧线球与飞碟球的不同
如果我们假设一个纯保龄球直球(假设球在油区没有旋转)进行观察,那么球在球道上的运行模式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1 .在油区速度几乎均匀的滑动阶段;
2 .在稀油区从滑动到滚动的过渡开始时(球开始滚动,但滑动状态没有完全停止);
3 .在无油区的*滚动阶段(是否有加速效应应根据球的速度和球道的情况来确定)
如果我们假设球和瓶子之间的碰撞是纯弹性的,那么瓶子1第一次碰撞的方向应该是碰撞时球和瓶子中心点连线的方向。球的运动方向和瓶子1的运动方向之间的角度取决于两者之间的质量比。以斯诺克台球为例,可以发现如果两者质量相同,碰撞后的夹角必须为90度(正面碰撞除外),质量差越大,夹角越小。然而,从弹性碰撞定理可以看出,质量差越大,碰撞后球所能容纳的能量就越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10磅以下的直球有更大的机会击中1,3的位置并保持5号瓶。
从滑动到滚动,弧形和飞碟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1.弧线选择是为了充分利用和加强这种变换,使球在滑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旋转势能。在无油区,转化过程可以使球弯曲并有明显的滚动加速度——油区的含油量越高,尾部越干净,效果越明显。
2.不明飞行物被选择部分使用,但抵制这种转变。球的水平旋转可使球在出油区后以滑动状态向前移动。然而,球的旋转轴是通过使用无油面积的阻力来改变的——控制这个角度改变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油区域中的油量越高,尾部越干净,旋转轴角度的变化越突然。
从控制碰撞的结果来看,弧形飞碟也采取了不同的路径:
1 .从斯诺克的技巧中,我们可以发现,减少母球和子球碰撞后夹角的最高方法是“跟杆”(击打母球的上部),即使母球有力地向前滚动。-弧形球使用这个原理。除了球的重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力向前滚。在几何角度的作用下,球在撞击瓶子1之后仍然向瓶子5的方向倾斜,并且在第二次碰撞之后可以在瓶子8和9之间切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尾部部分的一些弱球在击中1或3个位置后将保持数字8,而尾部部分太厚和太尖的一些球将保持数字9(例如右手)
2 .飞碟在第一次碰撞中的运动状态是右上旋转(例如右手),右上旋转也是碰撞后保持轨迹间夹角的方式之一(斯诺克可以作为一个实验),所以理想的飞碟球在第一次碰撞后可以向3号瓶子的方向移动,在第二次碰撞后碰撞到10号瓶子的位置。——观看录像(曾素芬)发现左侧放置1、3个位置的1号飞碟球连续击中2、4、7号;瓶子3与瓶子5和8碰撞;经过三次碰撞,6号击中9号,球击中10号。
对于弧形球,如何在第一次与瓶子1碰撞后以一定的角度和能量击中瓶子5是整个击球的关键。
我们可以假设碰撞后的瓶子1、2、4和7根本不参加其他瓶子运动,那么剩下的六个瓶子仍然是一个缩小的三角形——瓶子3是尖的,瓶子5和6在第二排,瓶子8、9和10在第三排。
此时,在碰撞之后,球的理想状态是在瓶子3和5(像1和2)之间撞击,并且可以控制它在撞击瓶子5之后继续撞击瓶子9的左侧。
因此:如果球的尾部较弱,在击中1号瓶之前旋转势能已耗尽,则很容易击中3号瓶过厚,就像1号和5号球撞击其余6个瓶形成的小三角形,很容易使5号和6号瓶水平下落。 离开8号和10号瓶子(有时离开瓶子形成子瓶子)如果球的旋转角度太大或切入1号瓶子太厚,在击打1号瓶子后,很容易切入由剩余6个瓶子太薄形成的三角形,这样球最终会跑到8号位置,留下9号瓶子(有时太厚)
