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技掌舵,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科普小知识2022-03-16 18:56:41
...

面包是生活的支柱。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副理事长、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农产品合格率在90%以上,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农药残留、非法添加、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业部将始终收紧食品安全,并坚持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

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也提出了“完善可追溯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议。

食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它去的地方。

如何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丁磊寄希望于互联网的力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保障人民餐桌安全,尽快推进食品和农产品可追溯的法制化进程,明确食品和农产品可追溯工作的主管单位、品种和时间表;吸收发达国家“一步向前,一步向后”的先进经验,追溯工作有效地贯穿于整个食品生产链,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充分利用数字和信息技术,形成一个智能追溯系统。

一些业内高管指出,面对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多、范围广、风险多的局面,食品安全管理的“海洋战术”是赢不了的。要依靠科技支撑,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做到事半功倍,实现对整个食品覆盖面和过程的监管。各地实施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都规定了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管理制度。普通消费者和食品生产和管理的参与者都可以通过食品可追溯代码追踪食品的来源和目的地。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十二五”期间,中国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基础设施投资184.5亿元。食品监测覆盖面不断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中有3,883家哨点医院,2,656个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

广阔的东北平原有肥沃而肥沃的黑土地。这里的大米年产量超过3300万吨,*国大米市场的25%。然而,水稻品种的简化和大规模种植增加了病虫害的定向选择压力,增加了寄生适应性强的病虫害数量迅速扩大的风险。一旦病虫害暴发流行,农药的使用量必须大幅增加,这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通过推广作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技术,间作不同品种或品系的水稻,利用作物异质搭配、种群空间结构差异和移峰时间分配的原则,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这项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成果,目前已在全国3亿多亩土地上推广应用,减少农药用量53.9%以上,农业增产234.4亿公斤,增收278.1亿元。“东北大米会越来越安全!”朱有勇自信地说。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制定了食品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即严格执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环节监管,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监管体系,覆盖各类食品安全标准,覆盖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今后,中国将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实施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行动,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

15分钟内快速检测有害物质

手中的蔬菜会超过农业残留物的标准吗?米粉里有白色的块吗?在云南省曲靖市的滇东北农贸市场,杨阿姨再也不用担心篮子的安全了。“只要你拿着不信任的食物,在快速测试车上测试,你就会知道结果!”

曲靖市麒麟区农产品安全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快速检测车配备了多参数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农药残留检测仪、食品添加剂检测仪、食用油检测仪等。可快速检测农药残留、苏丹红、克伦特罗、甲醛、甲醛钠、二氧化硫、亚硝酸盐、过氧化氢等100种有毒物质。如肉类和肉制品、米面油、蔬菜、水果等。,大多数检测项目可在15分钟内完成。

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领域的同时,一些技术产品的非法应用也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农业种植和养殖阶段的源头问题、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都需要用新的检测方法来阻断。

来自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消息称,2017年,云南省从*和地方*共获得1.58亿元,用于推进“十三五”期间国家补贴项目“国家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配置项目”的实施。云南也是唯一一个提前实现覆盖所有县市的省份。此外,云南省共有776个乡镇监督办公室配备了快速检测箱、便携式计算机、传真机和复印机、执法记录仪、便携式冰箱和其他设备。2018年,西部边境省将再装备100个乡镇,实现监督执法和乡镇监管机构快速检测设施和设备的全覆盖。

不合格产品和企业的“零容忍”

*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全力以赴,把群众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逐一解决。

食品安全无疑是大众最关心和最烦恼的问题之一。“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满意度将显著提高的发展目标。

此前,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美君在食品安全监管抽样情况通报会上表示,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了23.33万批样品,总体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和2015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抽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正在稳步改善。居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粮、油、菜、肉、蛋、奶、水产品、水果等主食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减少。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已连续9年被相关部门检测为“零”。蛋制品中的苏丹红已经连续4年没有检测到。

2018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采样和监测力度。全年计划抽样任务总数为130.5万批。其中,国家抽样25.55万批,省级抽样26.5万批,市、县抽样83万批。在不断提高问题检出率和处置率、提高抽样效率和目标监管水平的同时,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查处,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