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鄢陵模式”成为中原腾飞绿色智慧引擎

科普小知识2021-09-20 18:50:22
...

■本报记者郑铁·欧阳婷

在河南省炎陵县,很少有村民对北京林业大学一无所知。在过去的几年里,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手拉手地教他们花卉和幼苗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该校日前透露,20个科研团队已将23个国家、省部级及自营项目的研发试验引入鄢陵,覆盖梅花、橡木、大枣、枫香、紫薇、榆树等20多种花木,种植近10万株各种规格的种苗和花卉。协助地方申请4个科研项目,总金额260万元。协助地方当局申请一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26”春苗计划已经实施,已有10多期花卉树木行业总裁培训班和3000多名花卉树木行业高端人才。

北京林业大学创新了“*、产业、研究与应用”的“银岭模式”。学校不断深化认识,依托学科、智力、技术、人才等自身创新要素,开展科教结合、多层次、多领域的产学结合,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产业链。它日益成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的绿色智慧引擎。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北林大学与严玲的合作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俊宇教授就带领100多名师生进行了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留下了《炎陵园林植物栽培》一书。

2013年11月,北林大学与鄢陵县签署合作协议。北林大学以构建*、产业、科研创新体系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以项目为基础,在科研、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协同创新。同年12月,北林大学雁翎继续教育分校挂牌。北林达雁翎协同创新中心大楼于2014年5月破土动工,并于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

北林大学把延陵作为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办学模式创新的实验场。在工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过去几年,合作从自发合作增加到组织合作,从分散合作增加到全面合作。从最初以需求为导向的“点对点”到“面对面”辐射的供给侧改革,合作有了准确的定位,大强度,宽范围,深层次,大量的载体,切实可行的措施,校企合作得到了更新和提升。

几年来,北林大学脚踏实地,在鄢陵实施了“126X”行动计划、“11122”工程和春苗计划,成效显著。

“126X”行动计划建设了中原花木产业绿色经济示范区,搭建了两个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平台。实施种质资源库建设、花木品种引进和创新、花木标准化生产和技术升级示范、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园林和人居环境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交易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推进x(几个)重点项目。

其“11122”项目建立了合作创新中心、教学研究基地和继续教育学院,支持了20家花卉和树木企业,培训了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邀请雁翎花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实施春苗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具有传统优势的生产技术和国际领先的生产和育苗技术。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国家科研平台上工作和学习一个月,并有自己的教授培训顾问和研究生助理。

鄢陵县连续25年为学校提供年度研发经费100万元;已建成1500平方米建筑、1500平方米智能温室及其附属基础设施,并预留200亩科研试验区供学校免费使用。

通过深化“延岭模式”的协同实践,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以“延岭模式”为代表的办学模式创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学生就业等领域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大量校外资金、土地和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引进、利用和整合,扩大了学校资源。一些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已经得到培训和培养。实现了高校创新资源积累与地方产业需求的有效协调,逐步构建了“双循环、双转型”的系统整合与合作。双方合作创新促进地方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被评为“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十大推荐案例”。

《中国科学日报》(第8版,2017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