事实上,小弧和大弧进入袋子的原理与完全倒置的原理完全相同。BANANA轨道上的一个大弧不一定比一个小弧更深,然后急转弯。弧圈球最关键的杀伤力在于一定的角度和滚动势能,也就是说,必须控制进入袋中的时机。弧线是否优美,弧线是否大都没有意义。
从上一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曲线球在进入球包后利用斯诺克的“跟棒”原理来控制跑道,而曲线球本身在球道上分五个阶段运行:
1.滑动阶段(在油区滑动,球的强力旋转保持稳定的运行姿态和滚动势能)
2.转弯的初始阶段(也称为钩挂的早期阶段,在稀油区或无油期的早期阶段,球受到球道的摩擦阻力,球的旋转和球中心的重量开始起作用,开始转弯和滚动,但滑动仍然是主要因素,球的运行速度减慢和弯曲)
3.加速转弯周期(球已完全离开油区,球道摩擦力增强了球旋转和球中心形成的惯性力矩,球的滚动趋势成为主要运动方式,球滑动段方向的惯性作用逐渐减弱,球开始加速)
4、线性加速期(由于球的惯性矩的影响,旋转方向和运动方向趋于一致,球直线运行,但球旋转产生的滚动势能尚未完全消耗,球仍处于加速状态)
5.在线性减速期间(当球旋转产生的滚动势能被消耗时,球处于*滚动状态并连续减速),只有当球在第三阶段的中间和后面阶段或在较高速度的五个阶段中的第四阶段中被装袋时,球在碰撞后才能真正在1、3、5、9的方向上移动。太早和太晚进入没有“跟贴”效应。目前,一些球员在追逐大弧线时走得太远,违反了弧尾加速的最基本要素。。。。。。球的弧度越大,所需的初始速度和旋转速度就越高!!!因为一个大弧线实际上是一个加长的球道,球在滑动过程中的磨损和它滚入袋中的距离会增加。在减速状态下很容易进入袋子(通常称为向前弯曲和向后笔直或过早老化)。这么大的弧线毫无意义。。。。。。PBA运动员的大弧度是基于高速度和高旋转速度。只有在确保正确入袋时机的前提下,根据弯道和钩板的现有能力和航道条件来确定弯道和钩板的数量才有意义。事实上,弧线上的大曲线和小曲线之间没有本质的曲线差异。对于右侧入口点的宽球,为了防止球过早转向(跑向1号瓶的左侧),通常需要增加向前速度以增加滑动长度,这有时会削弱旋转势能,在进入袋中时提前结束加速期,增加离开8、10号瓶的机会,并且如果控制不好则玩得太厚。此时,有必要调整左侧板并将其放在外面以增加弧线。。。。。。
事实上,分析球进入袋子后的方向和瓶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根据目前的趋势,采用剥离法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它没有考虑到太多的碰撞和瓶子之间的随机飞行的机会——因为国际竞争现在正朝着重瓶子的方向发展,而国内体育场馆中常用的瓶子飞向空中或像巡逻士兵一样扫过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们把瓶子分成三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
1.第一次碰撞前的瓶子1-10是一个三角形。
2.第二次碰撞中的3,5,6,8,9,10是三角形。
3.第三次碰撞中剩下的三个瓶子是一个三角形(弧5,8,9;不明飞行物6、9、10)
这些三角形按顺序排列:
1.在弧形球和飞碟球在位置1、3和1与瓶子1碰撞后,瓶子1、2、4和7沿着连接线角度依次下落,并停止参与其余瓶子的运动。在这一阶段,由于弧形球所携带的能量较大,转移到好瓶子上的大袋子进入角度(斯诺克厚球)具有较大的能量,瓶子1的运动角度更容易控制,瓶子7的击倒率略高。飞碟球理论上需要更精确的点位置,因为它有一个小的袋角(斯诺克细球)。为了保持它的奔跑姿态和二次碰撞的效果,它不能向瓶子1传递太多的能量。
