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谢鹏程:开发防疫护目镜的教授“工人”

科普小知识2022-04-01 16:33:08
...

谢鹏程:开发防疫护目镜的教授“工人”

谢鹏程研发3D仿防流行病护目镜

看着此刻30秒内出现的防疫护目镜的三维副本,戴上眼镜的脚,包装好箱子,货物被交付...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谢鹏程从面具中松了一口气。

已经一个月了。每天早上8: 00到下午5: 30,是他和他的同事“开始工作”的时候了。中午,设备持续运转,同事们只是轮流从食堂拿出饭盒。

在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一副护目镜是在“装配线”上生产的。它们应该在工厂车间成批生产。然而,在新的冠状肺炎突然爆发的影响下,工厂恢复工作并不容易,疫情形势严峻。因此,谢鹏程的英兰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实验室改造成工厂车间,生产防疫护目镜,并利用科技成果转化来帮助坚守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员工。

只花了一天。

2月2日原本是国家根据疫情发展首次调整的复工日。看到疫情迅速发展,工作无望恢复,一直想“用科技成果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谢鹏程,坐不住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闻披露,武汉的一线医务人员每天只能收到两套防护装备来获取物资。这表明供应有多短缺。”

他隶属于北京化工大学高级高分子材料制造英兰实验室,该实验室长期从事纳米纤维研究,并具有开发烟雾面罩的经验。然而,爆发来得太突然了。他们的面具生产线在学校外面。在每个单位都加强了疫情控制后,“我们唯一能调动的生产线就是实验室设备。”

看着眼前8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为数不多的生产设施,想到校外成熟的生产线,谢鹏程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已经无法承受,但他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因为口罩不能做,所以应该用护目镜来代替防疫."他们最初为生化实验室准备的护目镜模具在战争中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最初的计划,他们打算向武汉防疫前线的医生和护士捐赠护目镜,但他们也注意到,更多像环卫工人这样一直坚守在防疫前线的工人也需要健康保护。“他们必须处理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废物,喷洒超高浓度消毒剂等。护目镜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飞溅物扩散。像他们这样默默无闻的英雄实际上需要更多的保护。”谢鹏程说道。

谢鹏程和他的团队没有停留片刻。

同一天,学校已经开始控制疫情期间的出入境。所有程序,包括实验室的使用,必须适用于学校的防疫总部和各职能部门。这个复杂的过程让谢鹏程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也许没那么快”。然而,事实出乎意料。只花了半天时间,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实验场地的使用审批手续、生产材料的分配、安全生产的保证都通过了绿色通道。

第二天,2月3日,谢鹏程和三个同事已经“到达”。从计划到制造生产设备只花了一天时间。

在一个教授成了工人的嗜好之后

模具开合时,是一对镜体,镜脚是手动安装的。仅仅30秒钟,一副护目镜诞生了。

谢鹏程告诉《中国科学报》,这种护目镜是用3D复制技术生产的。

与熟悉的3D打印技术不同,一个单词和另一个单词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核心技术是成型。通过构建扫描、成型、成型一体化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结构特征光学零件的三维快速复制。”谢鹏程解释说,就像复印机一样,护目镜模型打开时是一个三维产品的复制品,所以被称为三维复制品。

据他介绍,该护目镜采用聚碳酸酯为原料,透明度高,对皮肤无毒无害,特别是对人体有很好的附着力,充分考虑长时间佩戴可能出现的问题,最适合一线医务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和患者密切接触时用于防疫。

镜体和镜脚由设备生产,需要手动安装。在第一周,谢鹏程和他的同事们真的很喜欢把教授变成工人,比如装上摄像机脚架,打包箱子,处理设备故障等等。

知道了他们的人力需求,第二周,学校团委派留在学校但没有回家的大学生帮助他们组装、包装和打包。学生们一天工作两次,一次两次。然而,谢鹏程仍不放松。自2月3日以来,他一直在现场盯着这台机器。“每天到达后,他都要烘干材料,启动机器,调试参数...不敢轻易离开”。偶尔,在接听电话或微信时,对方也能从他的头上听到机器的“隆隆”声。

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原料准备有限,他们中途购买了几批原料。“由于担心大宗物流无法交付,我们从四五家原材料供应商那里购买了原材料,有时我们得到一袋,有时得到两袋。当材料没有到位时,我们不得不停止工作一两天。”停工的日子让谢鹏程很“难过”。幸运的是,他已经度过了材料短缺的困难时期,并且已经准备好了继续工作的材料。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爸爸,爸爸,告诉我你做了什么。”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小学的女儿像一个小记者一样,在谢鹏程身边询问有关生产动机、工作流程、产品使用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她给了他一份PPT。多亏了家人的鼓励,谢鹏程“乐在其中”,但与在前线抗击疫情、直面生死的医务人员相比,我们所做的一切仍然微不足道。

事实上,这些天已经有不少人来打听了。一些制造护目镜的公司专门找他咨询材料、技术、设备和模具。

“在决定开发护目镜的日子里,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统计能够生产面罩、护目镜和其他医疗产品的国内企业。我们发现了许多企业,但它们要么没有工作,要么缺乏人力,要么缺乏基本条件。我们也很担心,所以让我们先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做。”谢鹏程认为,高校有责任在企业复工后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研究室生产的近万副防疫护目镜为湖北省武汉、孝感等地的防疫一线环卫工人提供了健康保护。同时,它们还被捐赠给北京、湖南、辽宁、山西、河南等地的医院,以及北京环卫集团、中信环保、中石化等防疫一线单位。

随着工作的逐步恢复,谢鹏程和他的同事们也加快了步伐。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开发“清风正气”新型皇冠病毒防护口罩,希望为抗击疫情贡献更多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