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让大学生参与锻炼 “赶鸭子上架”是否最优选择

科普小知识2022-04-15 18:28:20
...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王禹)近年来,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报道频频出现。与此同时,高校也进一步出台了相关措施,将学生“挖出来”并推出宿舍参加体育锻炼,包括“体育应用打卡”和其他与学分挂钩的方式。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真的有效吗?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数据图表:大学生参与跑步活动。

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虽然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但中国大学生的体质仍呈下降趋势。此外,教育部早些时候公布的过去3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显示,大学生在爆发力、耐力和力量等项目上的表现甚至不如中学生。

为什么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软肋”?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足、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亟待建立。“这可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王小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健康意识培养体系,这是大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学课程繁重,学生养成了久坐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健康意识和体育习惯方面存在不足。”

王小赞认为,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这是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阻力。“如今,大学生更加重视自主性。他们经常选择其他课外活动,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管理,更不可能参加体育锻炼和考虑自己的健康。”

图:2017年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决赛。中国新闻社记者杨福山摄

一方面,国内大学生身体健康意识薄弱,生活方式不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下降。当前形势急需改变。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成为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

教育部体育、健康和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应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导向,注重因材施教,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训练,逐步提高体育水平,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近年来,一些高校提出了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体育锻炼的理念。以郑州大学为例,为了鼓励学生早睡早起、多吃早餐、多锻炼,开展了“免费早餐工程”活动。学生们早起在操场上跑两次,并得到三张1元的餐券。这些早餐券可以在郑州大学的餐厅直接作为现金使用。

这种奖励先进而不惩罚落后的方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然而,由于这些活动是自愿的,只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举行,因此每次分配480个名额。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已经成为影响更多学生参与的原因之一。在采访中,一些学生还向记者透露,他们从未参加过这项活动。

图:郑州大学推出免费早餐券。陈耀光摄影

随着天气变冷,户外锻炼对参与者来说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跑步打卡”已经成为一些高校的热门词汇。许多学院和大学鼓励学生通过应用程序来运行。不仅如此,一些学校将跑步里程与运动成绩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体育成绩达不到学校的要求,他们将无法参加最后的公共体育课程考试,甚至可能得不到学分。

今年10月,武汉大学在新生中实施了一项“运行应用计时”措施。根据规定,学生需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26次暂停跑,男生每次不得少于2公里。女孩一次不少于1.5公里。如果学生没有完成学业,他们将被取消参加体育考试的资格。

“当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完成期末考试我就无法参加时,我和我的同学都认为这是一种强迫性的练习,并感到非常矛盾。”这是武汉大学学生王浩然说的。

但是经过三个月的锻炼,他的想法改变了:“利用他的空闲时间跑出宿舍,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让他不再沉迷于网络,形成了运动的习惯。”王浩然说,现在学校的体育氛围已经变得非常浓厚,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跑步的学生。"

图:大学生参加马拉松比赛。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参加跑步,武汉大学还推出了一项学分奖励制度:如果男生和女生在一个学期内分别完成100公里和75公里的跑步里程,他们将在学期末获得5分。

此外,在体育应用程序中建立了班级排名机制,“学生可以通过软件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而“争强好胜”的心理也会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武汉大学体育中心的老师罗微说。

据背景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武汉大学已有3800多名新生参加跑步锻炼,总里程达8.7万公里,平均跑步里程超过20公里。据报道,这一措施将逐步覆盖武汉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

罗微坦率地说,尽管由于采取了这种强制性措施,学生会有所抵触,但学校稍后会作出一些调整。“我们的目标和宗旨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先走出宿舍,利用零碎的时间独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终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武汉大学发布的体育应用截图。罗微绘画

用APP来“督促”学生参加锻炼并不是该校独有的技能,包括北京建筑大学、湖北财经学院、合肥大学等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然而,在王小赞看来,将体育锻炼与学分挂钩等措施是最后的手段。此前,华东师范大学规定学生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至少半小时的课外锻炼。虽然完成练习的难度不高,但学生们还是没有“买账”,这让王小赞很无奈。

今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改革在两个校区全面启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加入相应的俱乐部,在课余时间参加锻炼,并根据课程要求进行打卡,从而获得相应的分数。这些分数不仅占学生本学期体检成绩的30%,而且可以转换成电子货币,学生可以用它来购买更受欢迎或评价更高的老师的体育课。

面对学生们在日常锻炼中可能面临的“偷工减料”,王小赞告诉记者,在分数生效之前,学生们需要在学期末的体能测试中取得一些进步。“无论如何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成绩的提高都能有效地反映学生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信息图片:女大学生在赛场上大喊“霸气”。杨华锋摄影

与此同时,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学生会,允许学生与学校领导交流,并随时就体育锻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王小赞认为,只有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顺畅沟通,才能帮助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学生解释并纠正问题。

王小赞表示,与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措施相比,学校应形成相应的理念,“在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测试学生,还要引导和激励学生运动。”(应受访者的要求,本文中的一些字符是假名)(结束)