2.弧球和飞碟球在第二次碰撞中的位置完全不同:弧球击中第二个三角形的“1,2”位置;飞碟球理想地击中第二个三角形的“1,3”位置。第二次碰撞后,对于弧形球,瓶子3、6和10依次被撞向连接线;飞碟依次撞倒了瓶子3、5和8。(注:飞碟球进入第一和第三位置后的方向不同。本文给出了左侧第一和第三位让位的一个例子)——从第二次可以看出,第二次碰撞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它决定了10号瓶的弧度和5号、8号瓶的飞碟。
3,第三个三角形(弧5,8,9;飞碟6、9、10)相对容易,因为只有三个瓶子,只要角度不太薄或与其中两个相切,都可以被撞倒——这解释了瓶子5、8的弧度,飞碟瓶子10的命中率比另一侧高。
上面的分析显示了第二个三角形和第二次碰撞的重要性:
1.为了更好地切入第二个三角形的3、5个位置,并且不太厚地撞击3号瓶,弧形球在碰撞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角度和强大的旋转势能。
2.为了切入第二个三角形的3和6个位置,使第三个瓶子向左和向前移动,并有效地击倒第五个和第八个瓶子,飞碟球在碰撞后必须保持高能量(飞碟球的动能相对较小)。现在,大多数飞碟大师选择把一个点放在左边,并向右倾斜进入1和3位置,以减少第一次碰撞的能量损失,并确保第三瓶不会在第二次碰撞中被撞得太厚。
(注:上述分析是理论性的,但在实践中有许多偶然性)
事实上,弧线和飞碟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都是通过高速旋转来保持球在球道上运动的:
我们知道,一个静止的或*滚动的球体只需要很小的外力就能使其运动方向和状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个旋转的物体有能力抵抗这种外力并保持自己的轨迹。
以直球为例: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像以前假设的那样理想化的直球。直球的任何一击都会或多或少地导致它在油区滑动时旋转。假设这种旋转有三种方式。
1.轻微的横向旋转:这种直球很常见。由于横向旋转,球会在理想的无油区偏转一定的角度,这也会影响进入袋子时的角度和碰撞后的方向。然而,这种偏离是不确定的。由于其横向转速小,在无油区损耗大,入袋和一次碰撞后很难保持姿势,稳定性不高。
2.反向向后:这种回转球在普通的娱乐球道上有一定的杀伤力,入袋后的理想效果有时类似飞碟。因为它像斯诺克的低杆,所以在球进入袋中后,它增加了球和瓶子之间的角度,并且经常在1或3个位置后切入瓶子3的右侧,以产生一个完整的中心。但是,由于杠杆低的特点,夹角控制不稳定,一旦太厚,碰撞后会损失大部分能量,使1号瓶比5号瓶厚,导致瓶裂的几率很高。此外,由于其旋转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运动中的能量损失和来自球道的影响也最大,这不是理想的运动模式。
3.向前旋转:理论上,这种球最像一个弯曲的球。然而,由于旋转速度不够和入袋角度的问题,碰撞后很可能直接切入3号瓶。5、8、10的残瓶率更高,将瓶子分成厚瓶的机会也更大。为了减少直球自身旋转的负面影响,提高球的动能,许多运动员选择了高速。然而,高速球结通常意味着球在完全变成滚动状态之前已经滑入袋中。这样的姿势会使球在碰撞后失去更多的能量,并且增加球速度的效果会减弱。
在提高球的动能方面,弧线和飞碟有不同的方法:
1.无油摩擦和弧形触点的自旋转在碰撞前形成加速度,并在进入袋子时努力保持旋转势能。这个加速度受球道状况的影响很大。
2.飞碟球在无油区翻转后形成的右上旋转也有一定的旋转势能,这使得球有一定的加速度和交叉(不同的前进和后退),加速度不明显,但它的旋转会使它在碰撞后产生加速度交叉,使旋转势能在二次碰撞中发挥作用。这种加速度受碰撞角度和效果的影响很大。
上一篇:投铅球时的角度应该是多少?
下一篇:界外球在什么角度掷得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